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七中简介
第二,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我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素质教育和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一大批个性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的教学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
1.高考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全省第一:2005年8人考入清华、北大,38人考入全国十大重点大学,64人成绩在600分以上。2006年,11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42名学生考入全国十大重点大学,164名学生成绩在600分以上。2007年,11名学生被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51名学生被全国十大重点大学录取,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达到175人(不含保送)。高考高分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市区四所合格中学之首。
2.学科奥赛、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显著:近三年奥赛总金牌数分别为7枚、65,438+08枚、20枚,获得奥赛冠军、获得全国重点大学保送或加分资格的人数分别为8名、65,438+07名、20名,逐年翻番,连续三年位居市区第一。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无数。2005年,“2061明星乐队”在曼谷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电脑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为中国获得了唯一一枚金牌。2006年,“仿真机器鱼项目”获得世界中学生电脑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最佳技术奖。2007年8月,我校两名大二学生代表省队参加了第2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其中,陆入选国家集训队并当场被清华大学录取,杨一航获得银牌并当场被复旦大学录取。2007年6月5438+10月,王海光代表省队参加了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决赛,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5438年6月+2007年2月,杨玲娜和陈俊杰顺利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送生考试,被提前录取。
3.体、音、美传统特色突出:近年来获得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省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称号;50多名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重点高校,多名学生进入省体校、省运动队、国家少年队、国家青年队。2007年在市区中学运动会上第十次获得团体总分冠军,学校篮球队连续第八次获得冠军,新组建的学校足球队在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首次获得冠军。
第三,昂扬的校园文化
我校致力于打造校园文化,总结提升办学理念,塑造七中精神,创建和谐校园,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校园整体文化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总结和倡导“七种精神”:“团结协作、敬业奉献、拼搏创新”;提出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新理念和建设“福建名牌、全国名牌、国际名牌”的目标;通过教代会提出“创造一流业绩,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愿景。说明事业与事业、事业与生活、事业与家庭的相互促进关系。坚持“培养身心健康的现代中国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阳光”的教育目标,坚持“团队精神”的理念,倡导有能力的员工是学校最大的财富的理念,“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树立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打造“魅力学生、魅力教师、魅力七中”,为打造“魅力郦城”贡献力量。
第四,强大的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学历是我校的一大优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倾斜下,自1991年以来,我校通过双向自主引进的方式,先后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师范大学、阜石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选拔了一大批优秀本科毕业生和一大批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我校注重名师效应,积极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开展校本培训,以老带新,开展教师评价,邀请省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到校授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教师在课件、教辅制作、讲座、精品课程、技能等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获奖水平和数量居全省前列。学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对每一个学生和家长负责,因材施教,让每一个进入七中的学生都能成才。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不搞有偿家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已成为七中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使学校形成人人“注重专业,争创一流服务;热爱生活,送去一片温暖;“爱岗敬业、业绩一流”的良好教育教学氛围。经过17年的努力,学校建成了一支学术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目前教师本科率100%,研究生32人。在“教育强区”试点中,省市督导室充分肯定了鲤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人才强区”和“人才强校”的创新思路,肯定了泉州七中的师资队伍为全省一流。
五、深入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
2006年,我校被列为省级高中课程改革示范校。一年来,我们在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新课程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师德师风和业务水平,整顿教研风气,提高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建设了很好的课程资源网站。9月,在新课程省级样本评估检查中获得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充分发挥我校的实验、示范、辐射功能。接待省内外兄弟学校来访、各学科专家回访或市、区校际交流组示范班多次;联合区的其他学校也进行了新课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不及物动词加强国际交流
学校还成为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与国内高校孔子学院等基地学校共同承担“汉语国际推广”国家战略任务。目前全省只有六所“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我们学校是泉州唯一的一所。成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我校将向国外主流社会中学派遣汉语教师,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学校还将支持重点外国主流社会中学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也接受外国中学生来我校学习汉语。“文化体验”紧紧围绕鲤城区和泉州的文化、经济,让外地人更好地了解鲤城区。这是学校发展的契机,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和知名度,也拓展了历城区。
七。慷慨的奖学金基金
我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广大校友,他们纷纷慷慨解囊,支持母校。李群华,JP,南一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树哲,菲律宾华人协会执行主席戴国兴,陆瑾集团董事长张华安,匹克集团董事长徐景南,金山石董事长梁志鹏等海内外校友响应,* * *设立12奖学金基金会,为母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在75周年之际,我校动员校友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设立“泉州七中奖学基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免费录取,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从七中校园做起”,“不让任何一个七中学生因贫困而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