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西河镇的历史文化
演变
西河镇建于宋代。这个地区过去有一条河。居民先站在河的东边,称之为西河。村子形成后命名为西河村,后来镇上就成了西河店。明末改名为西河。分为任光、敦仁、安仁、河北、河南、海庙、东陵、新庄八个自然村。先后隶属于博山县第六区、淄博(小)第四区第三区、淄川县。龙口区辖坡乡3个村(西坡、中坡、东坡地),黄崖5个村(南黄崖、中黄、北黄崖、马家庄、龙湾峪村)。6月1956划归淄川区,9月西河镇成立。并入17村。1958年9月,西河人民公社成立。6月1984,改名西河镇。
地理位置
西河镇位于紫城东南16公里处,东临东平镇,西接博山区浮山镇、白塔镇,北接张庄镇、龙泉镇,南接博山区八斗镇岳庄镇,镇政府驻任光村。交通路线以贯穿南北的湖南路为主,与博西公路、西河、何姿、张庄公路紧靠三坡,穿越三黄崖,村道纵横交错。淄博矿务局昆陶小铁路经过西河大庄,向东穿过。机车房位于西河厂,交通便利(1986,10,铁路拆除,湖南路拓宽)。
自然条件
西河镇为丘陵地区,东、西、南三面环山,东西最大距离13km,南北最大距离10km。全镇面积3.67万公顷,其中耕地897公顷。主要山脉有黄愚山、庙子岭、郭家顶、旮旯山、黄崖尾、古坪洲、黑龙峡、游楼寨和大皮山。农作物适合种植小麦、玉米、高粱、谷子、黍。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红薯、芝麻、花生和一些蔬菜。全镇植被面积630公顷,覆盖率15%。2002年,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347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镇上有王、翟、李、刘、陈、董、苏、杜等43个姓氏,其中王、李、翟较多。
主要经济形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该镇农村经济收入微薄。65,438+0,978,487万元,65,438+0,979至65,438+0,39万元,82至84为7.6万元;1985年至1987年165438+20万元;1988年至1990年,654.38+0.64亿元;91到92的2.2亿元;1993年至1995年为2.9亿元,1996年至1998年为3.4亿元;1999年至2002年为39702万元。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267万元。该镇主要发展耐火材料、水泥、煤炭、家具、化工、大理石、酿酒、建筑陶瓷、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主要产品有各类耐火材料、硅酸盐水泥、化工产品、大理石石材生产、红木家具生产、机械生产、食品加工、日用陶瓷、机械制造等。西河以煎饼为主的食品加工业遍布全镇,是红木家具之乡。
一次产业
西河镇人均耕地不到6分,全部是旱田。土地贫瘠,水源极度匮乏,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从1956到1970,全镇粮食平均亩产186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72斤,缺粮户多。水利建设:1954年5月,成立西河镇、西河镇水利委员会,由西河矿支持,以河南村罗锅地井为水源,在西河大庄修建三个水池,解决人畜用水问题。6月,1965,在黄贝村海边打井,解决东部五个村的用水问题。6月,1974,西河矿支援在海庙村打了一口深井,以缓解西河大庄的吃水。1982年8月,在东岭村高处修建了一个大型储水箱,西河大庄的百姓喝上了自来水。1983、65438+2月,东坡底、龙湾峪、新庄村完成配套工程;1990、10年,黄忠井投入使用;7月,1993,薛家峪、马家庄井完成配套工程,10。社会化供水工程于2000年竣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逐年发展。1979期间,粮食亩产量达到454公斤,小麦单产236.5公斤。1984以来,积极探索和寻求发展旱作农业的新途径,率先在蓄水多、耗水量少、地温升高的旱田推广沟播小麦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到。其中1989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战线先进单位”,1990被市区确定为农业综合技术开发重点单位。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区农业先进单位。2000年以来,全镇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纯种波尔山羊,在鲁中建设纯种波尔山羊繁殖场。发展香菇、平菇等特色种植,引进中药材、大枣等经济作物,新建西山奶牛场、西坡羊场、东岭鸡场等畜牧业示范园区。2002年绿化面积1.258亩,植树1.4万株。到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654.38+20.7万元,其中种植业523万元,林业80万元,畜牧业604万元。
二次产业
