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式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过程的日益智能化,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识与能力并重。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达、自己动手、自己下结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表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这三种基本精神的实质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新《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学生主体性进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那么,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马列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比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作为主动主体的功能特征。主体性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人的能力,还包括人的情感和意志,其根本特征是来自于人的本体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力的特点是探索和创新。它是个体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境界,是人的主体性的灵魂。学生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主体处理外部世界的功能特征,体现为“我”、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题名称的定义和解释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材、教法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把教学当成“老师的灌水、学生的装扮”,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内部的矛盾。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对学生来说固然重要,但外在因素再好,最终还是要靠内在因素。任何聪明的老师都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环境,但是不同的学生,学习效果却不一样。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程度不同。因此,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确立自己的主体作用意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度地控制和引导。
第三,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教师要注意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获得最佳收益。
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活动结果的评价和分析。
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3.10)
1,拟定项目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讨论项目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网络资源的收集和分类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3.10——2013.4)
1,讨论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计划,开始研究。
3.根据研究计划,在英语教学中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流程。
5.完成相关实验和操作,写资料和经验总结。
(三)总结阶段和总结阶段(2013.4 —— 2013.7)
1.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论,交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和问卷调查法。
1,实验方法。由于研究的两个参与者都是两个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同年级的两个班进行教学实验。比较教学效果,然后得出实验结论。
2.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3.对比法。结合实验法,对同年级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4.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