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市第一中学校园环境

陆标

鹤山一中看桥堂——“鹤山第一碉楼”

始建于1930的看桥堂,如今作为古建筑屹立在鹤山一中校园内。被原鹤山市长宋宜兴誉为“鹤山第一瞭望塔”。用理性来证明这个“第一”并不困难,它记录了半个多世纪的沉重历史。几乎所有归国校友和各地游客都要在沙坪标志性建筑、被誉为鹤山第一塔的看桥厅前留影。

华丽宏伟的古建筑

沙坪的标志性古建筑中,当推坎唐巧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

这座欧式建筑全是华侨捐赠的。看桥堂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中间座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两侧为四层穹顶塔楼,不仅衬托出整个建筑的不凡气势,还具有防盗功能。原鹤山市长宋宜兴称赞其为“鹤山第一塔”,实至名归。教师室15间,宿舍4间,男生宿舍1~3间,女生宿舍4间,故称家教堂。大厅右侧是校长办公室,依山势而建,平顶素墙,中西合璧。大厅的前面是一片广阔的区域,大约有3英亩宽。

由于历史悠久,又被战火毁坏,看桥堂于1991被定为危楼,1994在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捐助下按原貌重建,1995 1竣工,现为艺术教学楼。

李与堪舆堂

李,男,1893,9月生,本名建平,鹤山市桃园镇路东村人。随父亲和哥哥赴美求学,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求学期间,他对自己祖国的衰弱深感忧虑,感到教育强国的必要性。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他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与妻子陈瑞萍(同学,新会人)于1925回到家乡,受聘为鹤山中学校长,参与学校筹备工作。当年,一中是一座破旧祠堂里的校舍。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学校经理决定向海外募捐,李被选为海外募捐专员。那是6月165438+10月,他和妻子漂洋过海为学校筹款。从1925开始,李夫妇先后三次海外捐款,历时四年,途经欧美、东南亚500多个港口,行程15万英里,募集善款32万余元。夫妻俩不辞辛劳,冲破重重阻碍,坚持上门募捐,终于在南山建成了包括看桥堂在内的多所新式学府。1931 4月,一中从冯佳庙搬入新校舍,结束了在祠堂上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