从1958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立了铁木合作社、中小型耐火材料厂、红砖厂、钢瓦厂等小企业。1965建有运输队、耐火材料厂、煤井、日用陶瓷厂、机械厂等企业。70年代,水泥厂、水泵厂、机械厂等企业相继成立。1978年,镇上3口煤矿获准生产,产量11万吨,产值200万元。1978年,社区办企业总产值358万元,队办企业总产值306万元。1982成立镇矿产公司负责煤矿井,全镇批准生产煤矿井7口,产量24万吨,产值500万元。6月,1983淄川区向阳煤矿移交镇矿产公司管理。65438年至0985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队企业转为乡镇企业,出现了镇村联户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的局面。当年总收入291.28万元。1980建镇大理石厂,产值1.5万元,1999年关闭。1987年水泥厂新建回转窑一座,产量8.8万吨,1991 11。10月,水泥厂改造为窑生产线,设计产量65438万吨。1991年11月,建西加油站。1988与沈阳耐火材料厂联合办厂,成立“沈资耐火材料厂淄博分厂”。90年代,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公司从资源、加工转向以市场为导向,走调整、组合、科技、外向之路。逐步形成以耐火材料、化工、家具、水泥、机械制造为骨干的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1992年春,华丰实业总公司成立;万达利工业公司;金星房地产开发公司;古平洲实业发展公司;海地工业公司;天河开发公司。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993年5月,区委、区政府在河北村华丰实业总公司召开村办企业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三现场会”。1995随着乡镇企业改制,公司注销。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日新月异。1998-2002年,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三年奋斗目标和“三个坚定不移”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品牌驱动战略,充分发挥规模优势,逐步形成了神子、京西、永新、蒙奇、精诚、奥特等骨干企业,五年来,全镇工业累计投入12358万元。注重质量,实施科技战略,镇上有两家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即耐火材料。玻璃浮法熔窑锡槽底砖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02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95家,总产值36836万元,利税5930万元,上缴税金665438+30万元。
服务行业
建国初期,群众入股,在联合村成立了供销社和信用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1953将私营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1956将私营工商业纳入合作社轨道。1980以来,个体私营商业、餐饮、服务业日益繁荣。公平贸易逐渐扩大。1988,国有网点6个,集体网点18个,个体网点30个。有70多个小企业供应商。上世纪90年代,大多数国有集体商业服务网点都是集体或私人承包的。镇驻地政府投资建了一条商业街,个体户络绎不绝,商品齐全,贸易繁荣。截至2002年底,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149户,私营企业87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1341。总产值1659万元,利税1.75万元。
科学教育、文化和健康
1980,西河镇科协成立。1984年8月,镇科协办公室成立。1986 10市科委在该镇召开沈阳耐火材料厂淄博分厂耐火材料产品论证会,推广我镇研制的耐火材料产品和玻璃浮法熔窑锡槽底砖科研产品。1987年6月,全市硅酸盐水泥科研成果论证会在西河水泥厂召开。1993年3月,镇科委、科协机构调整,充实科研人员。1996年9月,在西河镇召开全省旱地沟播小麦经验推广研讨会,推广西河旱地科学播种沟播小麦的成功经验。清末全国有5所私塾,教师5人,学生60余人。1920-1942、博山县建立1第二高等院校(现中心小学)和1小学。解放后,中国建立了两所完全小学。1951 7月,第一届高中毕业生考入博山中学和周村韩佳煤矿子弟中学,是落户后的第一批中学生。1964,镇上有四所小学,(西河第一小学,西河第二小学,斜坡小学,东岭小学)。1965,一所农业中学建成,两年后关闭。1969年,全镇有11所小学。1978,设立四所初中,1982,改为初中。1985年,投入1.2万元建设1西河中学,24个班;1987年8月,联中、海庙联中、西坡联中、黄忠联中师生并入西河中学。1995,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验收,1997年8月,解决了中学校舍问题,镇党委政府投资36万元建设了中学西教学楼。