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

父母和中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初中生的父母经常担心孩子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初中生也经常担心和父母相处不好。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是亲密而复杂的,探索其规律对于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初中生与父母关系的变化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独立欲望。他们开始对父母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无微不至的教导和限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反抗,他们想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束缚。根据调查研究,我们把青少年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与父母关系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依赖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仍然保持着童年时期对父母的依赖,但已经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2.独立舞台。可以称之为“摆脱父母束缚的斗争”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生认为只有摆脱对父母的依恋,才能成为成熟的人。3.成熟阶段。随着初中生自身的成熟与父母争取独立之间的持续冲突,父母往往会逐渐认可自己的独立地位。然而,在他们逐渐获得成人地位的过程中,他们父母的影响继续发挥作用。从童年过渡到青春期的初中生渴望独立有三个原因。1.由于身体外貌的改变、性功能的成熟和内脏功能的完善,我对自己有着强烈的关注,有着“我不再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评价和批评极其敏感,对侵犯个人秘密的行为有着强烈的反抗。由于身心发展,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迅速增强,日常生活中几乎不需要父母的帮助。虽然初中生还是要靠父母照顾自己的生活,但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完全有能力独自处理一些问题。这种独立性的发展促使初中生试图摆脱父母的保护和监督。3.初中生身体一成熟,要求他们独立的社会压力就突然增加。老师经常告诉学生,他们不能依靠父母。学生常说“我们不是孩子了……”;父母经常提醒孩子“你都长这么高了……”等等。初中生这种特殊的社会期待环境会成为他们自我要求独立的压力。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是从依赖到独立的发展,是从依赖到平等的过渡。在此期间,旧的关系形式逐渐被新的关系形式所取代,这两种关系形式并存。青春期开始,如果父母把初中生当孩子看待,就会和初中生的成熟需求产生矛盾,这是初中生和父母矛盾的根源。如果家长不接受对初中生的平等态度,冲突会越来越顽固。如果持续下去,初中生之间改变旧关系的过程会贯穿整个青春期,冲突可能会持续到父母改变对初中生的态度。如果父母考虑到初中孩子的要求,主动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不再把他们当孩子看待,那么向新型平等关系的过渡会更顺利。二、初中生对父母的“抗拒”。所谓反抗,是指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中,被支配者对支配者的各种攻击。在现代文明社会,青少年对父母的反抗是普遍存在的。初中生的叛逆表现多种多样,可以简单列举如下:1。强烈抵制父母的监督或干涉;2.批评父母的观点、行为和态度;3.坚持自己的观点、兴趣、爱好和计划,拒绝父母的批评或评论;4.要求保护独立行动的权利,特别是与同学朋友的活动自由;5.强烈抵制个人秘密的侵犯;6.改变小时候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放学回家要和父母打招呼等等。一般来说,初中生对父母的反抗,根据性质可以分为三种情况。首先,初中生的反抗是对父母不正确教育和不合理要求的反抗。其主要表现是初中生对父母的旧观念不满,这种旧观念往往与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相冲突。很多家长只关注学习成绩,不关注初中生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限制交往范围,使孩子精神负担沉重,生活单调乏味。很多家长对孩子交往的指导,往往局限于了解孩子是否受到不良影响,对孩子的交往内容、交往水平、交往能力等都不去过问和引导。这种封闭的、预防性的教育无法满足初中生渴望与同龄朋友交流、独立性强的要求,因此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经常发生冲突。其次,初中生的反抗是对父母家长制和地位不平等的反抗。初中生开始有了成年感和独立感。他们主观上意识到自己是成年人,要求和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要求成年人尊重和信任他们。初中生很不满父母往往不能以身作则,不能特殊。同时,由于初中生自身能力的限制,需要理解和引导,他们往往期待与父母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听取长辈的意见。但他们往往得到的是长辈的威严压制,导致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若即若离,经常对父母的家长式作风表示不满,产生矛盾。第三,初中生的反抗是对合理正确教育的错误反抗。初中生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往往偏激固执,这是他们独立性发展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初中生对独立的渴望往往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由散漫的生活。如果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很容易发脾气,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包括他们的父母。这种畸形发展的独立性,往往是接受社会不良影响的土壤,结果只能是反抗父母的正确劝告和对教育的合理要求。一些心理学和教育著作明确认为,初中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对成人社会的“反抗期”,也是最“教育困难期”。这种理论认为,反抗是青春期固有的特征,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必然紧张。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至于青春期学生的“反抗”,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件消极的事情。初中生的“反抗”本质上是初中生青春期开始时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正是这种“反抗”推动他们走出童年依赖。作为家长,要从发展的角度把青春期的“抗拒”作为积极因素,正视它,满足他们的自主要求,使教育走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前面,促进初中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如果将青春期的“反抗”视为一种消极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和抑制,不仅会导致初中生产生更大的反抗心理,使孩子与自己的关系紧张,还会阻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三、初中生与父母关系发展中的心理矛盾初中生虽然强烈要求独立,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与父母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如果父母能在孩子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把孩子当“大人”看待,孩子就会在内心感到和父母的亲近,把父母作为主要的心理知己。