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与《边城》心理描写之比较

《围城》的心理描写艺术

钱钟书的作品妙趣横生,意味深长,尤其是讽刺小说《围城》,妙趣横生,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处处显示出文人的博学多才,风格辛辣幽默,后来被翻译成多种外文。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它是一部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空虚、虚伪、灰暗的精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围城》的标题取自一句古老的法国谚语:“Fortresse assiegee”。它的意思是:爱情、婚姻或者某一种生活就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在作品中,作者借人物之口指出了这部小说的意义:

他引用了一句古老的英国谚语,婚姻就像一个金色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在里面,笼子里面的鸟想飞出去,就互相离开了,也就没有了游戏。法国也有一种说法。但是,那不是鸟笼,而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egee,城外的人都想冲进去。城市里的人们想要逃离。

《围城》实际上象征性地指出,在历史大变局中,有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徘徊,无所适从,无法做出自己的决定,让人觉得“人生的一切都有被围困的感觉”。书中主人公方鸿渐就深深沉浸在这个“围城”里。

生活中到处都有“围城”

《围城》的主要成就是刻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些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体形象,深刻剖析了他们空虚卑微的灵魂。这些,首先可以从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和人性弱点的描写中看出。方鸿渐出生在没落的绅士家庭,长期的封建家庭影响他心胸狭隘,懦弱顺从。他的家人为他安排了订婚,但他的未婚妻去世了。出于对岳父的怜悯和同情,他赢得了岳父的好感,岳父用巨款送他去欧洲留学。他大学学中文,却坚持要出国“深造”,这很可笑,但在殖民旧中国却是时髦之举。在欧洲,他四年换了三所大学。虽然他兴趣广泛,但在学习方面没有特长。他看不起留学的金博士招牌。但迫于父亲和公公的压力,我只好在回国前买了个假的博士文凭寄回去搪塞。没想到,在上海做银行经理的岳父,马上在报纸上刊登了他的“博士照”,并夸了一大堆。这些话看似描述了主人公的经历和性格弱点,却潜移默化地批判了崇洋媚外、爱慕虚荣的社会习惯。那时候,正是全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时候。而方鸿渐却陷入黑暗的“围城”,成为《情场》、《名利场》的竞争对手。

在《情场》和《名利场》的竞争中,方鸿渐屡屡失败。如果把婚姻和爱情比作“围城”,那么方鸿渐就是被困在这个“围城”里时间最长的困兵。他在作品中写道,他曾与四个女人恋爱结婚。他曾经冲进“围城”,但最后还是逃了出来。先是和包女士鬼混,包女士是个骚友,最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第二,她爱上了擅长爱情搏击的文学博士苏小姐。结果她就毁了。第三,被爱情后起之秀唐小姐拒绝。第四,他与三闾大学的英语助教孙柔嘉结婚,但孙柔嘉并不是他真正的爱人。这个害羞幼稚的女人内心有着独立的思想,继承了中国旧家庭女性多疑、善妒的传统性格。所以这段婚姻伴随着无休止的争吵,让他陷入了痛苦的“围城”。在“情场”和“名利场”的追求中,他始终无法摆脱“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只是茫然地与自己碰撞。

方鸿渐虽不是那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但与那些思想极端、灵魂极其卑劣的“两足动物”相比,他是个正直爱国的青年。他还有一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他鄙视“西方文明”;也拒绝了官僚小姐苏的庸俗爱情;出于爱国,他宁愿丢掉工作,也要愤然离开被傀儡政府买下的“通讯社”。他以做“资本家的走狗”为耻,却处处碰壁,在社会上无法立足,在家庭中难以生存。诚然,生活中处处有“围城”,返航船的船舱是“围城”,上海的孤岛是“围城”,内地的大学是“围城”,婚姻家庭也是“围城”。所以方鸿渐在大学被打倒后说:“我还记得有些楚或苏小姐说《围城》的话。我最近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这种感觉。”他在小家庭里受气,心里想:“就像去年后悔去大陆,现在后悔听了柔嘉的话回上海。在一个小镇上,他害怕人们闹翻。在大城市,他讨厌人们的冷漠,但他觉得还是尊重自己的表达。”《围城》一词蕴含着作家强烈的生命忧患意识,象征着阿方斯的一个未解之谜,一系列充满期待与遗憾、寻找与失落的悲喜人生结。方鸿渐的悲剧,不仅仅在于被困在爱情伴侣、情敌关系、家庭关系、学校派系关系的“围城”里,更重要的是,他在内斗的竞争中,无益地耗尽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聪明才智。

