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连君的亲身经历。

梅村号叶连军,在济南度过了青春,先后就读于济南鲁东中学、青岛铁路中学、济南齐鲁大学附属中学,1930进入济南市第一高级中学。1933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师从李四光、谢、A.W .格拉保。经过四年的专业训练和熏陶,他养成了刻苦钻研知识、勤于思考、脚踏实地、严谨认真的学风。1937年考入工业部中央地质调查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勘察院前往南京,开始勘察祖国的矿产资源。先是考察了湖南湘潭锰矿,后又与黄一起考察了、水口山铅锌多金属矿。不久,他随地质调查局搬到了重庆。

1939年夏天,他和朱森、吴景珍对四川龙门山地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地质调查。当年秋,他和李成三沿徐昆线北段进行地质调查,报告了1940年间滇北泥盆系和地质构造。从9月到第二年6月,我两次翻越秦岭,对这一地区的地质、构造、铁和煤的产量写了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1942年与何合作六盘山地区地质调查,1943年获“赵雅曾纪念奖”,1944年出版与关世聪合著的专著《甘肃中南部地质志》。65438-0945,去美国深造。先是在联邦地质调查局学习水文地质学,后来到美国开垦局丹佛实验中心,参与那里的三峡工程地质条件实验研究。1947年底,他回到祖国,和同事们一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工程地质实验室。

新中国的诞生,激发了叶连俊新的活力,为他迅速恢复经济,摆脱贫穷落后,提供了科学活动的广阔天地。近50年来,他的科学活动非常广泛,不仅深入研究沉积学和沉积矿床学,还涉及构造地质学、地层学、海洋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多个领域。

1913七月19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

1937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考入工业部中央地质调查局。

65438-0945年赴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深造,次年在美国开垦局丹佛实验中心进行研究工作。

1947返回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局。

1948年,中国第一个水文工程地质实验室在中央地质调查局成立。

1951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沉积学实验室,并任主任。

1964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倡导成立中国沉积学会,并当选理事。

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地质学部常务副主任。

1981起,先后担任国际沉积学家协会会员、国际地质联合会沉积委员会委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