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责任」的名人例子?最好有名言

朱自清买书当衣服。

杨建民

朱自清先生虽以散文著称,但后来长期在大学任教,讲授《诗选》(以古诗词源为依据)、《歌谣》、《陶渊明诗文》、《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出版有《杂诗》、《格律》、《诗言志》、《雅俗鉴赏》、《经典谈资》等文艺评论。他的学术研究著作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这种厚重的文学积淀,似乎要归功于那一代文人。这种积累自然与他们的阅读和对书籍的热爱有关。

朱自清上中学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那时候家里每个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部分都给了老家的一个广益书店,经常欠钱。正是从这家出版社,他得到了一本书,佛教易捷,这引起了他对哲学的兴趣。

后来他来到北大读书,专业是哲学。朱自清更喜欢佛教书籍。当时大部分佛经都在西城的卧佛寺——九峰寺。他曾去寺里买过《因明得正论》、《百家学说》、《译名集》等书。那是一个阴沉的秋日下午,朱自清一个人在街上。后来他在文章里回忆的时候说:“这种愚蠢回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1920是朱自清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有一次,他去琉璃厂逛书店,在华阳书店看到了新版韦氏词典。价格是14元。虽然这笔钱对这本大书来说不算太贵,但对一个学生来说却不是一笔小数目。我手头没那么多钱,但我真的舍不得这本书。想了想,自己的皮衣值点钱。

这件大衣,是我父亲在朱自清结婚时为他做的,是用水獭皮领子和貂皮做的。虽然外套是布做的,款式有点土,领子用两双“马蹄袖”拼凑,但毕竟是皮的。制作的时候,父亲也花了不少心血。但当时真的舍不得那本“大字典”,想着以后一定能赎回大衣。犹豫了很久,我毅然拿着它去了典当行。

典当行在学校后门,可以转过去。朱自清没有想太多。因为想以后赎回,所以以账面价格为价格:14元。当然,大衣不止这个价格,所以典当行柜台上的人一点也不尴尬,马上付款。

拿了钱,朱自清马上去把韦氏词典带回来。没想到,花了父亲很多心血的那件伟大的大衣,最后也没有赎回来。

大学毕业后,朱自清先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后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太冷了,朱自清没有力气缝一件棉袍,就上街给新郎买了一件毡斗篷。这种斗篷有两种。一个是款式比较好,细毛比较软,但是贵。朱自清买不起,就买了个粗糙但便宜的。

这件毡斗篷太显眼了,成了教授生活贫困的象征,以至于后来多次出现在回忆朱自清的朋友笔下。但却为朱自清在城里上课挡了凉,晚上还铺了床垫,虽然说起来挺难过的。这时候再想想那件无法赎回的皮斗篷,让人对书更加痴迷。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4月16

秋瑾与新城

秋瑾(. 1875-.1907),本名宣青,本名熊静,是晚清著名的女革命家。她出生于浙江殷珊,精通古典诗词和作品。之后去日本留学,创办白话报,参加黑社会、同盟会,担任评论人。创办《中国妇女报》,组织光复军,为推翻满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1907组织了浙皖起义,但故事泄露,英雄牺牲。然而,她的新城市之行却鲜为人知。

秋瑾有个闺蜜叫许,她的名字叫。她嫁到湖州,回到安县南浔镇,任浔溪女校督察(校长)。还有秋瑾。1906春天从日本回来后也在这所学校教书。* * *同志使秋瑾和许成为密友,许曾送给秋瑾二十多两黄金从事革命活动。许出生于崇德县石门镇(今崇福镇)一个书香门第,家住西门逸致堂(进士)。许的堂妹许云华,嫁给了德清县新城的曹家。她的丈夫曹玉璞,是曾经的秀气才子,诗词文章都很精致。许华子和许云华是如此亲密,以至于他们无话不谈。