1999 65438+2月,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班校合并,11小学合并为6所学校。2000年6月17日,教育强镇通过验收,建立市级标准化学校2所;区级标准化学校2所;1市级规范化成人教育中心;市级一类幼儿园3所;1市级示范幼儿园。5438年6月至2000年10月,政府投资200万元在中学建设了4100平方米的两栋教学实验楼,并于当年竣工投入使用。2002年6月,中心小学增加了30台微型计算机、65,438+0个语言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65,438+0个语言实验室和65,438+0个多媒体教室。全镇中小学电脑联网,实现现代化教学。截至2002年底,全镇共有小学6所,中学1所,在校学生2634人,其中中学生1.270人,小学生1.364人。升学率、巩固率、学校设施全部达标。
悠久的历史
西河镇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58年,在西坡村北寺山脚下发掘出1古窑址,经专家鉴定为金元青花古瓷窑址,面积6000平方米。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京剧爱好者很多。清初,当地有一个叫“铜锣社”的儿童班,经常登台演出。任光村是一个具有区级文化特色的京剧村。高跷、灯芯、龙灯、舞狮、书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世代相传。1956,文健教育厅,1978,更名为文化站。1986年4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八位画家来到西河镇河南村作画。6月,1988,10,西河镇组队参加全市第二届“柳泉杯”农民文艺汇演,自编自演的俚曲《金凤凰》和鲁剧《三盖门楼》获得总分第一。1993年8月,全市首届“蒙奇”文石展在我镇展出,我镇展出作品600余件。15年9月,应邀参加中国首届名石展。1988成立镇文化活动中心,成立文艺团体,逢年过节排练演出。多次参加市、区文艺演出并获奖。强村设立文化综合体,学校、单位设立图书馆、阅览室、文艺团体。1990年3月,原西河工人俱乐部(淄博矿务局创建于1952)改建为西河剧院,可容纳600人。1991年被评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1966年4月成立广播站,1967年6月在有条件的村安装有线扬声器。1990年安装有线电视,1991年3月建立第一座卫星电视接收塔。2002年,全镇电视覆盖率达到97%以上。接收12程序,能够运行自己的程序。镇上的体育活动很活跃。1984年5月淄博五区一县举办中国象棋大赛,1985年10月淄博首届桥牌大赛。3月,1985,首都体育新闻机构22名记者到河南村采访,题目是“富农”。1985年7月,镇上组队参加威海举办的少儿“希望杯”象棋比赛,有8名运动员参加。1991 10六月,西河镇河南村举行第二届农运会象棋比赛,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300余人参加。1985 165438+10月16,西河镇河南村“柳泉杯”中国象棋大师、特级大师邀请赛举行,全国象棋大师29人参加,其中特级大师6人。1987年7月,主持中国象棋大赛。1988成立西河镇“三棋一牌协会”(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桥牌),多次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比赛。1989,派队员参加河北省承德市举办的桥牌比赛。1990年组队参加在浙江舟山举办的全国农民中国象棋大赛。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体育先进镇。1956成立联合诊所,有6名卫生人员。7月,西河镇医院成立,卫生人员19人。1960年3月,各生产大队建立保健室,实行合作医疗。1971年3月,西河医院门诊大楼建成使用,卫生人员27人,30mA X光机1台,万能手术台1台,显微镜1台。1973年4月淄川区人民医院西河镇分院成立,医护人员30人,1978年8月建西医院病房楼400平方米,医护人员42人,1996,投资50万元建设医院门诊楼1200平方米,196。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伤科、肛肠科、牙科、中医、腰腿痛等门诊,成立防疫组,负责全镇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等工作。2002年,有1个中心医院和17个村卫生室,有80名医务人员。
