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镇的名人

神宫历史悠久。在钟灵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天才和英雄。

陈铮,又名瑞金,原名铁青。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缅甸仰光。后来随父回国,就读于两广师范,在龙坑一角当老师。民国11 (1922)年,陈铮弃教从军,卖业买枪,投靠陈悦、杨汉烈领导下的人民军,任第三旅少将旅长,后任县长,于是办学校、修路、发“建昌稿”。18 (1929)年,他离开部队,住在厦门,开了铁峰茶楼。民国21 (1932)年,陈国辉被国民党十九路军铲除后,陈铮开始东山再起,回到家乡担任安南龙山县边区联防负责人,收缴民间枪支,支持民众自卫,并大力开垦茶园,开店经营粮食。在家乡打造“晚香别墅”。他的女儿莫也,原名陈淑媛,笔名白冰、椰子和沙岛。自幼聪明,10岁时,当场吟诗:“春色新,山中亭真清,风吹野花。”被老乡夸为才女。民国26年(1937)5438+00年6月到延安,后入鲁迅艺术学院第一戏剧系学习,创作《延安颂》,成为激发爱国抗日热情的战歌,至今传唱。

吴宗海,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于安溪县金谷村,缅甸中华同盟会成员。19岁出国谋生,在缅甸待过6次,在印尼待过1次,做过文员、会计、教师。清宣彤二年(1910),伯胜接受革命思想后,立即投身革命事业,到处宣扬革命,秘密发展团员,开展革命活动,成为伯胜港最早参加和组织同盟会的始祖和骨干。他的代表作《七次海外访问日记》和《每次寄回家的汇款》是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的珍贵史料。

神宫是革命的热土。民国17年(1928)初夏,猎户陈缇第一个在镰刀斧头红旗下宣誓,成为安溪第一个党员。次年,东溪党支部成立,成为安溪最早的党组织,领导安溪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民国二十三年(1934)三月,陈体夫妇双双壮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刘友、陈中奇、曾奎(女)等一大批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英勇牺牲。

当代神宫人才济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罗生于新加坡,祖籍在金谷。他在20世纪50年代回到中国学习。他以深厚的法律功底,为国家的法制建设、侨联工作和统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致公党主席、政协副主席。工作之余,他多次回到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安溪县第一位清华学子吴秀水,出生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他是金谷镇金谷村人。1963清华大学毕业后,在交通部科学研究所工作。1980后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高级工程师、中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机应用组成员等。还受聘为香港理工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高层建筑和桥梁结构的力学分析。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了52层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和中央彩电中心主楼的设计计算,主持了世界上最大的球形水塔(建于阿尔及利亚)的设计。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部级二等奖2次。此外,还有福建省林业厅原厅长傅桂碧、福建省审计厅厅长温海曙、现任福建省水利厅厅长杨志英等。

金谷是闽南主要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侨居海外7万人。长期以来,旅居海外的金谷华侨深情慷慨,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事业。出生在金谷元斗村、生活在印尼的华侨亲戚沈清江,于1957年受华侨委员会邀请,担任回国代表团团长,赴北京参加国庆大典,并回乡捐建清江小学。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庄锡泉为他题写了校名。2002年,海外侨胞沈福坤、沈、沈福元坤钟捐资2654.38亿元支持清江学校建设。20世纪90年代,华侨陈松吉在陈嘉庚弘扬“全资办学”精神,捐资3000万元创办了陈力职业中专,现被泉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职业学校。旅居泰国的陈创办了东西中学,先后捐建了“勤奋楼”、“忠诚楼”、“艾博楼”、“活力”、“创新”学生宿舍和“启智科技楼”,还与叶德龙分别捐建了金谷医院门诊楼和宿舍楼。广大侨胞捐资助学,他们的爱心和爱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在历史上立下了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