1906春夏之交,许和秋瑾拜访了新世的堂弟许云华。曹家住在新市镇南昌街仙桥曹家园。曹宅说,“宜颜堂”是新市镇清代名宅。曹玉璞和许云华热情地对待他们的堂兄弟许和秋瑾,并与他们一起写诗作词。曹玉普有一个知心朋友陈祝军,他是同盟会的成员。得知鉴湖女主角秋瑾来到新城曹家,便邀请许和秋瑾到新城陈公馆的“树德堂”做客。陈祝军大约出生于. 1870年。他是新市民,是青红帮的大代,与黄、、以及后来的民国浙江巡抚都成了知心朋友。陈祝军先生也是光绪年间江苏省的候补知府。他在新城胡家坟办起了“万兴毛线行”。武昌起义后,陈祝军参与袭击浙江巡抚公署,与蒋介石同为敢死队员(. 1887-.1975)。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浙江省执行委员,与蒋介石有书画交往。经曹玉璞和许云华介绍,陈祝军认识了秋瑾,这次秋瑾在新城呆了大约三到五天。

秋瑾第二次来新城大概是1907开头。她最初住在石门,许的娘家。因为清廷视秋瑾为通缉犯,又知道她与许的关系,许半夜乘船护送秋瑾到新城许云华家,秋瑾住在曹家花园(今仍存)朝南的楼房里。过了几天,许华子见秋瑾紧追不舍,便把秋瑾安排在陈祝军家。大约过了一个星期,秋瑾坚持要回绍兴,于是陈祝军半夜坐船护送她出去,具体地点未考。

1907年7月5日,秋瑾在绍兴玄亭口被清廷所杀。许华子非常悲伤,把秋瑾葬在了习字湖畔。曹玉普、许云华也资助了秋瑾的丧葬费。为纪念秋瑾,许发起成立了“秋社”,许任会长,许云华、曹玉璞为会员。柳亚子先生(1.887-1.959),中国近代著名诗人,秋瑾和许的朋友,948年2月在香港写下七言诗一首,缅怀秋瑾与许的情谊。这首诗的原作被销毁了,它的复制品保存在新城市。诗中说:“秋亭不存在。”当皇甫少华等人在等待萧的时候,明天,如果太阳花哭得远远的,我在地下的老朋友应该会善待我,春天就会来到孤山。签名:“移动并埋葬徐千惠夫人。”

冰心,我的骄傲

冰心100周年雷洁琼

我亲爱的朋友冰心在20世纪99年后离开了我,我很难过。我多想再捧一束红玫瑰,告诉她我们近70年的友谊。

在1931认识了冰心。我从美国留学回来,申请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当时的院长是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先生。冰心在燕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我们互相认识,是亲密的朋友。我是广东人,在北平没有家。冰心经常邀请我去她家,关系很亲密。

记得抗战前的1934年,我受冰心邀请,参加平绥(今京包线)沿线的社会调查活动。考察归来,我和冰心、吴文藻先后发表了《百灵寺之行》、《蒙古蒙古包》、《平绥沿线天主教概况》等文章。在包头百灵寺的蒙古包前,我和冰心的合影还珍藏着。往事历历在目,60多年过去了...

抗日战争北平沦陷,燕京大学被迫关闭,我和冰心也跟着关闭。去江西搞抗日救国活动。冰心一家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大后方昆明、重庆,加入中国文艺抗敌协会,从事文化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冰心和吴文藻赴日本进行社会调查,期间冰心应邀在东京大学任教。

抗战的烽火里,我和冰心天各一方,我不想在14告别北平!

冰心回国1951。后来听她说,在日本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我感受到了这辈子从未有过的喜悦。她去了归心似箭,几经周折终于回到了生机勃勃的北京。她兴奋地告诉我,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了她和吴文藻。

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新的国家,新的人民,新的生活激发了冰心的创作。冰心歌颂新中国,描写新生活,歌颂真善美,写了大量的作品。此外,冰心以旺盛的精力投身于国际传播活动。作为中国人民的文化使者,她频繁出访,广交朋友,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奔走...1956,经过我的介绍,冰心和吴文藻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我们的交流中,增加了新的内容。

冰心是作家。她和二十世纪同龄。她80年的写作生涯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文学革命到今天的新时期文学的伟大轨迹。冰心博大的爱,顺应时代的脉搏,融入了700多万字的作品,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冰心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一以贯之的责任感。她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她曾经说过,我最喜欢的职业是教书,热爱教育就是爱国。