人们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150kg,经济收入50元。上世纪70年代,农民吃的全是粗粮,以小麦、玉米、高粱、小米、干瓜为主。上世纪80年代,面粉是主食。90年代,主食副食品种多样化,生活丰富,生活条件改善。1987、12村相继实施新村规划工程,20%的农户住上了居民楼,50%的农户新建了砖石结构的装修平房。2001年计划建设圣泉居住区,开发建设65438+万方功能齐全的高层住宅,改变农民居住条件。这个城镇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电话装机容量1万,已安装电话6088部,20%的人拥有移动电话。2002年,该镇建成了电话镇。农村地区的用电状况有了很大改善。2000年,全镇农村电网改造完成,覆盖率1,000%,50%的居民用上了电气化。闭路电视覆盖率为96%。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普及摩托车和机动三轮车。2000年,各种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80%的村庄铺上了水泥路,用上了自来水。30%的农民参加了社会保险。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为2915元。
村镇建设
1983年4月,新的公社办公楼开工,当年2月竣工投入使用。1983西河张达河漫滩铺设水泥路面。1991年3月,初步计划修复西环路(沙质路面)。0991年4月设计建成程控电话楼、西河法院办公楼、居委会、华丰商厦、工商所、税务所、供电所办公楼,并于1993年5月相继竣工使用。1992年,投资80万元,以15368平方米绿地3000平方米和1城镇地标广场,拓宽紫兴路与湖南路交叉口沥青路面,石雕“孺子牛”立于中央。1993年9月,开始投入13万元建设商业街和商厦,商住楼等大型建筑矗立在湖南路和资兴路两侧。旧村改造,集体规划建房,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1986至2002年,全镇建成7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硬化水泥路面23.7公里,桥涵1座。水泥厂住宅小区和西坡圣泉住宅小区水、电、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2002年6月,我们投资30万元在镇政府对面建设了1新航花园,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1大型不锈钢帆船雕塑。沿镇中心路东侧向北设置18公益灯箱和1大型广告灯箱。7月,东环6.8万平方米水泥路面竣工通车。
管辖的村庄
[1]所辖村庄
西河镇任光村西河镇龙湾峪村西河镇马家庄村西河镇北黄崖村西河镇中黄崖村西河镇南黄崖村西河镇东坡底村西河镇中坡村西河镇西坡村西河镇敦仁村西河镇安仁村西河镇河北村西河镇海庙村西河镇河南村西河镇东岭村西河镇新庄村西河镇薛家峪村委会
人口数据
[2]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为23341。
男11485
女11856
家庭数量7845
家庭总人口(合计)23201
户男11404
家庭主妇11797
0-14岁(合计)4613
0-14岁男2452
0-14岁女2161
15-64岁(合计)16370
15-64岁男7995
15-64岁女性8375
65岁及以上(总计)2358人
65岁及以上的男性1038
65岁及以上女性1320
户口在本地21350。
中国地方组织建设
1948年2月,成立敦仁、东岭、新庄三个党支部。有20多名学生党员。1951年3月,* * 18村建立党支部,任命支部书记,称之为农会主席。1956,党员41人,其中男性35人,女性6人。1969年,党员人数增加到136人。其中,官员22人,农村113人。1980年末,* *党员344人。党员中有365,438+02名男性,32名女性。党支部21,992个1。党员693人,其中党员男性652人,党员女性41人。农村有4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8月,西河镇老干部党总支成立,15个村建立党支部。2000年,西河镇党校被命名为淄博市“红旗党校”。2001年,重组为18个村(居)和14个各单位、企业党组织。截至2002年底,党员880人,其中村党委1人,村党支部4个,村党支部13人,企业党支部14人,老干部党支部1人,老干部党支部15人。
基层政权建设
1948,12年3月,西河镇成立民主政府,行政机构称“博山县黑山区办事处”。8月,镇政府成立。1950年5月,镇更名为“淄博市博山第四区办事处”,辖18个自然村。1955年建立初级社,12年改为高级社。1956年9月西河镇成立,1958年9月西河人民公社成立。5月1966,16,文革开始。1967年3月,左派部队开进西河,造反派组织夺取了党委政府的权力。1968年3月,“西河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各村也建立了革命组织,取代了党组织。1970年7月,西河公社核心领导小组成立,党内组织生活恢复。1971年初,各大队党组织全部恢复,65438年2月,公社党委恢复。1971 9月13,林彪反党集团垮台了,1976 10,四人帮反党集团垮台了。1978年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0年7月5日,西河镇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党委成员9人。11年10月,镇党委开展区委“党政分开”扩大会议精神,1984年4月,西河镇市人民政府成立。7月30日,西河镇第五次党代会召开,西河镇党委由7人组成。1984年5月,西河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府由5人组成。2002年,有8名党委成员和4名政府成员。
