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但是回到语文教学的现实,扪心自问,我们的课堂体现了这种理念吗?“我只看到问题的汪洋大海,却听不到书的声音”绝不是危言耸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自编自演”“邀你入瓮”的教学风格,几乎占据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表面上生动活泼,实则无形,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变态曲解。因此,语文教学回归阅读,尤其是高效优质的自主阅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所以“自主阅读”成为制约语文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提高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什么是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一种学生自愿、主动、情感、放松、无负担的阅读模式,其重点是内容符合实际需要。它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与情境紧密联系的自主操作活动。自主阅读的本质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力和习惯,使他们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课堂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在阅读、听力、目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示范,从而有效规范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叫我读”形成“我要读”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是学,也是教。只有他们更多的参与,才能有主人翁意识。[2]突出显示以下链接:
1,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尤其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是扎扎实实学习一门语言的好方法。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的“阅读”中去,让他们体会语言的是非、语言的形象、情感的色彩等感受。就《沁园春·雪》而言,如果让学生阅读甚至背诵,他们会从词所营造的崇高壮阔的意境中逐渐感知北国的壮美风光,进而理解作者的远大志向。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适当的限制语感,流畅,有情,有味,有美,才能冲出去,才能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朗读是阅读课文的第一基本功,是阅读训练的第一基本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
2.培养自主听讲习惯。
听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一堂课,一篇报告。有的同学看得入迷,有的同学则昏昏欲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如何培养听力习惯?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规范阅读,锤炼课堂语言,注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听力,培养语感;三是引导学生课后去发现,通过来自社会的很多听力因素。如果欣赏朱自清的《春天》,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能力,要尽量少说话,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正如顾先生所说,“越讲读文学作品,学生越没兴趣”。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课前最好播放音乐朗诵《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欣赏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
3.探索自主阅读技巧。
亚里士多德说,知识是一种幸福,好奇心是知识的萌芽。阅读鉴赏涉及的内容复杂,鉴赏难度大。以问题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和创造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主动阅读文章。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通过关键句子明确文章的思路和要点,加强阅读的整体意识;通过咀嚼和品味关键词的语境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提高评价和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多摘抄,多写读书笔记,多做点评,多讨论,多交流,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自然会在动态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