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被称为平民教育家?
陶行知,安徽歙县黄坛塬村人,出生于1891 10年6月18日。他家辛辛苦苦养活自己,家里很穷。陶行知从小聪明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无法在私塾读书。6岁时,蒙院老师方视其资质为聪明,免费开导。8岁去万安镇关菁板渡,11岁回黄坛读书,有时帮父母参加田间劳动。15岁入歙县教会学校崇义堂学校。因为陶的妈妈在我们学校做家政,所以英国校长唐进贤喜欢勤奋聪明的陶行知,让他免费读书。17岁的崇义堂毕业后只身离开家乡,考上了杭州广济医学院。他不满学校歧视非基督徒学生,入学三天后愤然离校。18岁考上南京汇文学院,之后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他是该校的第一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担任了《金灵光》中文版的主编,这是《金达大学学报》。四年后,陶行知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从金陵大学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他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宣读了毕业论文“* * *与本质”,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民穷,不如富而不学;人的愚蠢不是教育而是智慧;党的意见,不是教育;忠,非学历。”本文揭示了他教育救国的初步思想。1914 (23岁)陶行知在大学校长鲍文先生的鼓励和亲友的赞助下赴美留学,考入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市政管理。第二年,他拿到了政治学硕士学位。但他并没有完成在伊利诺伊大学的学业,这样才能在1915年9月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接受教育。原因是他深信,没有真正的公共教育,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和国家,他认为一流的哥伦比亚大学是他受教育的最好学校。他决心将来献身于祖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他意识到“教育好了,民生就会逐渐得到满足。”可以看出,教育建设和最重要的程序。“1917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城市研究主任”文凭,回国。他说,“我想教育所有的中国人”。
毕业后回国,也就是1917年9月,被南京师范大学聘为教师,30年的教育生涯开始了。为方便起见,我们分几个阶段向大家介绍陶行知的教学经验。
(1)反对旧式教育,提倡教育改革。
1918任南京师范大学教务主任,1921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同年12中国教育改良学会成立,他任理事。其间,他反对“循旧法,仿他国”,改“教法”为“教法”。他推动南京师范大学首次招收本科女学生,成为中国高校最早开放女禁的实践者。
(二)开展校审,推进平民教育。
为了改革旧教育,倡导新教育,陶行知大力进行办学实验,如举办南京师范大学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的重要办学活动对他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决心“用四通八达的教育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1923年6月,与黄炎培等人成立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教材《平民千字课》。为了推动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的职务,放弃了每月四百银元的高薪,游历了全国十几个省市。他说:“我走到哪里,就是平民教育到哪里。”近年来,大众教育运动教育了成千上万的平民。
(3)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
在平民教育的高潮中,陶行知冷静地看到:“中国以农业立国,十之八九的人生活在农村。平民教育是一场向人民的运动,也就是向农村的运动。”于是他大声提出了“去人民”和“下乡”的口号。1926年65438+10月,他提出了“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并写了一篇为乡村教育明确基本任务的文章:“乡村师范学校有培养乡村教师和改造乡村生活的使命。”他指出:“我们从事农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整个心都献给我们3400万农民,我们要给他们‘烧香’。”他画的蓝图是:“筹集100万元资金,招募100万同志,倡导100万学校,改造100万村庄。”
经过一年的筹备,晓庄实验农村师范学校于3月1927成立。第一批学生13。那时候,学校大楼还没有建好。陶行知说:“我们的校舍上盖着蓝天,下面是大地。我们的精神也应该充满天空。.....农民、农村妇女、渔民和樵夫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导师”。这所学校旨在培养农村教师。他要求学生成为农民。他说:“想当农民,就要当农民。”他带头脱下西装领带,穿上衣服和凉鞋,住进了谷仓。
晓庄师范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声誉。由于晓庄师范学校有地下党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陶行知给予大力支持。国民党怒不可遏。4月8日,1930,责令晓庄师范学校停课,学校强制关闭,学生被抓。陶行知因“勾结叛国”被通缉,被迫流亡日本。
(四)开展“科学联姻”,成立山海工程集团。