为什么十几岁的学生会把父母作为情感交流的主要对象?这和初中生特有的内心矛盾有关。青春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处于从依赖到独立,从顺从的道德到平等的道德的转变中。他们渴望父母的理解和尊重。1.独立与依赖的矛盾。随着成年感的出现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初中生不再相信父母的告诫,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结论,产生了强烈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独立倾向。然而,初中生心理的不成熟还存在着心理发展的另一面——依赖。初中生想要独立,但是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还是需要父母和同龄人的帮助,尤其是遇到生活苦恼的时候。2.顺从道德与平等道德的矛盾。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青少年与成人的关系中,青少年正处于从“顺从道德”向“平等道德”的过渡时期[4]。在童年时期,父母是孩子崇拜的主要对象,孩子对父母有一种崇敬和信任的感情。一旦到了初中,青少年对父母的感情就从过去的一味依赖和顺从,转变为要求自立和平等,重新协调与父母的关系。初中生虽然希望像父母一样独立处理和决定事务,但他们怀念父母对他们特别照顾的童年,所以在与父母的关系协调上经常会有矛盾和斗争。3.孤独和渴望理解的矛盾。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改变,他们开始不那么容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更喜欢把所谓的“秘密”藏在心里,从而增加了内心的孤独感。初中生渴望与同龄的朋友交往是摆脱孤独的手段之一。然而,当遇到苦恼时,青年学生渴望的最初目标不是他们的同龄人和朋友,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说真话的长辈,特别是有经验的长辈的帮助和父母的指导。正是因为初中生的闭锁与沟通需求的矛盾,导致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若即若离。初中生在与父母交往中的心理矛盾构成了初中生与父母关系的特点。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矛盾和摇摆不定的行为,不仅与自身特点有关,还与父母对初中生的态度有关。1.对于长期依附于父母的孩子来说,很少有独立行为的体验。所以,年幼的孩子虽然想摆脱父母的束缚,但仍然缺乏独立行动的信心,失败和焦虑不断困扰着他们。初中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另一方面又往往退回到最初的依恋状态。2.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是矛盾的。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早日自立,另一方面又总是担心孩子遭遇失败;一方面,我觉得应该把孩子从自己身上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我受不了和孩子分离的孤独。父母的这种焦虑会阻止初中生脱离父母独立。小时候服从父母是道德的,但是一进初中,父母和老师突然开始要求他们独立。青春期从依恋到独立的过渡让他们感到困难,所以初中生往往表现出矛盾和摇摆不定。初中生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斗争,与其说是与父母的斗争,不如说是与自己的斗争。四、亲子关系协调中应注意的问题1。理解、信任和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是协调亲子关系的基础。进入初中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远,这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开始。家长要理解、信任和尊重初中生的独立性和成年感,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强迫孩子改变兴趣。只有这样,初中生才能感受到鼓励,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2.与初中生平等民主是亲子关系协调的根本保证。如果父母真的能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初中生交流,就能缩短初中生与自己的距离,缓解和解除初中生对自己的抵触情绪,让他们愿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打开他们的锁定心理。初中生要求的平等和民主,其实是反对家长的家长式作风和过分的家长尊严。他们要求父母和自己平等。如果这个愿望实现了,初中生会以信任和热情来回应。这样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才能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容。3.父母要善于并愿意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孩子愿意接受父母的引导有两个条件:一致的理解和情感交流。达成理解有很多一致的因素。作为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不把孩子的意见强加给孩子,理解孩子内心的矛盾。主要是家长采取耐心说服的教育方式。父母和孩子有互爱的基础,但父母和孩子不一定有情感上的交流。情感交流的关键是关心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困扰、兴趣爱好和同龄的朋友。父母要帮助他们摆脱烦恼,指明发展方向,满足他们正当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朋友独处。4.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初中生的“自立”生活,以满足孩子独立的需要,让他们独立生活。这是和孩子搞好关系的手段之一。比如,培养初中生的社交能力,让他们代表父母与亲友交流,让他们有独立交流的勇气,骄傲地成长;在学习上,家长要指导孩子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记日记,帮助孩子总结学习经验。但是,因为初中生正从婴儿期向成熟期过渡,父母让他们独立,但又放不下。而是要时刻关注他们在独立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尤其是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苦恼,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困难,克服困难。5.家长对待初中生的反抗,要有耐心,要有劝导,要有说服。初中生的反抗是为了独立反抗,这是初中生发展过程中正常的、必要的行为。是初中生表现反抗的好机会,家长要认真分析其反抗的性质和原因。如果是针对他们的家长式作风或者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肯定和保护。他们不应该一听到意见就否定。在承认他们错误的同时,要指出他们反抗的消极一面,引导他们和父母交心。这样不仅会降低父母在青少年眼中的威信,还能获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对于自己错误的抗拒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家长不要操之过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爱、理解、拯救迷失者的愿望出发,和他们一起研究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样,即使是很固执的孩子,也会体会到父母的爱和真情,消除对抗情绪,接受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