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师加入戏剧教育后带来了哪些变化?
林建利管不了那么多。她全神贯注于戏剧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参加了八年的戏剧活动,她觉得是时候给学生上一堂专门的戏剧课了。如今“弃文演戏”两年,她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服装挂在教室两边的衣架上,风格各异,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学生们在这里盛装打扮,扮演后羿、梁山伯、孟姜女和丑小鸭或白雪公主。
这是林建利的戏剧课。作为北师大附中的一门特色课程,部分大三学生通过剧社兴趣班学习,每周三节课,而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则全部每两周上一节戏剧课。作为唯一的戏剧老师,林建利把每个班的45个学生分成5组,每组9个学生,分配不同的剧本,比如导演、服装、道具、海报、背景、音乐、化妆...9个同学一起合作,全部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小表演。
偷台湾戏剧老师的课
为了教好戏剧,林建莉自己写剧本,自己编教材。她必须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在戏剧的每一个部分,从声音,表情,动作。“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戏剧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课件,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她曾经参加过北影和上影的教材,但是发现不适合中小学,只好自己摸索。好在她的厦门靠近台湾省,戏剧教育已经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戏剧老师也经常来厦门讲课培训。“他们去哪里培训,我就尽量跟着上课,近距离接触台湾省最好的七八个老师,学到了很多教学技巧。”
林建莉说,她归纳整理了9本教材,包括传统诗词、民间故事、成语、绘本、童话、课本剧等。,都没有出版,只是打印出来给学生用。“孩子们热爱表演,在表演过程中非常开心。很多小学生都在追我。如果他们没有机会玩,他们会哭很久。”
2000年从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林建莉来到厦门一所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但她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学校每年都有课本剧比赛。我当老师的第一学期就带学生参加过比赛,对这一块特别感兴趣。”
2005年,她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这给了林建莉充足的戏剧教学空间。“从2006年开始,我一直在中学教语文,在戏剧兴趣小组工作,业余时间和戏剧兴趣小组一起编排节目。”林建利发现,兴趣小组的人不仅没有因为拍戏耽误学习,语文素养提高很快。
2009年,她向学校图书馆申请教学生全日制阅读。“如果只是读书,学生没兴趣。”思来想去,林建利决定将课本剧引入课堂。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远远超过书本,戏剧内容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课堂时间。2010年,在语文组的大力支持下,林建利在初中率先开展了课本剧比赛。各班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改编剧本,林建利导演服装道具表演。于是,每年4月的戏剧节就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活动。
戏剧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
“同时教两门课,有点忙,就自己编了教材,向学校申请全职教戏剧。”令她欣慰的是,学校立即表示支持。2013年,林建莉不再担任语文老师,承担了戏剧课的教学任务。家里人都觉得她无所事事,但林建莉觉得教语文有很多方法,戏剧就是其中一种。“我还在教语文,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欧美日韩的中小学戏剧教育开展得很早,台湾省也做得不错。”林建利说,中国大陆中小学戏剧教育起步较晚,需要有人将这门课程注入到当前的教育中。她说,教育部门有越来越多的戏剧知识进入课堂,家长也逐渐意识到戏剧教育对孩子性格、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时间管理、自信、自律和接受他人的建议,没有任何课程比戏剧更能培养这些。”林建利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本来不怎么爱看书,但是为了演好《丑小鸭》里的一只公鸡,他看了每一版《丑小鸭》,废寝忘食,连家长都纳闷,这孩子怎么突然爱上看书了。
传统文艺融入课堂成为特色。
林建莉反复强调“兴趣”,她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母亲热爱戏曲艺术,培养了她对越剧、黄梅戏、苏州评弹等地方戏的浓厚兴趣,姐姐们热爱读书,培养了她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与欧美日韩的戏剧教育不同,我的课堂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艺术,比如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豫剧、评剧、湖南花鼓、苏州评弹、泉州南音等地方剧种。”林建利不仅用上了这些戏曲的服装和道具,还教学生们经典的唱段。绕口令、相声等民间艺术也成为表演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学生表演的内容有童谣、童话、绘本、成语故事、神话、民间故事、中小学语文教材等。十二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用十二个生动的故事演绎。“林建利的戏剧课包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艺术和古今中外文学艺术..
放弃职称评定,收获更多成就感。
父母对林建莉的教导也很放心,愿意把孩子交给她。“她虽然不是一个班的,但是唱歌表演和专业人士没什么区别。”有家长表示,孩子在学校表演,会收到自己孩子做的邀请。林建利老师编的剧本和网上的不一样。孩子怎么上,怎么下舞台,更有表演性,更好看。
语文教师身份的丧失,影响了林建利的职称评定。不时有来访的领导和同行问她职称怎么办。她只能笑着回答。如果她坚持下去,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在义务教育学校当专职儿童剧老师,我放弃了评职称,但我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林建利说。
走近“大师名师”戏剧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主角。
记者:有没有人说过你“弃文演戏”很傻?
林建利:有人不理解,也有很多人关心我的职称评定。但教师压力大,评职称不安份,是一种畸形。老师的目标不就是在学生的成长和自身的成长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受人生最大的乐趣吗?
记者:小学戏剧教学要特别注意什么?
林建利:第一,戏剧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管有没有表演天赋,都是主角,唱歌跑调也没关系。第二,表演只是一种技巧,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装模作样的文化,文艺。
记者:戏剧只是大学里的选修课。现在你要单独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戏剧课。会不会压力很大?
林建利:戏剧教育其实是越早越好,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至于这门课程,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班主任的帮助和参与下,中学各班的语文老师也主导着本班课本剧的排练。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困难就不难解决。
记者:还有其他中小学来“取经”吗?
林建利:陆续有学校过来沟通。我能做的就是介绍我的教学,把编好的教材和剧本给他们,希望能推广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