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考试焦虑的成因

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自身身心因素等内部因素,也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一)学生自身因素

1.性格是考试焦虑的重要内因。

一个人是否焦虑,与他的性格特征有关。人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特征。因为每个人的基因不同,神经类型也不同。神经系统强的人更敏感,更容易兴奋,更容易经历焦虑。再者,部分学生长期受不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如“焦虑型人格”。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往往会把并不危险的人和事视为对自己的严重威胁,从而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这种性格特征会成为更持久的潜在心理因素,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使人容易焦虑。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他有神经质的倾向,经常处于不安的情绪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激动和恐慌。当你遇到考试,尤其是重要的考试时,你会紧张,焦虑,心烦,注意力无法集中,所以很难顺利通过考试。此外,自卑作为一种人格因素,在引起考试焦虑中起着重要作用。

2.认知评价是考试焦虑形成的重要因素。

认知评价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评价。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评价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比如,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会主观认同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以至于会担心、害怕、无法自拔,从而导致考试焦虑。这样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反差:一方面对考试的期望值过高,期待考试成功;另一方面,会有考不上,成绩不理想的现实;一旦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绪,使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失衡。此外,中学生对考试的认知评价缺陷表现在“证明自己”、“担心”、“过度拉伸”、“抗拒心理”、“考试准备”、“考试有效性”,即把考试作为证明自己能力的事件。对考试过程和结果持无所谓的悲观态度;仅仅基于一两次失败的考试,我就对自己的整个未来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对考试有抵触情绪,视为完全负面事件;总是担心考试准备不充分,或者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学生在考试中的自我效能感等。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是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

3.知识准备和应试技巧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应试焦虑水平。训练有素,对所考内容掌握灵活,不会因为考试时答不上来的题而惊慌失措;而基础薄弱,知识贫乏的学生,如果缺乏自信,对考试的把握,就容易产生高度焦虑。有些中学生在考前对考试的难度和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清楚,缺乏自信。他们无法在考前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也无法调整自己的竞技状态。一旦考试没有题目,他们就会紧张。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将无法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此外,缺乏一定的应试技巧和经验也是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

(2)外部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其考试焦虑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这些外部因素的特点是影响因素多,难以控制。

学校环境。

学校是考试进行最频繁的地方,这与考试焦虑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夸大了考试的作用,过于注重分数,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会导致学生对考试的作用和意义产生误解,过于重视考试的作用,对考试产生焦虑和恐惧。连续考试不仅使学生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还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老师过于看重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同学之间的竞争;考场上紧张的气氛会让学生对考试感到焦虑。2.家庭环境

家庭是学生情感依赖的中心,父母的育儿观念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态度。中国现在的社会,普遍存在一种以考试为中心,分数第一的家长教育观念。父母渴望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等等。但家长的这些期望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误导学生,造成极大的考试压力,甚至考试焦虑。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管教缺乏民主,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使孩子惧怕父母,以至于压力过大,导致紧张和考试焦虑。

3.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和国家政策体系尤其是教育政策体系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评价,进而影响考试焦虑水平。此外,文化因素也会引起考试焦虑。Kennetti (1990)认为,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之所以明显高于英国或欧洲族裔背景的学生,是因为孔子的伦理观念已经渗透到亚洲文化中,亚洲国家强调学业优秀,把成绩作为给孩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这往往导致学生的考试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