当我们从“文革”的噩梦中醒来,冰心说“人生从八十岁开始”,她的创作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几百部作品问世。我很为她高兴。冰心晚年的作品多为开门见山、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社会题材。其中《我问》《我谢谢你》更是催人奋进,社会反响巨大。这是冰心真诚、正直、勇敢的性格写照。1993冰心在一篇文章中说“教育是百年大计的基础。治国,不可忘以教育为本。.....于是我在一篇文章中呼吁‘不要坐视一个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沃土在21世纪变成一片广袤无边的文化沙漠’。”她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至今告诫我们,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我们不能放松努力。

为此,冰心比较踏实。近年来,冰心先后向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奖学金、宋庆龄基金会、安徽灾区、福建家乡学校、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会、国家希望工程等捐赠近20万元。为了给孩子们更丰富、更有味道的精神食粮,我们要照顾儿童读物的“冰心奖”,该奖项设立于1989,旨在繁荣发展儿童文学。每次评选,冰心都要亲自审核作品,奖励作者。她鼓励大家把美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呵护身边的孩子,展望祖国的未来...

从1994秋天开始,冰心一直住在北京医院。她总是很乐观。香港回归前夕,她在临终前写下了“香港回归,我心欢喜”几个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这几年,每次冰心10生日,我总会送上玫瑰花和我的祝福,还经常带来我收集的剪报送给她。那是我出差或者拜访的时候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一篇关于她的文章或者照片。去年她生日我去看她,她感谢我。我忘不了那温柔的话语,那微笑……那时候,我俯下身,亲了亲她的脸颊,说我爱你,她也说我爱你。相机的快门一闪,拍下了这永恒的瞬间,这是我的珍藏。

1994,我的选集出版时,冰心欣然作序。她在序言中称我为她最亲爱的朋友。我觉得这个更适合我对她说:冰心,我最心爱的朋友。亲爱的朋友无话不谈。冰心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美和爱的故事。她留给我们很多很多...

冰心是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梁实秋语录

作者:梁实秋

生吞某物——不加批判地接受某物

异国风情总是有趣的,因为异国情调总是新奇的。新奇有趣。但是,如果你把异国情调活生生地搬到家里去实践,新鲜感往往会变成桎梏,乐趣往往会变得令人厌恶。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人仍然喝不加糖和牛奶的茶。

——《巧杂文·外国罪行》

诗歌很难卖。

诗歌是卖不出去的。一首新诗,如断几根须,可以不写,但代价还是轻的。我害怕的是它就像牡蛎肚子里的珍珠。这是一种疾病。磨砺和孕育成功需要多长时间?我在哪里可以找到我的雇主?

——《雅舍散文与诗歌》

疾病中的温暖

鲁迅生前的遗言是“你不原谅别人,不求人会原谅你的。”这种态度当然是可以准备的。没有鲁迅那么伟大的人,在体力弱的时候,容易向人类妥协。僵硬的躺了好多天,看着大家的人性,觉得这个世界还能怀旧。然而,当我的体温和脉搏几乎恢复正常时,我复发了,不能让沙子进入我的眼睛。

——《巧文·病》

自由人

“破烂的衣服是贫穷的原罪,但它们是乞丐的长袍,是他的职业、财产、服装和公开出现在公共场所的衣服的美丽标志。.....没有人愿意问他的宗教或政治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话虽如此,没有人会在山穷水尽之前成为如此自由的人。只有那些一直是神仙的人,比如李铁怪,济公,在人间玩的时候,才愿意当一会儿乞丐。

——《巧文乞丐》

灵活性的美妙之处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脆弱”,你的名字是“女人!”“但这种脆弱并不总是让女性痛苦。越有弹性的东西,越不容易被破坏。

——《妙笔生花的女人》

山峰

比如登上飞机,就像在中年攀登最高峰。回头一看,一串小伙子正在往上爬,头也不回,也不擦汗。仔细看看,路上的绊脚石很多,我也把自己撞得鼻青脸肿。

很多陷阱让我成为井底之蛙好几年了。.....对这种景象的观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

