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的表演

(一)政治思想表现和履行教师职责情况

张辉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恪尽职守,为人师表。他教风纯正,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张辉老师坚持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己任,对孩子倾注了感情。所以他在育人方面有着现成的头脑,经常能从学生的细微行为中找出思想心理原因,并进行相机教学,所以他的班主任工作效率很高。他责任心强,痴心不改,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他先后获得了“省优秀电化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称号。2011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第六批特级教师。

教学

张辉老师教学成绩显著,深受学生喜爱,群众公认。业务熟练,工作量大,教学成绩优秀。他已经完成了五轮高中周期,并担任了14届高三毕业班的教师。他认真研究高考规律,历届教学班语文高考成绩在各县、各校名列前茅。2005年高考,全县前10的学生中,他教了5个学生;2010高考,他教的两个班的平均分都高于同级别。张辉老师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充沛的工作热情。2010年,其申报的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该成果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国家级基础教育奖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在业务竞赛方面,张老师的成绩也很亮眼:公开课《道塔》获得2008年省教育厅主办的“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高级中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竞赛”二等奖;精品课程《三元国币》获2008年全国汉语言学会精品课程评估一等奖;课件《读伊索寓言》2008年获第十四届省级“三优”课件评比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2009年第一届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辛雷杯2009年中小学优秀期刊阅读征文”一等奖;论文获2009年“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届高中“我的课改故事”征文一等奖。

张辉老师是第四届“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应用现场竞赛暨讲座活动”评委组长,第二届“中国移动校讯通传播杯”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江西赛区)评委,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评审专家20112,第十六届。2010-10为江西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首批省级骨干教师展示示范课,在同行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2013 12应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邀请,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任教并举办示范班。

(3)教学和研究。

张辉老师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他能站在学科前沿,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发表的论文档次高,分量重,经常作为封面文章。其中,中学语文教材《晚餐文学》赏析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建设》第2012.10期;阿牛的《笔不闲》——亦称《祝福》中的闲笔——发表在中国著名刊物《国学》(2011.5)上。《生命伦理学的冲突》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级优秀中文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实现学习的内部整合》发表在国内最权威的中文电化教育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和cssci检索源期刊上。此外,许多论文获得了国家和省一等奖。出版专著《信息环境下中学课程资源如何建设与享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系列之一),参编《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出版,共四章)。

受聘指导课改,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学术研讨会和交流,作典型发言,介绍经验或举办讲座。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经验在全国研讨会上进行了三次介绍,教育经验被收入省教育厅主编的《梦想的岁月——65位教师讲教育故事》一书,在人民教育网上发表,专题讲座在“第五批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实验培训班”举行。2002年,张先生实际承担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的实验研究。25个省市的120多所学校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他不负众望,主持了“何璧之谜”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在课题组中引起了特别的关注。项目的荣誉和成果先后有:国家教育科学“十五”重点项目“学与教学研究”成果评估一等奖;国家教育科学“十五”先进个人,教育部“学与教研究”重点课题;国家“学与教研究”一般项目实验学校优秀项目成果鉴定论文一等奖。作为项目的物质成果,专题学习网站“何士碧之谜”建成并开通,为学校基于网络开展新课程改革创造了平台。

2006年,他主要负责的课题“博客在深度教学反思中的应用研究”被批准列入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一批重点课题。实施计划被评为优秀。作为该项目的成果之一——“程楠一中博客群”已经开发并得到应用。课题圆满结束,获得“国家教育信息技术优秀成果奖”。

此外,2006年还主持完成了省教育厅项目《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组的形式与作用研究》。课题也顺利通过了鉴定,圆满结束了课题。

2012组织专题《信息课程资源* * *建设* * *享受》和专题学习网站优秀应用成果代表江西参加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取得圆满成功。

张辉老师2000年以来发表(获奖)的主要论文:

2000年:

1,“说到底,热闹是一种尴尬而徒劳的引导”(中国教育报,2000年4月23日)

2.确认视听媒体的阅读地位,创造生动活泼的文学(《读写》2000年第9期)。

3.《警惕教育中的心理歧视》(班主任之友,2000年第12期)

2003年:

1,专题学习网站“何士碧之谜”设计方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0期)

2.比课堂纪律更重要(《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第5期)

3.都市视野中的教育批判(《教师之道》2003年第9期)

2005年:

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实现学习的内部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5期)

2006年:

读《我和地坛》(新课程报,2006年9月12)

2007年:

