吴汝纶题安徽桐城桐城派对联

吴汝纶安徽省桐城县桐城学校

上百年,人才亢奋,胚胎在这里起飞;

它融合了中西之学的精华,是后天培养的。

旗帜:民族乐器

1902年,笔者从日本考察归来,创办桐城派,专门撰写。上联肯定了建校的意义,指出很多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才。将在这里孕育成长。“奋发”就是振作起来,奋起的意思。“胚胎”是指怀孕的早期,表示事物的开始或结束。正是:“学之者,学者所教,成德有才者也。”第二部分明确强调学校将东西方教学的精华进行汇集和运用,这必将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人才。“东西学”是指东西方国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成型”,正如陶铸所说,被引申为教育和裁缝的意思。孙中山《论李鸿章书》:“有学以育之,智者进,愚者止,偏才专,全才善。”“励精图治,成为国器”的横幅,就是鼓励这里的学生努力成为能治国的人才。《汉·韩安国传》:“唯天子以为国仪。”颜师古注:“使用民族仪器者,谓其用途重大,可应用于国家政治。”的确,桐城派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例如,当代名人包括黄镇和朱光潜。这幅对联高瞻远瞩,宽厚包容,内涵深刻,气韵非凡,正如作者所提倡的:“贴字为文,齐在中。”

桐城学校位于安徽省桐城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史静大学总教师(校长)吴汝纶赴日考察归来。为了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专程到安庆借用安徽巡抚衙门东南侧的都联署作为校舍,创办桐城学堂。第二年正月,天乳·伦去世了。为纪念,学校从安庆迁回桐城县北门,后改名桐城公立中学。桐城中学现在是安徽省重点中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