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心理健康)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是青少年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基本在初三达到顶峰。特别是性发育几乎成熟。这种巨大的生理变化造成了初中生心理整合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的暂时混乱。于是,他们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不能很好的接纳自己,出现了一些消极的情绪,表现在进入初中后,很多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让初中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从而增添了很多烦恼。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不知道如何在公共场合出现。外貌和形象的改变让初中生有一种迫切的改变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的需求,但是怎么改变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态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对于很多类似的问题,他们都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于是大多片面追求外表的华丽,于是出现了大量酷炫的形象,有的染了头发,有的戴了首饰,有的甚至公开伪装自己的个性。其实越是这样,他们越是表现出心理上的空虚和恐惧。

第二,和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初中生觉得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一些愿望和要求经常被父母阻挠和干涉,导致他们与父母的情感疏离。怎样才能赢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怎样才能把和父母的关系恢复到童年时的亲密程度?和父母的不和谐是谁的错?.....这些问题经常困扰初中生。于是他们变得孤独,外表上更加冷漠忧郁。

第三,不知道如何维护或建立自己在同龄人中应有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情况。有一种情况,有些初中生在小学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同龄人中一直很优秀。但进入初中后,由于诸多原因,他们在同龄人中的地位相对降低,这让他们无法接受。他们强烈希望保持之前在同龄人中的优越地位,但是很难;另一方面,有些初中生过去在同龄人中从未有过高人一等的地位,但那时候,他们似乎对此并没有太深的负面感受。进入初中后,随着自我意识的上升,初中生增加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龄人能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爱自己。这种欲望困扰着那些从未有过上述亲身经历的同学,各方面能力略显不足。

心理学家把青春期到青年早期这段时间称为“心理断乳期”,是指从此以后,个体会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和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从青春期开始的“断奶”,给初中生带来了极大的焦虑。虽然他们有主观上的独立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在现实中有很多内心冲突和挫折。他们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解决很多问题,也不想向父母或其他人求助,害怕这会损害他们的独立人格。所以,有一种孤独的心情。

抑郁也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状态。压抑是一种需求和愿望得不到满足和实现的心理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有多种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但是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候是因为欲望本身不切实际,有时候是因为社会阻力或者父母的限制,所以初中生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攻击,但是他们又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处于一种压抑的心理状态。

无聊和空虚也是他们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他们突然觉得小时候的游戏没有吸引力了,于是想寻求新的刺激和寄托,于是很多孩子找到网吧,迷上了网络游戏的虚拟网络,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特点。

当然,除了上述精神状态,初中生也有一些积极的情绪,但总的来说,在初中这个年龄段的个体的情绪中,消极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尤其需要老师、家长等社会教育力量给予悉心引导;尤其需要各种力量给予他们更多情感上的关注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