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由来
每个人都知道中国的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庆祝的奥运会英雄精神经常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然而,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学生在这里有更骄人的成绩!1934年和1935年,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命名为数学奥林匹克。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的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近年来,中国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成绩和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一样,突飞猛进。从1999年第40届到第43届,中国队连续四年获得总分第一。第44届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于2003年7月11日至18日在东京举行。参加这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有82支队伍的457名运动员,每位运动员都得了42分。本次比赛,金牌成绩29分,银牌成绩19分,铜牌成绩13分。最终,37名选手获得金牌,69名选手获得银牌,104名选手获得铜牌。中国队取得了五金银的好成绩,团队总分排名第二。本次比赛成绩前五名分别是:保加利亚、中国、美国、越南和俄罗斯。在中国的6名代表中,来自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傅、湖南长沙一中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王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方和四川彭州中学的曼迪获得了金牌。银牌被湖北WISCO第三中学的周友获得。事实再次证明,中国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在世界上屈指可数,中国的数学家被人效仿!举办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发现人才,开辟数学的未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竞赛,是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提出的。题量范围超出各国义务教育水平,难度远高于高考。有些题目即使对数学家来说也很难。仅有计算能力和应试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高度的灵活性。据专家介绍,智力超常的孩子只有5%适合学习奥数,能一路登顶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更是凤毛麟角。通过这样高水平的比赛,可以及早发现数学人才,然后培养他们脱颖而出。二是加强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中学生代表了各国青少年的最高数学水平。通过交流,他们可以取长补短,促进数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他们可以加深友谊。友谊的种子一旦播下,就一定会开花结果。未来,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相互合作,组织跨国科研,不是遥远的梦想。所以除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我们还安排了观光郊游等活动,让青少年充分交流。正如日本皇太子在闭幕式上所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为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朋友提供了机会,意义深远。”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结束,很多人在这次比赛中更是“萧何只是露了个尖角”。希望有更多的园丁给它们浇水施肥,让它们在争奇斗艳的科学花园里开出更多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