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人物|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中小学写作教学

03-27 18:05

+关注

李华平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文报业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评审专家,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评审专家。

我教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现在常年游走于大学和中小学之间,致力于“中国人”的培养和研究,以及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文化建设的研究。

发起全国“正道语言”,打造国内最大、最活跃的教育研究群“正道语言”QQ群,打造“正道语言”微信公众平台。

25年来中国教研之路的回顾与思考

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

一晃25年过去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本科、研究生,教学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我一节课都没有错过。其间教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音乐、体育等科目,在教育局工作一年。25年来,一直萦绕在心头、萦绕在耳、诉诸笔端的,始终是那种嵌入生活深处的语言。“用我的一生拥抱汉语”已经成为我教学生涯乃至一生的重要信条。

第一,拥抱语文教学实践

本人从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语文教学实践25年。教学实践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学课文时欣然忘食,课堂教学指点。美妙的体验无以言表。

1987 10 10月25日,我作为全年级最后一名学生开始了在中师的学习。下半周考过,八科只过了语文。所以,我觉得我是教语文的料。我的教学生活梦想是初中在一所镇中学当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甚至能在语文课上看到自己。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夏的启蒙老师,邓的初中语文老师、舒占忠和蒲全超。期中考试一结束,我就开始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师范三年毕业前夕,拿到了汉语言文学学院的毕业证。

1990九月底,天气闷热。我本可以教初中语文,却误打误撞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幼儿园教学。到这个时候,我其他同学都已经工作近一个月了。令人高兴的是,我很快实现了校长下达的工作目标——孩子们不应该在课堂上吵闹。一个月后,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份工作——在小学六年级当班主任教语文。然后马上教初中语文和班主任。《少年不识愁滋味》工作之初,我从语文教学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白天上课,我沉浸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我认真地收集每一段精彩的对话和学生们闪亮的眼睛。晚上沉浸在对每一篇课文的仔细斟酌中,经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边跳舞一边读课文。在月光洒满校园的那个晚上,我经常和几个住校的孩子在操场上做游戏,讲故事,背诗。星夜,我们会一起数星星,唱《熊猫咪咪》:“竹花开。嘿,咪咪正躺在妈妈怀里数星星。星星很美。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1992 10,参加全区(相当于现在的镇)初中语文竞赛,获得一等奖;1993年3月,我终于走上了梦想中的区中学的讲台。在区语文教师、研究者易红帆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认真思考我的课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反思。我用小录音机把我的课录下来然后自己放给自己听,想着自己有什么没说好的,对学生的随机引导是否到位。就这样,每天备课两个小时,上课一两个小时,自己听课四五个小时,乐在其中。直到1994年9月,他进入县城最高学府渠县中学,依然保持着自己听课的习惯。就这样,从初中到高中,2001,获得四川省高中语文竞赛一等奖。2002年,我在全国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讨会上教了一节示范课,因《玉琳玲》新颖独特的教学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个班的学生在这个班之后的很多年里仍然和我保持联系。

2005年起进入四川师范大学,从事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教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培训在职语文教师。无论什么阶段的教学,我都很用心。成都双流中学在职研究生、教师刘晓芳在她的讲课经历中写道:

2014年7月,蜀中暑气冲天,夏浪翻滚。在最热的日子里,室外世界的一切都被烈日烤着,房间里的100多名中国人也在接受高温蒸汽疗法。这位蒸汽治疗师是四川师范大学的李华平教授。李教授的研究生课程是四天。四天的时间里,李教授激情满怀,衣装湿身,指导大家触摸理论温度,学习分析案例的方法,掌握教学设计的精髓。上课的强度,节奏的快,容量的大,思考的深入,给每个学生都带来了高度的紧张。在他强大的精神氛围中,每个人都受到了猛烈的思想冲击,引发了内心的强烈地震。摆脱恶习、惰性、懦弱、犹豫、无知;注入的是汉语的兴趣,汉语的方法,汉语的方式,汉语的情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景:做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在中国人的正确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刘老师还记下了其他上课同学的想法:

“听了李老师的课,你饿得更快了!”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思维需要高强度的奔跑!”

“我好紧张。这几天上课没日没夜的做梦!”

“老王是这样解释的?!"

“原来我根本不懂《归Xi词》!”

“我从来没有想过。后面的情绪是内疚!”

"如何把这种方法付诸实践,我们需要的是李老师的示范."