审题常见故意错误的分类与分析(《读写月刊》2007年第5期)

2008年:

《何士璧之谜》(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电化教育发展纪念丛书,江西大学出版社,2008年)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2009年:

1,期望效应在课堂应用中的一个例子(《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第6期)

2.“你学会分享了吗?”(《追梦的岁月——65位教师讲教育故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10:

1,校长的教师发展视角(江西教育2010第1-2期)

2.对、曾、、、龚锡华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第2期);

3.生命伦理学的对抗(参考中学语文教学第2期2010);

4.博客应用的深度教学反思实验研究(教学研究,第2期,2010);

5.《阅读伊索寓言》的教学设计与课件(中国多媒体教学杂志,第2期,2010);

2011年:

笔不闲的阿牛——兼论《祝福》中的闲笔(《国学》第5期,2011);

2012:

1,中学语文教材《晚餐文学》赏析(中国建筑,10号,2012);

2.“要上好课,你需要尽可能轻松地举重”(江西教研2012 12);

3.意想不到的“泪”,是课堂上千人寻找的“她”(江西省第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我的课改故事》作文评优一等奖);

2013:

1,我和中建(中建2013.2);

2.“轻量”(“江西教育”2013.1-2/b);

3.《从学员角度构建自助网络教师工作室》(第四届“中国移动通信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2013.11);

张辉老师2000年以来出版的个人专著;

2011年:《享受信息化环境下中学课程资源* * *建设》(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改成果系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以来张辉老师主持的项目:

(1)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计划教育部重点项目专题学习网站“何士碧之谜”的建设与应用研究(2002-2006);

(2)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组的形式与作用研究》(2006 -2008年);

(3)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博客应用的深度教学反思研究”(2006-2011年);

(4)媒体宣传

6月5438+0,2010,165438+10月12,福州日报第三版头条以“愿为杏坛痴情付出”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2.2011年10月2日,省教育电视台《教育新闻》播出了他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的消息。2月24日201065438福州日报社评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3、2012江西教育(教学版)第10期封底数字。

4.2013年3月,江西教育(教学版)刊登了一篇对其教学文章的赏析《语重心长,举重若轻——张辉“小切”教学片段赏析》。

张辉教育语录

1,真正的平等意识是彻底的:所有的细节都是在理解、协商、平等、民主中进行的。不动声色,不留痕迹,对灵魂的关怀达到了艺术的高度。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观念的替代和征服,而是观念的碰撞和交流,哪怕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

2.在教育行为中,要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权利,杜绝“心理歧视”,并不容易。也许,只是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不经意间形成情绪,逐渐被强化。很多时候,你坚守着教育的原则,却不经意间露出了自己的另一面。但是,要记住,一定有一双眼睛在那里等着,穿透你的潜意识。

3.读经典需要一个时代,那个时代有经典诞生。没有经典的时代,没有经典的阅读环境,同学们用笑声回应我们严肃的阅读,让我体会到了经典时代的漫长和逝去。

4.在社会普遍浮躁的心态下,我们的教育也陷入了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的泥潭。教育需要优雅的气度和情调:少一些激动,多一些平静;少点技术,多点精神;不那么快,更耐用;少切割,多接触;少一些新鲜,多一些传承;少点实用哲学,多点浪漫情怀。

5.暧昧,这本身就是它的存在和属性吗?光明不一定是最终的归宿,模糊不一定意味着迷茫。我们总是抱怨教育乱象太多,但别忘了乱象也是丰富的。也许有些事情永远都不清楚,永远是个谜,永远看不透,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

6、一个可能不存在的答案,我们应该渴望得到一个“透明”。最后只能是更简单,更强制,更规矩,更武断。中文要保留一些暧昧,一些暧昧,一些含蓄!

7.而我们实际欲望的清晰,却满足于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圣贤们的笼统描述,被冷落,无人过问,任其模糊。教育需要智慧、勇气和一针见血、洞若观火的洞察力。

8.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陷入“非此即彼”的怪圈。表面上吵吵闹闹,实质上是话语霸权。思考的出发点是替代、清算、颠覆而不是融合,所以很难形成真正的实质性对话。

9.要有山河的气度,要有顶天立地的脊梁,要有海誓山盟的契约,要有舍生忘死的勇气,要有移星斗法的数量,要有看透过去和未来的眼光...教育的《山海经》应该换个角度来读。

文中内容引自:江西教师网——“语文特级教师张辉工作室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