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的阅读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要马上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随时更新和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对陶行知《教育文集》的阅读体会,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文集1阅读心得最近一直在读陶行知教育文集,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了深刻的理解。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的内容,“生活即教育”是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

生命教育是生命本来的、自主的、生活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改变生活。生活总是如此,那就是生活总是包含着教育的意义。教育是你生活的内容。过得好是好教育,过得不好是坏教育。生命教育与生俱来,与生俱来。一出生就身败名裂,进棺材就毕业了。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面。

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受教育人群的不同而变化。在生活中寻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概念相当清晰。陶先生强调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正是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做事的能力,教会人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以致用。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让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和谐发展。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阅读体验2。在假期里,我读了陶行知的教育文集。《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华。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与学”、“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型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多个方面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通过一次次的经历,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不足,开始意识到自己确实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首先,用爱心对待学生,传递一份爱心给他们。

“带着一颗心来,不带着一根草去”体现了对老师真挚的爱。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和宽广的胸怀倡导并实践着爱的教育。他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把学生和学校称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老师一样,用大爱滋润无数的童心,培育无数的心灵。作为老师,爱学生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又优于别人。老师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评判一个学生,把“差生”当成“朽木”,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理念和生活的全面关怀和爱护。也就是老师想到的,老师想到的,家长没想到的,老师也想到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恋爱中有严格,恋爱中有教育。陶老师在尽力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的时候,一定不能浪费。当他看到学生不良的生活和思想倾向时,会及时送去关心和引导。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们应该教给孩子更多的谦逊、宽容和善良。灌输更多的理想、道德和情操;多一些理智和引导,让学生在接受老师的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都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以学的方法为基础”,学生要边学边教。实际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个人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艺、心理水平不同,教师必须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受益。正如陶先生所说,“松树和牡丹花需要不同的肥料。如果用松肥栽培牡丹,牡丹会瘦死的;”相反,如果你用牡丹肥培育松树,松树会被烧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肥料、水分和阳光,还要消灭害虫。这样,它们才能蓬勃发展,否则就无法避免枯萎。弥补劣势,善于挽回损失,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学了就教,学了就教,学了就少教,学了就少教,学了就快教,学了就慢教。”由此可知,陶行知颠倒了教与学的关系,不是传统教师学会如何教学生,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压力,而取决于学生的速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可接受的水平和近期发展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能一哄而上。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教师要学的东西也是丰富多彩的。向陶行知学习,向前辈学习,多积累知识,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当作我们教育现代化的指路明灯。

陶行知教育文集3阅读心得“爱全世界”是陶行知生前信奉并一直践行的人生信条。大概只有这句话能充分表达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本质。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举世公认的伟大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局长,后任中国教育改良学会总干事。并先后成立了晓庄学校、生命教育社、山海工程集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一体化”三个命题。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一直以来,陶行知先生都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积极倡导和践行爱的教育。对待学校,对待教育,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事业,一直都在向我们展示他的热情和激情。这样的付出,真的让人惊喜和感动。教师和医生一样,是一种良心的职业,它的衡量标准在于教育者的头脑。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我们很容易想象他是无法给学生好的教育的。可以说,热爱学生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用温暖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表现出100%的耐心,才能用柔和亲切的话语与学生交流。只有这样,师生的心才能越来越近,最终融为一体。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积极帮助学生。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使用正面形象。

引导学生。或催化,或推动,或诱导,各种方案,因材施教,勤勤恳恳帮助学生读好书,做好人。

只有阅读陶行知文集,才能真正了解陶行知,然后用他的精神激励自己,用他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学生、教育、生活、世界!也正是凭借着不懈的坚持和对教育的满腔热爱,陶行知先生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生动实用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提出的这么多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可以说是陶行知先生最关键的教育思想。可以说,生命教育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或者说,生命,在某种形式上,就是教育。生命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命为中心,反对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不给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可以说,生命教育实际上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生命教育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面。

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我的教育中,儿童和青年是最大的,比任何伟人都大。”在他的观念里,作为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当然,尊重不是放纵,更不是让他去死。在老师对学生的爱中,也应该有“严”的成分。只有学会尊重学生,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式,用最好的方式支持学生。当发现学生有不良的生活和思想倾向时,教师不应过分责备,而应及时送去关心和引导,争取学生接受我们的爱,顺利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缺乏爱,课堂上就很难振奋起来,缺乏激情,更不用说课堂上师生的同心交流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被课堂内容所吸引,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但是,如果一个老师只爱一部分学生,也意味着他对其他学生漠不关心。这种爱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绝不是教育者应有的真爱。所以,老师给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的、公正的、正义的爱。只有用心付出爱,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主动回馈。

教育者要时刻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锐嗅觉,深入实际地生活,勇于主动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同时,教师还肩负着另一个使命:“把美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心中。"

坦白说,一个能充分享受快乐的人,一定对美好的事物有着高度的敏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爱那些孩子,才能因为那份爱而幸福。这种爱,是条条框框永远带不来的。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不能强求。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用寻找美的眼睛看待生活和社会时,这种乐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更好地传递美和爱。纵观人的一生,学生时代是一段不可磨灭的时光,纯净,干净,梦幻,真实的存在。

所以,每个老师都应该“爱全世界”,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让他们在学校健康快乐的成长。

“千百种宗教教导人们寻求真理;学万千事,学做人。”这是陶行知先生为1943广东某中学校歌写的一句话,也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教育名言。一直以来,陶行知老师都在孜孜不倦地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激活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什么是不能挑战的,无论是权威还是老师。在老师和真理之间,应该首先尊重后者。真理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老师有时也会犯错。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尽量不要让他们过分依赖老师。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博学,更加前卫。如果我们只对他们严加管教,即使他们一时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但很快就会再犯。

所以要想尽办法说服他们,主动放下戒心,接受老师给予的教育和理念。有人用“猫抓老鼠”来形容师生关系。显然,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面对主见强烈的学生,向老师和朋友学习是老师最明智的选择。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他们的引导。当今社会,以德服人最重要。学生要想心甘情愿地接受领导,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和人格魅力。通过赢得学生的钦佩,引导学生走上作为领导者的正确方向,以人性化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从而了解他们的思想,积极引导他们的精神和心灵的提升。不生气是最有效的法宝。好老师是温柔的,能给人安慰的,就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这样的老师显然更容易征服学生。

陶行知教育文集阅读体会4。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他的农村贫困教育实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了陶行知文集,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还有很多误区,需要调整和提高,觉得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以下是我的阅读经验:

第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给了我素质教育新的启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我觉得,教育教学要让学生读活书,读活书,读活书。在传统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为考试而阅读和背诵,特别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好的和坏的等级。陶行知形象地把传统教育比作吃人教育。比如有一部漫画描述了它。一张图:开学了,学生们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各种形状的头进入学校。另一张图:毕业后,他们从学校出来,圆头。这个漫画形象说明,传统教育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目标。生命教育观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命的起点。他注重健康第一,他反对各种害死人的考试。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的重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创新。他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现代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中实现和谐发展。

第二,要理解教学的真谛。

所谓“教”,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所谓“学生”,就是学会生存。所以,说到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至于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仍然采用“学生听老师讲”的教学方式,就不需要培养能力。因此,我们提倡由“喂食”转变为“觅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