在日本,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对日本的科技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为了使中国效仿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他决心开展“科学联姻”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他主张科学应该由孩子来教,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科学知识。他说:“要做一个现代人,就要懂得现代化的知识。我们必须握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不断发展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现代化生生不息。”三十出头就能看到科技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真是难能可贵。
1932 10根据晓庄师范学校的教育实践经验,陶行知在上海宝山大厂区创办了“山海工程团”,开展了普及教育运动。山海工程集团的小朋友张健经常给农民讲故事,很受欢迎。农民们亲切地称他为“肖先生”。陶行知对“小先生”这一新生事物非常重视,于1934+0正式提出“小先生”。因为《小先生》适合普及教育的需要,所以很快在20多个省市推广开来。对东南亚的教育普及也有很大影响,为中国革命培养了数百名干部。
(5)开展国民灾难教育和战时教育,出访2 6个国家。
“九一八事变”后,出于爱国赤诚之心,陶行知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教育与抗日救亡斗争结合起来,组织了国难教育学会,把国难教育作为抗日救亡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广。65438年至0936年,陶行知受各界救国联合会委托,作为国家外交使节,出国宣传中国的抗日主张。他用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访问了26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世界的尊重。
(六)推进综合教育,建立育才学校。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阶段。3月15日,陶行知在一次讲话中说:“这一阶段战争的特点是把战局扩大为全面的。不是点和线的战争,而是各方面的全面战争。”他认为全面战争需要全面教育,提出了全面教育的内涵。在全能型教育运动期间,他遇到过很多无家可归的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为得不到培养而死去。他认为这是民族的损失,人类的遗憾,于是于7月20日1939在四川合川县草街子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育才学校。育才学校吸引了许多著名的进步学者、专家、教授来校任教。周恩来专程来到育才学校,作了一个关于抗日战争情况的报告,题词是:“一代比一代好”。
(7)实施民主教育,创办重庆社会大学。
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专政路线,中国* * *财产党代表全国劳动群众,实行真正的民主革命路线。这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洪流已经到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它。因此,学习民主,帮助创建民主的新中国,就成为生命教育新的历史任务。”为了使教育为民主革命运动服务,他提出了“民主教育运动”,这是他探索新教育的新阶段。重庆社会大学成立于1946 65438+10月15。学校的使命是陶行知提出的一种社会大学之道:“文明,亲民,止于人民幸福”。吴、郭沫若、简伯赞、邓初民、、王昆仑、马寅初、、侯外庐、沙、、聂绀弩、、胡风、田汉、何其芳等。这种壮观的教师营,在当时国内正规的文科大学中也是不多见的。由于社会大学逐渐成为各界进步人士的一面旗帜,遭到国民党的蓄意破坏,于1947年3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夺取。
(8)人生旅程的最后冲刺
陶行知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多次受到反动派的威胁和迫害,但他无所畏惧,视死如归。1945,65438+2月,1,昆明大学和中学生举行反内战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镇压,酿成“一二·一”血腥惨案。19年2月19日,重庆各界人士举行“烈士见面会,陪伴首都进行“一二·一”公祭。陶行知给妻子写信。1946 4月18日,陶行知抵达上海,开始了他在上海最后100天的人生冲刺。在他生命的最后65,438+000天里,他做了65,438+000多次演讲,夜以继日地推动和平民主运动。有一次,他在反内战争取和平大会上演讲时,特务上台抢话筒,喊反动口号。在特务喊口号的间歇,他把要说的话说完,坚持宣传真相。
7月1946、11、15日,民主战士李公复、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暗杀。陶行知对此非常不满,他更加投身于民主运动。陶行知被国民党特务列为暗杀黑名单第三名,朋友们都为他担心,他却义正辞严地说“我是黑名单”,“我在等第三枪”。16年7月,他给育才师生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我坚信,我生命的终结不会是育才和生命教育的终结。我提议,一个为民主而死,就要加紧呼吁一万人来弥补。”24日,他辛苦了一整天,整理了几万字的诗词,一直工作到凌晨。由于过度劳累、健康受损和过度刺激,他于25日凌晨突然去世,享年55岁。周恩来在给党中央的信中说,“陶行知始终遵循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是一个毫无保留跟党走的党外布尔什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