也许吧。往前看,前面的路是下坡,好走很多。

——《艺术散文,中年》

陈酒

我见过一些受祝福的男人和女人。小时候的他们,呆若木鸡,浓眉大眼,浑身僵硬,像一些青涩的毛桃,上面长了一层毛。它们是未切割的石头。但是我们在这里。

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滋润而容光焕发,脚下仿佛有了春天。一看就知道内容丰富。他们

我们的生活就像喝了多年陈酿的酒,又浓又香!对他们来说,中年没有悲伤。

——《艺术散文,中年》

鸟儿的痛苦

以前一大早就能看到提着笼子和鸟的人在街上溜达(现在有闲的人少了)。我感兴趣的不是人的悠闲,而是鸟的痛苦。.....小鸟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仅次于粘性吧。

一只苍蝇在胶纸上的快乐大概只比住在标本室好吧?

——《巧杂文鸟》

不老

理想的退休生活是真正的退休,彻底摆脱自己生活的位置,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有人80岁开始学画,有人50岁开始写小说,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狗永远不会。

太老了,学不了新把戏了。“为什么人不如狗?

——《雅舍小品续集退休》

生气

希腊哲学家Epic Teeters说,“数一数你有多少天没生气了。以前,我每天都在生气;有时候隔一天就生气;后来每隔三四天就生气;如果你连续三十天没有生气,你应该向。

上帝献祭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减少生气的次数是自我修养的结果。

——《雅舍散文集续·愤怒》

穷困潦倒的家庭

每间破旧的房子都能带几样旧物,这并不奇怪。国家也是。多少腐朽的古国有多少古董,能让人赞叹、欣赏、感叹、叹息!

——《雅舍杂文续集,老了》

沉默的

有办法的人,早就淡泊尘劳的烦恼,自然欣赏寂静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根本就是无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佛祖在灵山开会,来了。

中国给大家看,大家沉默,叶佳却笑了,胜过千言万语。

——《雅舍小品《沉默》续集

理解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种微笑,美丽、甜蜜、有味道,但我们不能问她为什么,她在笑什么。.....会意的微笑,只能意会,非言语所能表达。

——《雅舍随笔续·读图》

你会种树吗?

还有一个叫基尔默的诗人,他有一棵著名的诗树。有些人批评那首诗是“烂诗”,但我认为它没那么糟。相反,“诗是我这样的傻瓜做出来的,只有上帝才能做一棵树。”

树”,这两行诗挺有意思的。人什么都不是。谈创作能做棵树吗?

——《雅舍散文集·树》续集

感知树

我曾经面对一棵树,生出很多错误的想法。我以为一棵树虽然不会说话,不懂文字,但它也有生灭,也有盛衰,也知道应该算是“众生”。.....总之树是活的,但不会走。

路,根扎在哪里,你就住在哪里,永远不会有流离失所的痛苦。

——《雅舍散文集·树》续集

吃一行恨一行。

有的人只看到和尚吃馒头,没看到和尚受戒,就羡慕别人,以为自己的职业只有苦没有乐。他们不仅哀叹自己选错了职业,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孩子不要再犯。

这叫“吃一堑,长一智”。

——《雅舍流行谬误二论》

没有斧凿

艺术和自然是相对而言的。所有的艺术都是人造的。西方谚语中有一句话:Ars est celare(真正的艺术是没有人为痕迹的),就像我们所说的“无斧凿痕”。

——《雅舍·盆景二篇》

扼杀活力

我见过一些盆景,铅丝还没拆,好像是被绑着的,就算拆了,树皮也难免会结疤。这种艺术的产生,类似于生命力对植物的束缚。经常欣赏盆景的时候,我想到一个患有侏儒症的人,穿着整洁的衣服出现在观众面前,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还联想到过去女人的缠足,把脚趾甲拧成三寸金莲,摇曳生姿,婀娜多姿!