卑鄙的灵魂

《围城》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展现了一个特殊的生活领域,这是五四以后现代作家从未深入挖掘过的。作者通过描写这一领域人物的命运,揭示了造成这类人物命运的社会环境,从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即将结束。作者在序言中说:“我想写中国近代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在写这种人的时候,我没有忘记他们也是人,只是有着无毛两足动物基本根源的人。”这可以说是对该书内容和创作基调的总结,也表明了作者严肃的创作态度。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杰出的艺术天赋描绘出那些“无毛两足动物”的肖像的吧!打开书,我们很快就进入了一个眼花缭乱的知识分子世界。通过作者对极具个性特征的心理和身体的描写,读者不禁联想到《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这是20世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壤上孕育出来的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其中李是一个充满仁义道德,满身贼妓的半老头子。还有像韩这样外表呆板,内心肮脏,学历造假,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一个伪君子,像高松年一样虚伪,老奸巨滑,口口声声维护教育尊严,实则是个浪荡子;还有王楚侯依附官僚,谋职,意图组党巩固自己,最后重蹈覆辙的阿木森林;有陆子潇、顾尔谦这样痴迷攀龙附凤、专吹拍拍、浅薄猥琐的有影响的反派;还有名媛苏丽珂·万文和祎凡,她们虽然游走于学术界,却在爱情中不择手段,争强好胜...总之,活跃在这片“新儒林”中的各类人,不需要拿八股当敲门砖,他们都拉起一面自己认为最美的大旗,掩面而行,竭力追求升官的新境界,就像大自然一样。难怪作者称这些人为“无毛两足动物”。自然,他们中间也有耗尽人间正气的好人,如方鸿渐、赵等,尽管荒唐、激动,但还有点责任感,还有细腻、深沉、精于算计的等。这些人物,像方鸿渐,算得上是“可造之才”,或者像赵,终究有一技之长,或者像,他们胸有成竹,深藏不露,在一个好的社会里,他们也许会成为杰出的人才,但在那个乌烟瘴气的社会环境里,他们却像65438一样,因为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围城》的确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新“学者”。其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作者艺术地概括了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代欧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杰出的讽刺艺术

面对变态的世界和人事,作者无法隐忍自己的鄙夷和仇恨。这部小说充满了讽刺和深刻的感伤。但他的讽刺是建立在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渊博知识的基础上的,所以显得冷静而充满智慧,堪称机智幽默的讽刺。对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丑人,作者的幽默讽刺犹如一把暗藏的利剑,常常在笑声中脱颖而出;面对灰暗平庸的灵魂,它像一把锋利灵活的手术刀,善于割痈,解剖肌理;对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作者往往用杂文来触及——或在描写人物经历和性格时插入现实生活中的画面片段,表现旧中国的畸形世界,或在写人物时利用话题,类似于杂文式的笔法来批评时弊,或通过人物之间的“废话”来讨论时政,从而对现实政治进行讽刺和嘲讽。例如,当作者写楚沈明,一个崇洋媚外的病人和一个无知的骗子,他用辛辣的讽刺。这个褚慎明,原名褚家宝,一举成名。成名后,他认为“嘉宝”这个名字不是哲学家的名字,就把它改成了沈明,有“思虑缜密,辨清是非”的意思。他很无知,但他自力更生。他小学中学大学都没毕业。他靠“翻看外国哲学杂志,找出世界大哲学家的交流处”,然后给他们写信。在信中,他把一些哲学家送的书给他。就这样,楚沈明靠着三四十条这样的回复,实际上“吓坏了无数人”。一个有钱的官僚甚至想“花一万金送他出国。”“他最讨厌女人,眼睛近视到从来不想戴眼镜,因为怕看不清女人的脸。”到了国外,为了方便不得不戴眼镜,对女性的态度也渐渐改变。楚沈明的心里全是女人。学习数理逻辑时,名词aposteriori(注,拉丁文,从后果到前因)会和posterior(注,英格兰,臀部)联系在一起,符号X会和kiss(英格兰,接吻)联系在一起。作者用玩世不恭的笔触剥去了这位哲学家浮夸奢华的文风下可鄙可恨可悲的灵魂和气质;他把自己的浅薄写在故作高尚,看似庸俗愚蠢,虚伪无耻,虚伪庸俗,严肃无趣,卑鄙自私。此外,通过对白和细节的描写,尤其是对楚的描写,大量的西方人物被强行用中文编码,生动地反映了殖民文化心理的奴性特征。

