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仅仅通过一些学习方法,很难说学习数学是完美的。如果对它不感兴趣,不明白学习的意义,还是很难静下心来在上面下功夫的。这次整理了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方法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首先,代数的基础知识。

1.代数公式:用运算符号“+-××……”表示数的字母与数的联系的公式称为代数公式(字母得到的数要保证其所在的公式有意义,其次字母得到的数也要使现实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的)

2.列代数的几点注意事项:

将(1)数字乘以字母或字母乘以字母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相乘时,还是要用“×”而不是“?”乘法,不能省略乘号;

(3)当一个数乘以一个字母时,在结果中数字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带分数应改为假分数,如a×应写成a;

(5)代数表达式中有除法运算时,除法式与除法式一般用一条分数线连接,如3÷a中写的形式;

(6)A和B的区别要按字母顺序写;如果只说两个数的区别,当我们把两个数分别设为A和B时,就要把它们分类,写成a-b和B-A .

第二,几个重要的代数表达式(m和n代表整数)。

(1)a和B的平方差为:a2-B2;a和b之差的平方为:(a-b)2;

(2)若A、B、C为正整数,则两位数整数为:10a+b,三位数整数为:10a+10b+C;

(3)如果m和n都是整数,商m除以5,余数n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分别是:n-1,n,n+1;

(4)如果b & gt0,正数为:a2+b,负数为:-a2-b,非负数为:a2,非正数为:-a2。

第三,:有理数。

1.有理数:

(1)任何可以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和负分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的,+a不一定是正的;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②

(3)注:有理数中,1,0和-1是三个特殊的数,各有特点;这三个数字把数轴上的数字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字也各有特点;

2.数轴:数轴是定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3.相反的数字:

(1)只有两个符号不同的数,我们说其中一个与另一个相反;0的反义词还是0;

(2)注:a-b+c的逆是-a+b-c;a-b的逆是b-a;a+b的逆是-a-b;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逆;注:绝对值的含义是数轴上代表一个数的点离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以表示为:高一上册知识点的绝对值,经常分类讨论;

(3) |a|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a |≥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数越大;(2)正数总是大于0,负数总是小于0;(3)正数大于所有负数;(4)两个负数的绝对值大于大小,但较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中,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6)大数-小数>;0,十进制-大数< 0。

第四,有理数法则和运算法则。

(1)将两个符号相同的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将绝对值相加;

(2)将两个符号不同的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用绝对值较大的减去绝对值较小的;

(3)将一个数加到0上仍然得到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1)加法的交换律:a+b = b+ 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倒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个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乘以零得到零;

(3)几个数相乘时,一个因子为零,乘积为零;每个因子不为零,乘积的符号由负因子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1)乘法的交换律:ab = ba(2)乘法结合律:(ab)c = a(BC);

(3)乘法的分布规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被整除。

7.有理数幂定律:

(1)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

动词 (verb的缩写)权力的定义。

(1)求同因子乘积的运算叫幂;

(2)在幂中,同一个因子叫做底数,同一个因子的个数叫做指数,幂的结果叫做幂;

(3)根据定律,基数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小数点移动两位。

六:代数表达式的加减法。

1.单项式:代数表达式中,如果只涉及乘法(包括幂)运算。或者包含除法但在除法中不包含字母的代数表达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的系数和次数:单项中的非零数值因子称为单项的数值系数,简称单项的系数;当系数不为零时,单项中所有字母指标之和称为该项的度。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之和称为多项式。

4.多项式的个数和次数:一个多项式所包含的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项的个数,每个单项式称为一个多项式项;在多项式中,次数项的次数称为多项式的次数;注:(若A,B,C,P,Q为常数)是两个常见的二次三项式。

代数表达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代数表达式。

七。代数表达式被归类为。

1.相似项:字母相同、索引相同的单项式为相似项。

2.相似项合并规则:系数相加时,字母索引不变。

3.删除(添加)括号的规则:删除(添加)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有“+”号,括号内所有项目保持不变;如果括号前有“-”号,括号内的所有项目都应更改。

4.代数式的加减法:代数式的加减法,其实就是在去掉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相似项组合起来。

5.多项式的上电和断电排列:按照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一个多项式的各项,称为这个字母的上电排列(或断电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终结果一般应该是上电(或掉电安排)。

八、一元线性方程

1.方程与等价:用“=”连接的方程称为方程。注意:“等值可代入”!

2.等式的性质:

方程1的性质:方程两边加(或减)相同的数或相同的代数表达式,结果仍是方程;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结果还是一个等式。

3.方程: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方程。

4.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量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注:“方程的解可以代入”!