——《雅舍·盆景二篇》

自然本能

古圣先贤皆劝孝。其实孝顺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的,否则劝说也没有太大作用。父母和女儿之间的互爱是自然的。不仅是人类,还有所有的众生。我不相信动物中会有猫头鹰。

——《雅舍的两篇散文:父母的爱》

代沟

既然人分老幼,就出现了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隔阂。可能是难以飞越的深沟,也可能是被踩过的小下水道。简而言之,两者之间是有界限的。沟这边的人不喜欢沟那边的人,沟那边的人也不喜欢。也许他们吹胡子瞪眼,也许他们拍桌子挽起袖子,也许他们说脏话,也许他们真的制造了一起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

——《雅舍三随笔·代沟》

祝福来了。

这个暴发户对室内装饰相当讲究。一进门,迎面就是一个特大的正方形,红色的地面上洒着“福”字,倒挂着,表示有福气。如果有五架战斗机排成一排当然更好。那是五福。

——《暴发户雅舍三随笔》

自己拿主意。

人,正如波斯诗人Emogayema所说,无处来,无处去,来而不往,去而不从,浑浑噩噩地在世间停留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们是否以心为服务的形式?还是立德立功是为了给长生不老做个说法?还是想超越生死三界?这个大创意需要自己拿。——《秋室随笔·谈时间》

人们需要友谊。

只有神兽喜欢孤独,人要朋友。

——《友谊秋室随笔》

朋友

富兰克林说过,“有三个忠实可靠的朋友——一个老妻子,一条老狗和现金。”奇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但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是最简单的:“我的朋友!世上没有朋友。”这些话近乎玩世不恭。其实世界上还是有朋友的,只是虽然不一定要打着灯笼去找,但这就像是在沙子里淘金,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提炼。友谊一旦真正锻造,就会坚如磐石,永不回头。

——《友谊秋室随笔》

止痛药

其实谁的人生没走过坎坷的路呢?哪一个不再憧憬神圣、自由、快乐的境界?然而,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抱怨是没有用的,逃避是不可能的,飞翔只是一个梦。人画画是写实的,现实生活需要写实的方法来处理。偶尔做个白日梦,沉湎于想象,获得一点安慰,当然不是必须的,但这只是暂时有效的镇静剂,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不是根本的治疗。

——《谈徐志摩》

玫瑰和荆棘

人生的路被踩了很多年,大家都跟着走。你管它叫玫瑰之路还是荆棘之路,但无论如何你都要乖乖地走完。

——《谈徐志摩》

从小就有人玩,只是玩具不一样。小时候玩的都是假刀假枪。长大后,我服了兵役。小时候放在猪形的储蓄器里,长大后给银行寄支票。小时候玩过“过家家”和“扶新娘”。长大后,我真的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有人玩笔,有人玩钞票,有人玩古董,有人玩政治。

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一生

作者:作者不详

波兰浪漫主义诗人西普里安·卡米尔·诺维德在1849+18年6月出版的《肖邦通报》的第一句话中写道。对于这样的评价,尤其是最后一部分,只有今天肖邦的音乐才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兴趣,才真正让我们意识到它是多么的贴切。我们不仅为杰出钢琴家曲目中的肖邦作品感到高兴,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肖邦音乐的广大诠释者感到高兴。最明显的例子之一就是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成立于1927。获胜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早在1955年,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傅聪先生和日本的清子T。

阿纳卡.来自中国的陈立民和来自伊朗的ACHOT-HAROUTUNIAN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在2000年的比赛中,中国的狄云充分展示了他对肖邦音乐的理解以及他作为钢琴家无可置疑的成功。仅通过这些例子就可以看出,肖邦这位伟大的音乐天才被认为是“举世闻名”是非常恰当的。

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波兰民族音乐风格的杰出作曲家,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在19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民族音乐风格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肖邦的所有作品都有来自波兰的传统音乐风格,但肖邦的《玛祖卡》更集中地表现了波兰的民族风格。肖邦在《马祖卡》中使用了至今仍为世人所推崇的最美的波兰旋律,使得今天的音乐家们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他的音乐中独特的波兰风格。

1810 2000年3月1日,肖邦出生在华沙以西50公里的一个名叫热拉佐瓦沃拉的小村庄。他早年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父亲尼古拉·肖邦,法国人,1788岁来到波兰。来波兰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但他很可能在1794年积极参加了波兰将军TADEUSZ KOCIUSZKO领导的民族抵抗运动,为自己迁入该国的自由而战。1800年,他成为地区总督斯塔罗斯塔的女儿和妻子的法语老师。1802年秋,尼古拉·肖邦接受了路德维希卡·斯卡贝克伯爵夫人的邀请,负责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家人一起住在热列佐瓦沃拉。在这里,他遇到了伯爵夫人的远房亲戚,泰克拉·尤斯特娜·克日雅诺夫斯卡小姐。他们于1806年6月2日结婚,第二个孩子FRYDERYK于1810年6月2日出生。同年,肖邦一家搬到了华沙。

