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和学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户贡献)
课后练习1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默读课文,仔细找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正如教学参考(教师用书)在相关习题说明中所说:“此题旨在训练学生准确把握论点,理解文章思路。”参考教工的相关文字解释,其中明确写道:“文章开头引用中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学术研究必须有怀疑精神。”在习题参考答案中,除了与上面相同的表述外,还增加了“(或学者必先疑;学习需要怀疑),把“怀疑不仅是区分真伪的必要步骤,也是建立新理论和从积极方面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分成两个论点。个人认为以上分析值得商榷。第一疑:课文预习提示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提出什么样的话题?显然,前者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从古人的名言开始的,从而与上一单元的课文相区别,而后者则是在全文的结构中显示出它的引起话题和启发整篇文章的作用。这里把古语当作一个话题。我们知道,在议论文写作中,话题和论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预习提示和习题设计本身似乎是有矛盾的。疑点二:就引用而言,其含义当然都是怀疑,但其实两句话各有侧重的味道。程颐说“学者必先疑”,这是在治学的方法方面;张载《疑而不疑者,未曾学;“学习需要怀疑”,前后从句互为因果,强调怀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如果要用引文作为论据的话,相比之下,张载的话更简洁,更切题。疑点三:很多分析者认为,开头的引用既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引用名言作为论据。这就像数学中的一个证明问题。把证明的问题作为证明的依据,更是牵强附会。1.本文的题目是怀疑与学习,说明讨论的题目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怀疑”对“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作用有多大?所以,如果从正面论证,就应该把重点放在这方面。实际上,作者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对“怀疑”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在文章中间(第六节)做了明确的总结。这既是对程、张理论的澄清和具体化,也是笔者的体会。正是因为“疑”在“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自然可以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向人们倡导一种“疑”的精神。而开篇语录,就是借古人之口,来唤起人们的敬畏。在此基础上,以引文为论据似乎更合理。第二,中心论点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在内容上涵盖整篇文章,而且是全文结构的总纲,在文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关于怀疑对于学习的消极和积极方面,除了介绍部分。如果去掉开篇引语,可能会让文章略逊一筹,但读起来还是完整清晰的;但如果删除作者的总结,恐怕这个“古论”和“今论”会有差距第三,从文笔来看,开篇引语也是文笔的套路。这样,引用的作用是引出话题,或者打开全文,为文章定调、引子、造势;然后引用正文,直奔主题。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是这样的。另外,如果按照教学参考把它理解为分论点,也是不合理的。所谓“分”,就是把论点分散在各个段落、各个层面。如果把他们合在一个地方,强行“拆散”人,那就更“不能接受”了。当然,文章的写法是独特的,不拘一格的;个人理解也可以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想认同。但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名篇、议论文中心点的把握等特殊对象和重点问题,恐怕不需要更合理统一的意见。所以,我不避讳卑微,为了大方求教。绍兴县柯桥中学周雪安邮编:312030e邮箱:x _ uean @ sohu.com 2003,9,21作者邮箱:x_uean@sohu.com下载本教案:。docx(Word文档)相关信息:养成汉语学习的习惯(用户投稿)高原汉语的能力无非就是听说。考虑到这一点,只要学生坚持不懈地遵循以下方法: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记、多问,抓住“勤”字,围绕“思”字积累知识,灵活创新,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成绩...(见全文)论情境教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渔舟唱晚,响岸,燕阵惊,声破衡阳浦。”看到这么美好的文字,谁能忍心身在异国,只是一个墙头草?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红岩像绅士一样在云间滑行,仿佛要与天空同在...(见全文)语文课提问的艺术——听完《从百草园到三潭映月》(网友供稿)后的思考河北辛集市乒乓球体校的刘艳芬今天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主要内容是《从百草园到三潭映月》的前半部分,教学目的是为了使。老师是这样说的:第一步,听课文...(查看全文)“以背诵为基础创设情境”——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网友供稿)李树的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媒介。从小学开始,文言文教学就陆续安排。唐诗宋词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历史散文中的美言妙语,经过学生的反复吟诵,内化为日常用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见全文)高考作文及训练的选题技巧(网友投稿)郑黎明一、俗话说“佛系视之”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就像一本封面好看的好书,包装精美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