“听了李老师的课,真的觉得读研可以提高我的教学。”

2005年至2012,大学工作期间,还在成都市石狮中学和成都市第七嘉祥外国语学校兼职过中文课。除了研究需要,我也舍不得离开一线的语文课堂。我喜欢汉语教学的过程。带领学生在语言的丛林中穿梭,体验冒险,发现惊喜,收获快乐。在这七年中,我非常重视“教学论的实践”,有意识地将高校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以提高理论的实用性。

第二,拥抱语文教材改革

从65438到0994,我按照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规律,重新整理了初中语文教材。我当时努力的是说明文。因为说明文的语言“枯燥”,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不愿意教。解释性文字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阅读和写作说明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我大胆的重新整理了教材,不到半个学期就把教材里的说明教完了。重组的基础是解释文本的基本要素:解释对象、解释对象的特征、解释顺序、解释方法和解释语言。以这些要素为核心,我“不止一次”地教课本上的条目,而一些具体的条目往往“不止一次”地教。每教一次,就抓一个元素,使劲锤。学生学得有趣又深刻。

“训练型”语文教材首先要突出三个基本功能:(1)定义“思路”——运用统筹兼顾、系统论的原理,根据中学生学习心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语言运用“规范、简洁、连贯、得体”的总原则,选择“最基本、最有用”的语文“训练点”。(2)展示“例题”——向师生展示最能承载“训练点”的“例题”,让师生以“例题”进行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规律、原理和方法。举个例子,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当然也可以是整篇文章。“例”属于语文训练,以“训练点”为主。在训练一个“训练点”的时候,还可以展示多个例子或者多个例子进行重复训练。(3)指“道”——通过“例”向学生展示实现培养目标和要求的途径。“方法”作为“文本”的一部分,应紧紧围绕“训练点”,引导学生从“例”到“练”,实现其“举一反三”的迁移功能。“课文”中的“训练方法指导”也是给师生创造思维留有余地的,所以一定要“简洁、易懂、有效”,切忌繁琐复杂。这种“训练型”教材“以“思路”为纲,“例题”为依据,“方法”为桥梁”,扎实、生动、有序、得当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写“训练型”语文教材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1)语文训练与实施基础知识的关系。语文基础知识也是为了语文训练,贯穿于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2)语文训练与养成良好习惯的关系。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辅相成。(3)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关系。相比语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不是外在的。教材要编最能承载人文精神(思想性、审美性、情感性)的“例题”和“习题”,但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依靠语文训练。

第三,拥抱中国理论的学习

1990我刚工作的时候,背了很多王畅老师家的语文教学简讯,他曾经教过初中语文,现在依然热爱语文。这堆杂志从1983开始,每一期都有。如果我得到了宝藏,我会把杂志拆开,分门别类装订起来。然后我会一篇一篇地细读,圈圈勾勒,把目光放在易、、、宁宏斌等语文教育专家身上,关注“教学实践的理论化”。我不愿意当一辈子老师。

从1994到2004年,我花了10年研究一个关键词——“国学培训”。

“训”是指将“训”与“练”的动态矛盾相互依托、激活(唤起、激发)、渗透、转化,直至统一的贯彻语文教学原则、调度语文教学方法的策略。“训练”这个词既是联合结构(训练+练习),也是动宾结构。我解读过训练的操作意义:(1)“训练”:a .引导——激发兴趣和动机,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促进学生的言语练习,发现学生的“真问题”和“真兴趣”,根据课堂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b .解释——凭借具有教学功能的知识向学生传授知识;c .指出——指出重点,抓住重点和难点,暗示重点;d .挑挑拣拣——拨开困难的迷雾,凸显思维的光芒;e .评价——肯定、表扬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足;f规范——通过直接纠正或诱导学生纠正的方式使其正确。统称为“六训”。(2)“练习”:a .练习思维——提高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思维”是贯穿于听、说、读、写系列活动并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b .练习倾听——调整自己的倾听态度,学会微笑和点头,做到“当你在倾听一个人的意见时,要让他觉得此时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提高自己的倾听能力,如辨别声音、判断意思、理清轻重缓急、梳理语言脉络、把握差异等;c .练习说话——学会自信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发音、场控、表达辅助等能力;d .练习阅读式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运用认读、速读、精读、略读、参与式阅读、朗读、记忆式阅读等方法和文本解读方法的能力;e .练习写作——提高写作(姿势、技巧、习惯)和记笔记的能力,乐于用文字表达,提高写文章的能力(审题、构思、选材、构思、写作、修改、润色)。统称为“五练”。一句话,“学生说话就是练习,所有使用语言的地方都是练习”。

我解释了“训练”和“培养”的战略关系。“训”是主导,“训”是主体,“训”为“训”服务。“训练”作为一种策略,是指两者相互交融、相互交织、相互胶着、相互依存、相互激活,成为一条辫子般的“线索”,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多向交流语文信息的紧凑、有节奏、多渠道的开放、立体的网络系统。在这个体系中,学生得到了全方位、高效率的语言训练。当学生“自听话、自说话、自读书、自写作”时,“训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基于学生个体的主动自我训练、自我实践。学生自己安排训练程序,自己定步调,试着回答问题,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自我评价,提高水平。这时,“训”与“练”才真正达到了最高意义上的和谐统一——“同”,即“训与练合一”。这是实施“培养”战略的最终目的。