微妙细腻的心理描写

唐说:“我认为《围城》最大的成功是他的心理描写,钱钟书的主要风格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作者坚定地剖析了旧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从人物关系、对待事物的态度、言行举止中捕捉到他们的心情和心态所形成的心理冲突,并作了微妙的心理描写。然而,作者在描述人物心理时使用了多种心理描写技巧。比如一个是心态的描写。这是一种直接分析准人物心理的描写方法。其中一个最大的“花招”就是作者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比如“唐小姐和苏小姐的交往比以前少了。可是,方鸿渐迫于苏小姐的好心肠,不得不经常步行到苏家去。苏小姐只等他正式求爱,怪他飘得太慢。他只是在等待机会向她宣布他不爱她。他恨自己心太软,没有勇气快速剪丝。”外国医生苏一心追求方鸿渐,而方鸿渐此时已暗恋唐小姐。但碍于面子,他有些犹豫,想放弃,也不想先捅破这张足够表明态度的纸。而苏小姐却在热火朝天中昏了头,深陷其中,乐得忘忧,做着梦,做着白日梦!所以两个人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想法,都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盘。所以这里对心态的描写,表现了方鸿渐胆小怕事的性格和矛盾的心理活动,以及苏小姐矜持自负的心理。

二是传达自己的内心。“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人言,先代此人立。”(余《随缘》)会说什么样的思想。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很多地方都是借助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实现的。比如苏小姐当着方鸿渐的面说,赵“三两天给我写信,信里什么都不用说,可是每封信都说他失眠,看腻了!谁让他失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不是医生!”想象一下,在爱人面前说另一个男人给自己写信,假装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装傻,这是什么。用这种看似愤怒又喜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苏小姐此时在恋爱中的自鸣得意的态度。

三是借形写神。人物的心理变化总是表现在人物的外貌和表情上,正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所说:“一个人有时愤怒,有时专注,有时好奇,有时热爱,有时憎恨,有时鄙薄,有时傲慢,有时钦佩;他的思想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脸上,一目了然。”(论绘画)所以,在很多地方,钱钟书通过对人物肖像的描写,把握人物千变万化的心理活动,达到抒写心意的目的。比如“哲学家楚贪婪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睛像哲学家谢林的《绝对概念》,像“手枪里射出的子弹”,险险地打破了她的眼睛,打碎了她的眼镜”。《大眼突破》描绘的是一个一直“最恨女人”、对男女研究最多的楚哲学家。这时,当他看到可爱的苏时,他剥去了这位伟大哲学家的伪装,露出了他丑陋的原形。从这个角度看,钱钟书探索人物内心奥秘的方法并非独创,但他特别重视“妙”字,形成了这部小说在心理描写上的独特风格。

论《边城》的心理描写艺术

说到沈从文,就要说到他的《边城》。

《边城》描写三省交界处的边城有两兄弟同时爱上了摆渡船的孤儿孙女崔璀,但崔璀只爱父母送她走,父母却为上帝做了一个吻。两兄弟决定认为崔璀会唱歌来决定结果。知道她会输给弟弟,老人逃跑了,在路上撞车身亡。哥哥左右为难,离家出走,留下崔璀一个人,忧郁而期待地守着渡口。作品表现了淳朴的民风,表达了对人性美的呼唤。作品《边城》在人物塑造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多用心理描写。作品中有各种形式的心理描写。有人物内心独白、自言自语、梦境等形式,也有景物对比、画外音等形式,深入人物内心,让读者仿佛站在人物内心,亲身触摸人物周围的感受,读心不知不觉随人物心情起伏,神奇而奇妙,亲切而自然。

