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生平事迹

邓稼先(1924-1986年7月29日),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所所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数理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常务理事。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的研究和设计。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从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主要参与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发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被誉为“两弹之父”。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外的邓家大坞,又名铁岩山房。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母亲王淑佩女士负责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邓史茹(1743-1805),清代大书法家,是邓稼先的第六祖。?

1929年9月入北平武定后小学,上三年级。?

1932入北平四村小学四年级,毕业。?

1935 11岁,入北平志成中学,初一。?

1936 12岁,就读于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上高一(崇德中学因抗日战争1939停办)。在过去的三年里,他在英语、数学和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我和高二班的杨振宁成了朋友。?

1937 13岁,抗日战争爆发。北大、清华搬到云南昆明。因为父亲病重,邓稼先一家在沦陷后留在了北京。?

1939 15岁,9月,他重新进入北平志成中学,正在读高二。?

1940年5月,为躲避迫害,他没读完高二,经上海、香港、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7月到9月,我在昆明的一个补习班学习。9月进入四川江津民族九中,就读高中三年级,直至毕业。?

1941岁,17岁,入西南联大物理系,学号:A-4795。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最高学府。邓稼先在这里学习了四年,受益终身。杨振宁也是联大物理系的研究生,比他高三届,两人关系密切。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邓稼先通过朋友杨德新的介绍加入了“人民青年”(* *生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45 8月21岁,邓稼先大学毕业,正值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9月,我在昆明郑文中学教数学。

1946 1.22岁,在昆明培文中学担任数学老师。6月回到北京,在北大物理系做助教。那一年,许鹿希被北京大学录取,当他在一个一年级物理班当助教时,他们第一次相遇。

1947 23岁,通过了美国的研究生考试。

1948 24岁,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

1950,26岁,8月20日获得本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氘的光电离》。8月29日,我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到了家。9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1岁,27岁,加入九三学社。

28岁,1952,升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3 29岁,已婚许鹿希。许鹿希是许德珩教授的长女。

1954,30岁,曾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学术秘书。那一年,女儿点点(邓智点)出生。

1956 31岁4月,加入中国* * *产党。儿子萍萍(邓志平)出生了。那一年,与贺作秀、徐建明、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加速器中辐射损耗对自由振动的影响》、《轻核的形变》等论文。它为中国的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1957 33岁,8月,调到二机部第九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了28年,直到去世。

邓稼先,65438年至0959年35岁,根据中央“自己动手,从零开始,准备用八年时间造出原子弹”的决定,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作为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选择正确的主攻方向,是邓稼先对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最重要的贡献。

1962,38岁,9月,11,经罗瑞卿审定,二机部向中央作报告:“两年计划”,提出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在1964年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时,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奠定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基础。

1963 39岁,2月,参加并指导华北某地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9月,奉聂元帅之命,邓稼先、于敏带领九院理论部原班人马研究原子弹,承担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1964 40岁10年10月16年6月15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43岁1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71 47年的“文革”侵袭了九院,许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受到了冤枉和惩罚。邓稼先、于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在青海根据地进行批判。就在这时,杨振宁从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第一次回到大陆探亲。他列了一个在北京见面的人的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命令邓稼先回京开会,挽救了邓稼先和中国一批有价值的科学家。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稼先连夜给杨振宁写信:“中国的原子弹、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没有外国人参与。”这封信是由一个民航班寄到上海,并在8月1971日的告别晚宴上交给杨振宁的。

1972 48岁,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

1979 55岁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那一年,在一次实验中,身体受到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

56岁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名学部委员)。

1982 58岁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60岁时,1984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那一年,地下核试验取得了突破。邓稼先高兴地写道:“红云在天空中闪耀,命运的核力量在颤抖。二十年勇攀高峰,二代轻舟已过桥。”

1985 61岁7月30日因直肠癌住院。那一年,因为“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氢弹的突破和武器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4月2日,62岁时,一份由邓稼先、于敏署名,包含了九院(中国工程院物理研究所)多位科学家心血的建议书完成,上交中央。给中央写提案,使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5月任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5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7年7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月29日,病逝于北京。8月3日,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1989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9 9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于敏、、、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陈能宽、、周、、钱学森、屠守娥、、程贾凯、彭焕武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高昌、邓稼先、赵九章、姚同斌、彭焕武被追授。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