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字学期思想道德修养成果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因此,2004年8月,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和教育部很快重新规划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认真总结经验,有效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课程群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第一门按照新课程体系设置和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了解和熟悉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具有基础性的指导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可以重点加强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环节,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特点,凝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把本课程建设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一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建设,可以积极探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途径,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突出和强调实践环节,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等。,使学生彻底改变在长期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惯性思维,真正感受到“课堂不仅仅是说教,学习不仅仅是考试”,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为以后各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可以继承和发扬我校深厚的历史积淀。我校一直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建设。早在1984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 *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和1986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的通知》时,学校就设立了“德育教研室”,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师资队伍,开设“大学生思想修养”。朱新军(后为国家教委党组成员、思想政治司司长)、杨景云(后为北京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公意(现为《中国教育报》副社长)、王民忠(现为北京市教育工委副书记)等都在台上讲课。1994期间,德育教研室整合到新成立的文法学校,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内的思想品德课被列入北京市教委、高教局确定的“两课”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此后,这两门课程的建设与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硕士、博士专业建设结合得更加紧密。2005年5月,思想道德修养精品课程立项,总投资6万元,一年后获得称号。2006年9月,在重新规划课程体系、组建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面出版,其良好的效果被《中国教育报》于2006年6月报道。
二,课程建设的成就
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20多年的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正式开设一年多了。通过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课程建设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教学大纲,规划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大纲和基础教材都是由中共宣传部和教育部的专家精心编写的,所以学校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样编写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反映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高水平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可能没有充分照顾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在新课程开设之前,课程组认真研究了新大纲和新教材,并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具体规划了教学内容。它不仅严格遵循了教学大纲,而且生动地创造了自己的特色,从而将标准化的动作与灵活的空间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在覆盖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设置10%-15%的弹性教学内容。比如,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迎奥运树新风”活动的开展,增加了诚信教育和礼仪教育的内容,使课程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夯实课程基础,丰富教材。
建立教材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是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把教材数据库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购买大量图书和音像资料,自行收集编辑,初步建成了文献库、案例库、视频库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库。特别是在案例库建设方面,编辑整理了近200个典型案例和50多种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建设密切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这样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内容,课程建设的基础更加扎实,为提高教学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改进电子教案,丰富教学方法。
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措施。课程建设以来,课程组成员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和大学生思想特点,开发了1套电子教案。所有教室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旨趣,挖掘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如彭庆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师生互动,设计了“讲真话”专题,通过戏剧表演鼓励学生讲解爱国诚信。左鹏老师很注意收集思想理论界的最新动态,把众说纷纭的观点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和辩论。
(四)开展教学研究,准备辅导材料。
加强教学研究是开好和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该课程新教材颁布不久,课程组就明确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决定研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研究该课程与中学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课程的关系。目前,课程组教师承担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2项。此外,还承担了与本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重大社科研究项目1项,重点基地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3项。在2004年自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上,课程组于2007年正式出版了《大学生权益维护与犯罪预防案例精选》,并参与编写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完成了教学辅导用书《国立成功大学——大学生活中的难点与疑点解析》(待出版)。近三年来,课程组成员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10余篇。
第三,课程建设的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体教学质量,打造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培养自身特色的精品课程,我们从课程体系整合、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改进等方面强力推进该课程建设。
(一)整合课程体系,实施主题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为了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对教学大纲和基础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尽量提取最需要的东西,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章节的纠结,尽量满足新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为此,我们将总共45个学时的课堂教学分成10个单元,进行专题教学。每个题目所涉及的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必须理解和掌握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单独设立专题,有利于聚焦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最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近年来,该课程通过高水平引进、在职学位学习和培训,形成了一支年龄适中、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8名专任教师中,3名具有博士学位,5名具有高级职称,1具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具有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培养候选人。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理论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我校同类课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近三年来,* * *被毕业生评为“我爱我师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有三个班被教务处认定为“免检班”。
(三)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推进课程网站建设。
鉴于本课程政治性、思想性、现实性、针对性强的特点,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认真探索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最终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课程网站建设,包括教案、课件、案例及相关视听资料,并及时在网上发布“生涯工作坊”、“成长论坛”等信息,解答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改进考试方法,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鉴于本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们在近几轮考试中放弃了流行的闭卷考试和标准化考试,提倡以论文或小报告的形式进行开卷考试和非标准化考试。同时,为了改变“一考定胜负”的弊端,我们加大了平时考核的力度。在每个专题讲授前或讲授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写一篇感悟文章,不求观点正确,但求真理,这已成为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有效环节。
四、课程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高校的必修课。在教学实践和课程建设中,继承了“严谨学风,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是将本课程的实践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联系起来,搭建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平台。
根据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本课程教学所需的54学时中,我们留出了9学时的实践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一起,分别安排在高一和高二的暑期。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勤工俭学,也可以是专项社会调查。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都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原则性的意见和要求。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由* * *团干部、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实施。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进行考核,给出分数,并在学生成绩单中单独统计。
第二,注重案例教学。
一方面,我们把案例的收集和整理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工作。目前已正式出版《大学生权益保护与预防犯罪案例精选》一书,整理思想道德修养案例100余个,基本形成案例库。另一方面,我们注重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大部分题目都是从案例中导入,重要观点也是通过分析案例来引用或阐述。学生也反映,案例教学让课程教学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三,教学与辅助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配合学校的整体安排,课程组努力将本课程的第一堂课与日常思想教育的第二堂课相结合,积极探索教与辅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006年4月,课程组、学生处、法学院在毕业生中联合开展了“感受大学”征文活动,共收到稿件100余篇,采访典型人物30余人,编辑“感受大学”稿件18万字。此外,课程组成员还积极支持和指导法学院学生辅导员开展“职业规划工作坊”、“成长论坛”等活动,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的潜力,引导学生积极成才。这些活动成为本次课程建设的亮点,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