社团
1946,农民协会成立。1947,妇联成立。1950,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986年3月,镇团委改组,1镇团委,2个总团支部,32个团支部,47名团员。8月,1987,村、单位设立“妇女之家”。截至2002年底,共有2个总团支部,28个团支部,65,438+035名团员,65,438+0个镇妇联,65,438+08个村妇联和2个单位妇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兵组织多次改组,始终协助地方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2002年,共有65 438+07个民兵连和2 265 438+0个民兵。1964年成立贫下中农协会,1980年撤销。1980,西河镇科协成立。1982年2月,西河镇计划生育协会成立。在1984,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7月,1986,老干部协会成立;1989年9月,西河镇体育协会成立;10月,165438,会计协会成立;2月,1990,残疾人协会成立。[3]改革开放以来,乡镇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项目主要是建材、机械、化工、电器、煤炭、食品加工、红木家具和耐火材料。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7亿元,税收达到13万元,增长3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2元,增长9.5%。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金石矿业公司投资的30万吨氧化钙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开工。耐火材料、机械加工、红木家具三大特色产业竞相发展,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西河镇已成为山东省红木家具之乡。
政府组织
[4]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城建服务中心、农村会计中心、民政办公室、司法所、调解中心、信访办公室、财政所、审计局、科协、文化站、人武部、广播站、人大、政协、工会、统计所、纪委、群宣办、水利站。1.党政办公室: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调查研究,收集信息,掌握全镇的全面情况并及时反馈,当好参谋。承办党政各类会议、文件处理、立卷、归档和档案管理工作;接待来信来访;管理党政印章,做好保密工作,承担机关后勤服务,协调部门关系。2.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做好经济发展规划,完成年度经济发展任务;新项目、招商;承担工业统计、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工作。3.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和农业生产指导,做好农业统计工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搞好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做好森林防火、秸秆禁烧、水土保持等工作。4.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制度,严把计划生育政策关;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年度人口计划;建立健全管理台帐,做好上报和信息工作,完成年度人口和出生目标。5.城建服务中心:宣传、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城市建设,查处违法建筑,收取规划建设中的各种相关费用。加强城市管理。6.乡村记账中心:指导乡村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7.科协:宣传普及科技知识,做好科技扶贫、实用技术培训、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工作。8.文化站: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和体育工作,管好文化市场,倡导文明新风尚。9.民政办:做好扶贫、五保户和低保户、双拥优抚、殡葬改革管理工作。10、司法所、调解中心、信访办:负责社会治安、综治、信访调解等工作;11.财政所和审计局:负责全镇的财务管理和审计。12、人武部:负责全镇征兵和民兵管理工作。13,纪委:负责纪检监察工作。14.广播站:负责有线电视安装管理、新闻广播等。15,组织宣传:负责组织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