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偏远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重视人,以人为本。人才是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关键。学校要健康快速发展,就要重视全体教职工在管理中的作用,要有科学民主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每个人的作用,让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要打造一个真正团结的团队,一个开拓的团队,一个干净的团队,一个战斗的团队。学校不怕缺钱,不怕条件差,不怕师资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只要领导班子成员能够淡泊名利,率先垂范,为教师作出表率,为学生作出表率,教师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另外,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思想。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学生、教师、教育、学校,为学生的未来、教师的幸福和教育而奋斗。这是大面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要有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领导。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必须在政治上真诚,在业务上关心,在生活上奉献,在工作上安心,在政策上融合,这样才能赢得教师的信任和支持。可以说,谁抓住了教师的心,谁就抓住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谁就先赢得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作为学校,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领导和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既重视优秀学生的教育,又重视学困生的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要任务是把大写的“人”放在心上,这样学校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希望。
教师要加强学生新闻信息的传播,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农村孩子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生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导致知识面狭窄,缺乏志向。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给学生讲世界大事,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听的基础上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环境的现状,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感知社会,体验激烈的社会竞争。并根据发展现状、社会需求和自己的爱好,确立自己的远大志向和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当前社会现实,让学生自觉树立“学习重要”的思想,激发学生面对严峻就业压力的斗志,鼓励学生通过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志向,依靠自己的智慧与他人合作竞争,明白只有成绩优异才能走出农村,只有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才能摆脱贫困。改变身边的生活状态,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社会蓬勃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农村孩子在交往中往往会犹豫、胆怯、害羞。即使他们有很多知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加工包装和销售自己。这是因为农村孩子很少参加活动,从小锻炼的机会很少,因而缺乏应有的自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才、社交能力和个性发展,多开展公共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使学生在锻炼口才、增强自信、加强个人修养、丰富生活、全面发展中提高自己。
多读好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农村学生普遍缺乏自学能力。原因是农村孩子从小看的课外书少,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课本接触不到好书。没有书读,书读的少了,读书的方法也少了,自然降低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学生要有书读,读好书,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人性的美好,感知世界的广阔,提高自己的能力。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传阅自己读过的、认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并鼓励学生把家里收藏的好书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让他们无限利用有限的图书资源,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
要对学生有信心,有爱心,首先教师要有信心,要有把这些学困生变成优秀学生的信心。自信是力量的源泉,是成功的基础。面对大面积基础差、问题百出的学生,决不能失望,决不能不战而败;充满热情,积极进取,迎接挑战;要有“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信心。一旦老师失望了,学生就更没希望了,学生的希望来自于老师的必胜信心!其次,用更多的爱去对待贫困生。所有老师都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不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个别学困生,而是大规模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对老师和学习本身都有心理障碍。他们遭受过老师的批评、惩罚,甚至讽刺挖苦。如果继续这样对待他们,他们的心理障碍就很难打开了。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用我们的爱去融化他们,去感染他们,让学生慢慢爱上你,进而爱上你教的科目,喜欢你教的课,自觉的听你讲。俗话说“爱屋及乌”,学生只有“亲亲老师”,才能“信其道”。
为了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耐心地与学生沟通,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我们应该互动,互相学习,了解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少做一些事情,学生要有尽可能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师生融入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感觉不到压力,才会乐于学习。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前提条件,而学生是否敢于参与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敢于参与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不能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稳步提升。面对基础差,学风差,不可能“一口吃个大胖子”。不要急躁,不要急于求成。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才能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效果。要坚持“低起点、小步快跑、勤鼓励、细致帮助”的教育策略。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浮躁。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就要坚信有了汗水,就要有收获的信念。
多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在广大农村,大部分父母都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工薪阶层。他们目光短浅,生活条件艰苦,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对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应该有读书无望的想法,因为家里没钱上大学。为了搞好农村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当务之急是与家长沟通,改变他们“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让他们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家长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家长可以举出自己没有文化知识,外出打工的事实,证明读书有用。考虑到农村农活忙,家长没有空余时间,老师多去农村走访,能更好的说服家长。
搞好教学科研,不断充实师资队伍,抓住一切机会让教师参与学习和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是无法通过职前培训一次性解决的。因此,学校不断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让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培训,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观摩课、示范课,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脱产学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真正让教师在学习中转变观念,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练好内功,从而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阶梯。加强校本教研,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成长。学校要鼓励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努力实现从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狠抓备课、公开课、课题研究的落实,学校以此作为教学科研的实施平台;要建立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三级校本教研管理体系,落实管理,层层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层层督促,共同参与校本教研工作。“突出五个环节”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过程,有学习、实践、指导、反思交流、创新五个环节。教育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只要乡村教师努力工作,积极创新,敢于探索,不怕困难,只要家长深明大义,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农村孩子认清形势,充分发挥农村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改善山区山谷深、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学生分散等自然条件恶劣的现状,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导致农村初中教育质量低下的几个因素
一是教育经费不足,农村学校条件差。农村学校由于缺乏资金,办学条件自然不会太好。别说现代化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在很多山区小学都难以满足,维持正常教育运转的经费紧张。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得农村的一些孩子处于教育资源非常匮乏的环境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也使得农村青年就业更加困难,造成恶性循环。对教育公平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更加迫切。由于农村山谷深,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生源不集中,特别是在贫困县康乐县,自然条件多,实现教育公平的愿望比较困难,城乡差距明显。二是农村教师素质低,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状况是好的,但仍存在区域短缺、学科结构不均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不高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是农村中小学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山区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能力更新的速度和系统性是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而农村教师在这些方面比较落后。再加上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差距的拉大,大量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流失,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特别是临夏州一些县的一些山区学校,年轻有为的教师往往留不住。第三,学生就业难导致辍学率反弹。在我们贫困县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经常辍学,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还有一小部分是父母不重视教育。尤其是在当今汹涌澎湃的打工潮中,学生们纷纷辍学打工。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巨大债务和学习负担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就找不到工作,相对而言,他们更高的教育风险投入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出口受阻或堵塞,即向更高一级学校出口受限,职业教育不发达,导致知识在农村基本无用,使得“读书无用”的思想在农村死灰复燃,尤其是那些家庭困难、成绩不好的孩子。由于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弱,很多小学都没毕业。有农民说:“读书有什么用?花了好多钱,以后也不发了。还不如在家种田放牛,或者早点出去打工赚钱。”这是大多数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农民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也不了解现代就业制度。他们认为大学不分配,上大学没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上了几年大学,还是找不到工作。有这种想法的农民会把这种想法灌输到那些不懂事的孩子的脑子里,让那些孩子读完小学或者中学就失去了读书的兴趣,辍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