在随后的八年时间里,我围绕语文训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训练与语文课改中主要概念的关系——与语文素养的关系、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与熏陶、感悟和体验的关系、与对话的关系。(2)语文训练的原则——动机、兴趣、量变与质变、结构与能力、目标整合、预设与生成和谐、开放与迁移并重;(3)语文训练的过程——语文训练过程的要素、维度、结构和优化;(4)语文训练的重点——语感训练;(5)汉语培训课程的基本特征;(6)汉语培训班教学实例分析;(7)汉语培训教材的设想。

2004年至2014,10第二年,我潜心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看了很多书和文章,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和文本解读实例,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育科学论坛》等杂志上。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汉语文本解释专著(正在出版),共百万字,全面梳理了文本解释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汉语文本科学解释观——以文本意图为主体,以作者的原意和读者的理解为两翼;(2)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解释”进行理论审视;(3)提出汉语文本解释的基本原则——自洽性、经济性、整体性和循环性;(4)提炼了近20种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从2014开始研究和宣传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2013 12与先生和小先生在昆讲学。讨论中,老师们对一个特级教师教的“背”的教学感到不解。虽然他们觉得他错了,但是如果对方老师是有名的特级教师会错吗?我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著名的特级教师,如果他们的课很好,有很大的正面影响;带坏课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特级教师的“背”教学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严重偏离了文本解读和语文教学的正道,于是我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走正道”的命题。“正道语文”理论得到了、、、倪等众多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大力支持。2065438+2004年4月,主持“正道语文”高端论坛首届全国学术研讨会。钱梦龙先生和尼·金文先生作了主旨发言。宇易先生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出席会议,他的书面报告由刘永康教授宣读。我写的《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一文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14第10期,引起了激烈的反响:一位老师说我的文章说出了他“早就想说却没有说”的话;有老师说我的文章是“及时雨”,“澄清了语文教学的一些乱象”;有老师说我的文章“打响了语文教学回归正道的第一枪”。有的地方组织上百名教师集体学习讨论。

第四,拥抱中国生活

在中国人面前,我对人一点都不礼貌。我主张待人处事真诚低调,学术讨论真诚高调。心里装着中国人,不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也不太在乎别人的脸色。我常说:“我在中国人面前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我总是以一种极具穿透力的犀利之势出现在大家面前。人教社刘先生说我“不把语文当人情”。川大青年朋友马小淘说,我“见物之骨”,不仅要见骨,还要把鱼刺挑出来,清理干净。他称我为“彻底的人”。成都青羊区语文教师、研究者钟亮老师给我这样写道:

人们称之为“眼神犀利,言语辛辣”,但我一个人却感受到了“爱得深沉,恨得强烈”的情形。为什么文字里往往蕴含着激情,因为深爱着语文;为什么前面这个字这么尖?因为我用自己的铁肩膀勇敢地肩负起道德。“误读文本,误导学生”的现象让王老师忧心忡忡;骨干教师课堂上的一些排华现象让王老师震惊。于是我感叹:这位先生是一个真性情的中国人,对中国人的爱是深沉而真挚的。只捍卫真理和中文的价值,不要给蛇一个嘴唇。你好,我好,大家好。

现在生活中,我有很多时间打理“正道中文”的QQ群。群里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喜爱,早上五六点钟就有老师在群里问候;晚上,老师们应该在睡觉前互相说“晚安”。每天都在群里讨论中文和生活,尤其是中文生活——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文化。在群第一次升级扩容之前,有个老师为了让自己同样热爱中文的朋友同事进群,拒绝吃午饭,留下一个电话在左边,一个电话在右边。一位老师说:“右语群温暖了太多曾经绝望的中国人!”(吴江)一位老师说:“这是我加的群里最正能量的。”(唐晓晴)一位老师抑制不住自己炽热的爱:“相望不厌,唯对群。”(金志平)“正道语文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黄鑫)老师们对“正道语文”这个群体的生活充满了信任和依赖:“只要看到这个群体的logo在QQ上闪烁,心里就充满了期待。”(钟亮)“我天天想着挂QQ,就是为了步入语文的正道。”(翟周晓)“每天再忙,也要等到最后一个人说再见。”(黄鑫)这是一种令人感动的关心:“关心这个群体,关心群体中的议论,关心群体中的引导,关心这个群体中的陌生人,关心群体中语言的正道精神。”(翟)一位老师告诉我,他们的同事和朋友的问候已经从“你吃饭了吗”变成了“你在正确的轨道上吗”。这种关心和信任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集团成立8个月以来,成员超过5200人,是国内最大的教育研究集团,汇聚了全国的语文教研精英。我们定期举办研讨会,气氛非常热烈。据腾讯软件系统统计,该团周活跃度全球第一。“正道语文”正在成为一面旗帜,号召全世界的语文教师“重读叶圣陶,向那一代人学习”,“探索正道语文,坚守正道语文”。一位老师深情地说:“让正道语文陪我们慢慢成长,直到我们老。”(李开贤)

在25年的汉语教研道路上,我得到了很多中国人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借此机会感谢那些在我身上,或者说在我的文章上,度过了人生中宝贵时光的人,和我一起享受每一次风风雨雨,和我一起体会语文教育的悲欢离合,和我一起触摸春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