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四中的历史发展

南京四中的前身南京三民中学,创建于1929。在时任国民党中央训练部部长的熊冲的倡议下,在国民党和民国21位政要的支持下,熊冲与胡、于右任、蒋介石、宰基陶、、、、陈、陈立夫、赵、王等11人组成董事会,被推举为首任校长。是民国时期第一所以三民主义命名的学校。

南京三民中学有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1931 08年9月18日,日本侵略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9月20日夜,国民党在南京中央党部二厅召开中央临时会议,会议作出了“依靠国联调停,避免事态扩大”的错误决定。全校师生对国民党中央误国误民的政策极为愤慨。第二天,500名师生向国民党中央和政府请愿抗日。后来,中国* * *产党和爱国人士在全国掀起了汹涌澎湃的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货运动,组织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学生到南京请愿。这场由南京三民中学领导的声势浩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迫使国民党中央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宽容态度。蒋介石多次会见请愿学生代表,并与他们进行讨论,欢迎大批请愿者。国联下令日本撤军后的第二天,全体师生当场组织了一次“三民热血救国会”,决心以生命报国。全校师生60人(占当时高中男生的一半),校外各界人士20人,以我已故的父亲熊冲为首。“三民热血救世团”启程赴北平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10月29日1932 65438+29日在天坛出发,英雄事迹,惨烈场面。这一壮举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爱国抗日的信心和决心,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外报纸发表大量评论,高度赞扬这一爱国行动。出关后,“三民热血救亡团”积极发动民众,积极宣传爱国抗日义。后加入第四志愿军,在水口、王弼庙与日军对峙,参加了凌源、绥中战役。先父熊冲被总司令如将军特别任命为第四志愿军参谋长。“三民热血救世团”在东北前线战斗数月,正值隆冬,所经历的曲折和困难可想而知。“三民热血救国团”全体成员的救国壮举将永载史册。校长熊冲在“三民热血救国团”出征杀敌四周年之际,写下了如下悲壮的纪念诗:

九一八事变,人被辱。军人不反抗,政客不要脸。

当人们知道了阿斗,官僚们就更加昏庸了。嘿,中国人!没想到,我低头了。

只有我,三民派,铁血团。面对津浦路,在黄昏时停留在古老的长城。

虽无衣食,精神纵横。虽然没有枪和子弹,但是我们带头。

风暴卷走了落叶,龙从血泊中崛起。师生共同奋斗,水口击溃日军阵线。

纪寺恢复歼敌,报国愚忠。中外新闻纸,备受推崇。

如果能因势利导,能知道秦不会死三家吗?

可惜时过境迁,让有志之士感到悲哀和难过!

南京三民中学校风学风优良。学校是在国家极度危难之际创办的,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我心不死;里面有军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学校知道国家急需培养大批人才来救国兴国。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学校将“培养革命人格、弘扬民族精神、训练民权生活、培育民生力量”作为三民主义教育的精髓;“一个有铁的纪律和血性精神的民族,将用黑铁和赤血来抵抗侵略,保卫民族,从而实现三民主义,实现世界大同的铁血政策”作为实现三民主义教育的策略。“复兴中华文化”和“中国魂”的教育,要求学生接受知识、人格、体质、政治、生产五大训练。养成三个做人的基本习惯:“早起、节俭、谨慎”;具有“创造、独立、牺牲、拼搏、努力”五种精神;校训是“诚实朴素”;校徽是一本枪和锄头交叉的书。学校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为了给学生建一个运动的操场,师生们在课余时间把一个两亩大小、一尺多深的池塘填平。土石方开挖运输约4000立方米,人均20立方米。《民生日报》在一篇介绍当时学校的文章中指出:“女生的服装也很朴素,没有那么奢华;确实没有经济实力成为学者的贫困生,可以全部是勤工俭学部的学生,免杂费,12分穷的可以提供住宿。"

南京三民中学办学成绩突出。南京三民中学* *在1929-1950期间,培养了近8000名高、初中毕业生。这所新建学校的教育质量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一直名列前茅。1933第二次毕业考试“优秀”,1934毕业考试“优秀”。初中排名第一,高中无一不及格,获得社保局的证明。据1934统计,高中班毕业约120人,51人考上北大、中央大学、清华等院校。六届毕业40人,考上大学的多达30人。大批华侨送子女来这所学校学习,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当之无愧的学校。涌现象许婧、赵策抗日烈士、著名作家卜乃夫等优秀学生;在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魏荣爵、熊萌、李等一批著名学者。

校长熊冲中学时期致力于民主革命,大学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在青岛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领导作用。九一八事变后的爱国抗日言论和行动,无不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高尚爱国情怀和一个民主革命家的勇气,值得后人尊敬和缅怀。他长期以来忠诚善良地支持和养育胡鑫烈士母女,帮助贫困学生,值得我们继承。他在全面深入研究和总结古今中外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包括国家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法等。,针对当时内乱外患的危机,从创办南京三民中学入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是民国教育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至今仍激励和借鉴着他的后人。湖南省邵东县熊冲校长陵园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邵东县人民政府保护其陵园文物题词如下:

熊冲(1897-1944),又名熊昆山、邵东连桥。北大毕业1922。他一生翻译和著述甚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中学入团,就是加入民主革命。他是五四运动的先驱,也是青岛五卅运动的重要领导人。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曾任33军军部书记、17师政治部主任。1928年在国民党中央培训部工作,后弃政从教。1929年,他创办了以胡、于幼霞、为校长的南京三民中学,是南京四中和邵东二中的前身。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带领师生组成“铁血救世军”在东北抗日,任第四路志愿军特委参谋长。抗战八年,我坚持办学,我换了校址,跋涉千里。他于1944年和65438+二月死于讲坛。

南京四中是一所传承优秀的百年名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在积极修缮文物,修复百年老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民国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南京三民中学开学碑》等历史文物仍能长期保存。也希望能经常看到校长熊冲在《我们学校的环境》这首诗里描述的南京三民中学:

龙蟠古力寂静无声,风景美丽迷人。

扫楼赏叶品茶,五龙潭畔树常青。

凉山画展,郑文祠堂日夜关门。

这种场景应该只存在于天上,地球上有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