5.移动项:改变符号后,将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称为移动项。移位项的基础是等式属性1。

6.一元线性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次数为1,系数不为零的积分方程是一元线性方程。

7.一维线性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为未知数,A和B为已知数,a≠0)。

8.一元线性方程的最简单形式:ax=b(x是未知数,A和B是已知数,a≠0)。

9.解一元线性方程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除分母...拆除支架...改变术语...合并相似的术语...并将系数转换为1...(检验方程的解)。

九,:做一个一元线性方程解决应用题。

(1)阅读分析法:阅读分析法

仔细阅读题干,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词,如“大、小、多、少、是、* * *、组合、For、完成、增加、减少、匹配-”,用这些关键词列出字面方程,根据题意设置未知数。最后利用题中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表达式,得到方程组。

(2)绘图分析法

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阅读问题,根据问题的意思画出相关的图形,使图形的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找到等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得到简洁方程的基础。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未知量可视为已知量),填入相关的代数表达式,是得到方程的基础。

X.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 lt& lt& lt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阅读习惯

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对美国和前苏联几十所著名大学的调查,那些杰出的科学家20%~25%的知识来自学校,75%~80%的知识是在他们离开学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获得的。根据心理学规律,初中生是有阅读能力的,但由于小学时直觉模仿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成了习题集。因此,从初一开始,就要注意纠正自己错误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也需要阅读的正确观念,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

1.每次课前一定要形成预习的习惯,尽量在预习中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才能带着问题听课。

注意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读课文的,培养自己掌握如何分析定义、定理中的关键词、词、句及其与旧知识的联系。

2.经常总结自己学过的东西,培养复习习惯。

刚开始可以跟着老师总结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的内容。经过一个阶段,你就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复习大纲,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课文,最后过渡到自己归纳,提示你反复阅读课文,及时复习,学习新的东西。

第二,记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文笔。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普遍较大。要想系统的学好数学,从初中开始就要注意培养上课做笔记的习惯,这样也能克制走神,提高听课效率。一般来说,课堂笔记除了记录讲课提纲外,主要是记录老师在讲课中讲解的重点、思路、方法和内容总结。特别注意随时记下课堂上的一些经验和问题。听是两个方面的基础:听和记。不要只注重记忆,影响听力。

为了循序渐进地提高课堂笔记的质量,学生们应该适当地交流,取长补短。

第三,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习惯

“实践出真知”。动手实践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动手实践中,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的东西联系起来,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可以用脑用脑,用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可以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养成“先猜后做——实验——运算结果——归纳总结”的习惯。

“三人同行,必有师”。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可以实现脑、口、手的功能,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

第四,工作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有的同学把作业当成负担,课后只凭课上的印象匆匆作答,往往解法单一;有的字迹潦草,粗心,不规范,甚至抄袭。这样错过了训练机会,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要正确理解做作业的目的,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工作习惯应该包括:

1.养成作业前看书的习惯。

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和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2.养成审题的习惯。

看完题目,先搞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具备什么条件,有什么特点等。

3.养成独立工作的习惯。

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可以向老师说明情况:遇到问题做不了,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理解后独立完成。千万不要为了应付任务而抄袭。

4.养成反思作业的习惯。

很多同学不注意对自己做过的作业进行复习和反思,导致错误的做法在头脑中形成。有些题错了,老师已经改了,你还是错了。就是这个原因。这样下去,新知识新作业的错误会更多。为了巩固作业的成果,学生必须在每次新作业前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反馈。反馈内容包括:(1)题目类型;(2)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问题的原因;(四)纠错;(5)收集错误(即把自己的错误收集在一个地方,并标出以上四项,以便日后复习时改正错误)。

五、思维习惯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发智力和能力的关键。心理学告诉我们,第一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一定要注重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根据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逻辑性、彻底性、发散性、收敛性和逆向性。

1.逻辑。

这就需要学生“用证据回答”,避免想当然。在推理和演算的过程中,你可以理解每一步的基础,不要写不懂的东西,尽量理解后再继续推理和演算。

2.彻底性。

这就需要学生综合考虑问题。例如,已知C点在直线AB上,线段AB=8cm,线段BC=3cm。求线段AC的长度。综合考虑问题,需要讨论线段AB上的点C和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C: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 = a B- BC = 8-3 = 5cm;当C点在AB线的延长线上时,AC=AB+BC=8+3=11cm。要培养这种习惯,要特别注意老师在课堂上指出的“容易出错或思维不完整”的情况和原因。

3.发散。

这就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要培养这种习惯,要特别注意老师讲一题多解时的思维方法和引申问题时的分析,努力养成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题多解、一题变的习惯。

4.趋同。

这是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上的总结,为的是实现很多问题的解决,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综合运用,可以相辅相成。

5.可逆性。

这就需要学生把一些公式、定律、定理倒过来考虑。如计算:

(-0.38)×4.58-0.62×4.58,乘除法可以反过来应用,得到简单的计算方法。

& lt& lt& lt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及其运算块;

1.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正整数和分数一般称为正数,负整数和分数一般称为负数。

2.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等数称为有理数。

3.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称为该数的绝对值,用“||”表示。

代数表达式板: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公式称为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称为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代数表达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代数表达式。

4.相似项: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索引相同的项称为相似项。

一维线性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移位项:将方程一边某项的符号移到另一边,称为移位项。

七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其实也包括了很多,但是我觉得,一切都是不会变的。

大家平时要注意整理和积累。配合多练习。有些知识点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有些错题要及时整理和复习。把知识点一个一个过一遍。我相信,只要你有心,你就能在数学考试中取得高分。

& lt& lt& lt

北师大版高一数学第一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年末知识点总结

★总结整理初一数学的知识点。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案

★总结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8 a6b 92 a 28 ca 051cd 1 a9f 6 beca 8 DCE 12e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