肖邦在六岁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他非凡的音乐天赋,他的家人聘请了一位著名的钢琴老师,沃伊切赫先生。他不仅为年轻的肖邦充分展示了音乐之美,也让他熟悉了一大批音乐大师的作品。他的教学充满了趣味和智慧,这为肖邦作为钢琴家的个性和创造力奠定了基础。肖邦的第一场演出是在拉德兹维家族宫殿的慈善音乐会,当时他只有8岁。1818华沙日报写道:“他不仅能完美轻松地演奏最难的钢琴作品,还能创作出有趣的舞曲和变奏曲。”后来,肖邦经常出现在达官贵人的豪宅里。

之后肖邦的父母意识到,没有专业的教育,即使是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也做不到。所以他们决定给肖邦一个系统的专业教育。肖邦于1926年从华沙吕克昂学院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埃尔斯纳先生。在此期间,肖邦创作了大部分钢琴和管弦乐作品,包括降B大调第二变奏曲、带有波兰旋律的A大调第13号幻想曲、F大调第14号回旋曲、C小调第四钢琴奏鸣曲、G小调第八小提琴与大提琴以及波罗乃兹、马祖卡和圆舞曲。埃尔斯纳很快意识到肖邦非凡的音乐天赋,他积极引导和保护他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在肖邦的第二个学年报告中,他写道:“非凡的能力”,一年后:“非凡的能力,音乐天才”。

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肖邦开始想在欧洲各大音乐中心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选择了维也纳,在那里他们都取得了作曲家和钢琴家的巨大成功。1829,“ALLGEMEINE THEATERZEITUNG”上的评论写道:“肖邦征服了所有人,因为人们不仅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从他的表演和创作的原始性来看,他可以说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表演绝对不是技巧的炫耀,这就是做艺人和装腔作势的区别。让我们从这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真正的艺术家。”其他评论也写道:“伟大的作品”、“漂亮的表演”、“难以形容的技巧”等等。这些都是肖邦的音乐天赋第一次得到国际认可。

20岁时,肖邦在华沙以E小调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闻名。此后不久,他决定出国。在这个外国统治的国家,政治形式不断紧张,革命迫在眉睫。这种情况下对他音乐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他在1830的2月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参加欢送会的有他的家人,他的初恋KONSTANCJA,ELSNER教授和一些朋友。肖邦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永远离开祖国,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充满无数欢乐和痛苦的人生将永远伴随着无尽的乡愁。

在他的第二故乡巴黎,肖邦很快就和当时的一群艺术家交上了朋友,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和席勒。主要从事创作和教学工作,偶尔参加音乐会。他不想成为钢琴家,因为19的实际钢琴家就是用各种演奏技巧取悦观众,赢得名利。肖邦想向观众展示音乐的真正美。他的演奏风格与大众普遍接受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常被拿来与当代钢琴家相提并论。这种比较通常对肖邦有利。英国杰出的钢琴家、指挥家查尔斯·哈雷曾说,“与肖邦相比,卡尔克布伦纳只是个孩子”。海因里希·海涅说,“李斯特让除了钢琴大师肖邦以外的所有钢琴家黯然失色”。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肖邦有着非凡的钢琴技巧,他可以成为钢琴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他宁愿为真正能理解他的音乐的艺术观众演奏。除了这些,肖邦一生只举行了30场公开音乐会。听过肖邦“学习”音乐会的人都强烈认为,只有在这种朋友之间的私人音乐会上,伟大的艺术家才能阐释音乐的真谛,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

肖邦作为作曲家而闻名。最有利的证明就是肖邦创造性的艺术成就不断被更多的世界观众接受和传播。他是一位非凡的作曲家,他以非凡的艺术才华创造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他也是唯一一个专注于一件乐器创作的作曲家。虽然华沙的音乐团体,甚至包括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