沈从文曾说:“我生来就有对女性的理解。”我不禁感慨,沈从文一个男人,怎么能把女孩的心理刻画得如此细腻真实?在小说中,作者在崔璀身上花费了最多的笔墨,并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心理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天真、聪明、纯洁、美丽的少女形象。这个女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单纯、天真、活泼。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边城少女形象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比如说,“...(崔璀)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注意她,她就用裸眼看着陌生人,做出随时可以逃入深山的样子,但在了解了人的无机心之后,她就悠闲地在水边玩耍。”多么自然活泼可爱的乡下姑娘啊!这样的心理描述,立刻让我们勾勒出一个健康水灵的女生形象。崔璀不时唱道:“白鸡关在老虎外面咬人,却不咬人。团小姐总是先发...大姐戴着一对金钗,只有我三姐什么都没戴,一年四季都戴豆芽。你这个大仙,你这个大神,你看我们这里!..... "我时不时也会提出一个自己的问题,比如“‘白鸡’真的是老虎吗?””她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白凤传》之类的。崔璀的日常中脑有很多天真活泼的东西。这是一个发育中的女生的心态。整天生活在绿树环绕的幽静的小山上,吃着野菜,采着野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的心态很单纯,很新鲜,很稚嫩。看到人家总的女儿戴着亮晶晶的银镯子”心中有点歆羡...看着姑娘身后的一行人疯狂的“啊。爱情幻想和爱情协会。思绪很容易随物飞扬,静静发呆,不知所措。小说紧扣山村15岁少女的心理特征,生动刻画了她独特的心态。

《边城》中有很多戏描写了崔璀初入爱河时矜持、羞涩、怦然心动的微妙心理。当我去看龙舟比赛时,崔璀听到“父母乐于支持渡船”时,她的脸开始发烧。一想到“那个让父母激动的黄花闺女是谁”,崔璀就觉得有点迷茫,而这种“迷茫”让她在面对父母的提问时又害羞又不安。她的脸还在发烫,但她还在想着磨坊要娶她,所以她不自觉地有些烦恼和担忧。这种恋爱心理很含蓄,很矛盾。然而,第一个来他家求婚的天宝说:“崔璀明白,是长辈来做媒!我头也没抬,心在跳,脸烧得厉害,还在剥她的豌豆,把空豆荚胡乱扔进水里,看着它们在流水里悠闲地流着,心里轻松了许多。”崔璀的惊愕、极度失望和掩饰的心理过程在看似随意的动作中暴露无遗。之后,“崔璀沉默了,但她只是想哭,却没有理由哭。”但是当她看到爷爷眼中的泪水时,她又惊又怕。“心里一团乱,想去却没有去。”崔璀的心思,我爷爷自然不能理解,就连崔璀自己也不能理解。然而,正是这种混乱的情绪,反映了崔璀内心对祖父的愧疚、挥之不去的顾忌和梦想与现实的矛盾,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少女躁动不安的心理。

在表现爷爷的形象时,经常使用心理描写。“小伙子(长辈)走后,我爷爷重温了讲给一个人听的道理。真是又悲又喜。如果崔璀要交出一个人,这个人适合照顾崔璀吗?如果真的把他交出去,崔璀愿意吗?”父孙相依为命十几年,老人深爱着孤独的孙女,真挚无比。憨厚的爷爷不贪图崔璀未来的任何享受。他只希望孙女能有个好的着落,才能安心离开。多么朴素的人性之美啊!

《边城》向读者展现了的肉体之美、灵魂之美、人情之美,爷爷淳朴的人性之美,天宝和诺在爱情纠葛中的精神之美,宛如一幅人性的风俗画,充满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