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够真正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体现了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义务教育阶段生物教材的现行版本力求体现标准的这些要求。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10个题目编写的,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在新课改中,什么样的教材应该是一样的,关键是在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如何按照标准使用教材,而不是传统的“教”教材,我在近几年的课改实验实践中做了有益的探索。

1,取各版本教材之长,为我所用。

教材版本很多,但各个地区的学校不可能同时选择多种教材,只能根据标准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课本多了也是好事。备课的时候可以以一本书为主,取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点为我所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各种版本的特点。

1.1江苏教育出版社生物教材(简称“苏教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每章都有学习目标的提示,地图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简洁明了,为苏教版所独有。课后练习设计独特、科学、合理,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有自我评价、思维拓展、课外探索等。,层次丰富,形式多样,题目新颖,既考虑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考虑到了一部分有余力的学生。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科技动态,时代感强,知识更新快。每年都会更新教材(有图有目录)。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化,实验材料容易获取,探究活动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教材用少量的文字和简洁的语言描述编写,给老师创造的空间。教材生动活泼,以学生为本,降低了难度,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探究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1.2人教版生物教材(简称“人教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教材内容新颖,图片丰富,比苏联版的多。所有图片都是实际观察到的(如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图片等。),还有漫画图片。教学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更符合逻辑。设计的几个板块适合学生学习。如观察与思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探究活动:提供知识背景和强有力的指导;丰富的资料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减轻了课后找资料的负担。优美的语言,经过加工和锤炼,渗透文艺的意境,具有可读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环保等社会热点。实验、探究等活动的设计体现了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生物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实验选材和探究活动方面,选材容易,可操作性强。课后补充的课外读物比较多。习题循序渐进深入广泛,考查学生的学习知识和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题目新颖,有新意,综合性强,难度大。但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太全面,太详细,太深刻。不整合删除,每节课都要教,课时不够。

1.3河北幼儿教育出版社生物教材(简称“河北版”)的主要特色和优势

这本教材有六个板块:身边事、探究、知识链、讨论、实际应用、思考。教材积极探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科知识是有落脚点的,知识的呈现是通过活动后的总结来详细概括的。这是其他教材没有的。“大开眼界”栏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图文并茂,示意图设计巧妙直观。教材内容选择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农村地区(家禽、农作物、观赏植物、动物等。).但是教材知识点太多,太细太深,对知识目标的要求太高,太难,太复杂。有些内容已经过时了,比如实验观察,观察兔子,观察蛔虫,猪肉绦虫,制作植物标本,昆虫标本。

1.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教材(以下简称“北师大版”)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它系统性强,史料丰富,介绍了许多生物科学家及其经典实验。比如意大利医生弗朗西斯科·雷迪的实验,法国学者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八次)。断面层次分明,画面清晰。每一章都有几个板块:学习目标、知识点、思考与实践、活动、小材料或者课外阅读。根据教材内容,插图针对性强,新颖、清晰、生动。每个“活动”目的明确,方法清晰,贴近学生实际。

以上各版本教材都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结构,知识的呈现不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系统,减少了很多复杂难懂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由于每一版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重点关注一本教材,其他教材可以作为备课时的参考资料,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2.根据标准使用教材

以前我们总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以及教学大纲和考试范围来教,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转变教育观念,就穿新鞋,走老路,这样你拿到新版教材,还是按照老教材,老方法教。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习难度,新教材中大量删除了一些偏、杂、难的知识点,而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增加教学内容,生怕有些知识点没有提到,学生毕业时考不好。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改变以往“教材”的教学观念,明确老师要教学生什么。这其实是一个课程理念的问题。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通过生物教学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需要老师按照标准使用教材。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老师用的,而不是单纯的教课本。如何按标准使用教材?

2.1细读标准,教材综合分析

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包括10个一级题目,各版本教材基本都是根据这10个题目编写的。比如苏教版出版的七年级生物第一册,主要有两个主题(生物圈中生物和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七年级下册(生物圈中的人)只有1个题目;八年级上册主要有三个主题(生物的繁殖、发育和遗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健康生活;八年级下册主要有两个主题(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此外,生物与环境和科学探究两个主题贯穿了四本教材。科学探究主题包括从七年级上册到八年级下册的科学探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与环境也贯穿了四本教材,关注人与生物圈,突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一、二册内容与苏教版基本一致。八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与苏教版不同(两卷的内容正好与苏教版相反)。教材的编排顺序不影响标准的实施。关键是要熟悉课程标准的内容,用好教材。

2.2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调整教材顺序。

以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如何使用教材。这本教材* * *有3个单元,34个课时:单元1有6个课时——探索生命的奥秘,可以说是学生接触生物的序言,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物有什么意义?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这部分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走进生物科学的殿堂。第二单元由6个课时组成,讲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从植物细胞、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到生物体的组成。第三单元,22课时——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从种子结构、种子萌发到植物生长、开花结果,描述了绿色植物的生命、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从教材的排列顺序分析,内容环环相扣,从前言到方法,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植物,再到生物圈。理论上,按照这个顺序教学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是季节。因为新学年基本上每年九月开学。如果老师按照编教材的顺序来上课,到了关于光合作用的内容就65438+2月了。这个时候,安徽合肥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光少,阴雨天。此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探索很难完成。另外说到植物开花结果的内容,也已经进入165438+十月,植物的花早就不见了,学生很难观察到花的结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根据适宜的季节天气,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安排略)。这种调整可以把第一章的第一节作为学习生物的导论,让学生了解生物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仪器”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临时胶片,掌握一些观察微观世界的基本操作技能。“探索生命的方法”的内容可以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把第六章关于光合作用的内容移到前面,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能,完成“绿叶在光照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绿叶在光照下产生淀粉”等实验。这些实验如果按部就班,后期再教,是完成不了的。“绿叶在光照下产生氧气”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两个实验,学生可以在家进行,然后在课堂上验证。第五章第五节“植物的开花结果”也转移到前面,使某些植物的花和果实在秋季可以找到,从而解剖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果实里有种子,然后种子的发芽,根的生长也是很符合逻辑的。另外,有些章节也可以合并。比如可以把第三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结合起来,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3根据标准拓展教材内容

比如学习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内容时,可以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安排一节课时间进行演讲比赛。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目的地在网上搜索资料,认真准备演讲比赛稿。通过自学和上台发言,学生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圈有了很好的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的意识。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各种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1)制定一个学期教案,发给学生。这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这学期想学什么,以及老师调整教材顺序的教学意图。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先行一步学习。为此,我整理了八年级下的教学内容,前后调整了内容。比如八仙第一单元就有酿酒的实验内容。酿酒需要一定的温度,器皿消毒严格。而且,坝下刚开学(2月),气温低。于是,我把这个单元的内容放在后面,同时把酒的酿造改成了制作酸奶或者果酒。一些学生对制作酸奶感兴趣,一些学生对制作果酒感兴趣,所以我将如何制作酸奶和果酒的信息打印并分发给学生。这些学生回到家后立即着手制作酸奶和果酒,并获得了成功。那时候做酸奶,温度比较低。该生多次制作,总结摸索出制作酸奶的规律,写了一篇制作酸奶的小论文。另一个学生非常想酿酒,但是现在不是葡萄上市的季节。市场上没有葡萄出售。他问,我现在买不到葡萄了。我可以用其他水果酿酒吗,比如苹果?我很高兴学生们的提问,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好机会。我很高兴的说:你可以试试。根据果酒的酿造原理,我觉得是可以的。学生回家后真的用苹果酿酒,每天向我汇报发酵瓶里苹果的状况。酒酿好了,他兴奋地包了一小杯带到学校让我品尝。它确实是美味的。其他同学也抢着尝,说回去就做。后来我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分组做酸奶。这个时候气温在30℃左右,我可以第一天做,第二天品尝。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观察、实验。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九种。

4.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期开始,每个班分组好,每组4-5人,选出组长。组编好之后,一般都是固定的。团体成员可以自由组合,给予学生民主权利。组长可以自己选举或推荐。

4.2校园调查课

有些内容可以在校园内进行。例如,可以通过调查观察周围的生物、调查校园内的植物种类、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影响鼠女分布的环境因素、观察校园生态系统等方式,安排学生在校园内上课。

4.3网络学习班和多媒体课件班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比如“毒品的危害”这一内容,老师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相关知识,网上大量的真实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再比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圈保护”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自主搜索信息,因为网上的信息比课本上的丰富得多,学生也感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制作生动直观的课堂多媒体课件,不仅增加了教学容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4.4“模拟医学专家会诊”课程

比如“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这一节,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在掌握相关知识后,回答“患者”或“患者家属”的“咨询”。最后一节课结束时,安排本节课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安排。从全班选出6名“医学博士”,分成两组,每组3人。一组是“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组”,另一组是“癌症预防专家组”,负责回答咨询者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自学了很多东西,教室里的气氛也很热烈。最后,选出最好的“医学博士”和最能提问的学生。

4.5演讲比赛类(论坛演讲)

这种课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上台发言的机会。下学期我们会在八年级安排2-3个课时给学生讲课。一个是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讲座,另一个是在国际论坛上关于“保护生物圈”的讲座。这样老师说的少,学生收获却多。我教的四个班,每个学生都上台演讲。学生演讲时,由各组组长担任评委,给演讲的学生打分,然后计算平均分和排名。最后根据分数,颁发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

4.6辩论课

比如“关注生物技术”这一节,包含了“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的内容,可以进行辩论,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分析来关注生物技术,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4.7常规实验课和探究课等。

这些实验课一定要上,学生不仅要在黑板上讲、做实验,还要自己动手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4.8课外阅读课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老师们利用学校图书馆,在生物课上带学生去图书馆看书。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在阅读课中的作用,学会使用图书馆的书籍,学会查找生物方面的资料。

4.9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服务课堂教学。

总之,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会感到学习的厌烦,从而提高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的环保意识,并付诸实践,形成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