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罗镇的文明
其次,科普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乡镇“一把手”逐项签订落实科普工作计划责任书,使软指标成为硬任务。至今已考核两年。由于措施过硬,全镇28个村都建立了科普组织,每个村都有培育科技示范户的目标和任务。农村有6000支人工骨干组成的农民科普队伍,全镇建立了30多个专业技术协会、1.600个科技示范户、8个科技示范点,形成了镇、村、组三级科普网络体系,全镇科普网络建立健全。同时,镇科普领导小组还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督促落实,做到科普工作有领导带领,有专班。二是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普工作环境。人们利用会议、科技黑板报、科普挂图、广播和有线电视进行科普宣传,明显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使学习和运用科技的氛围日益浓厚。此外,人民还利用科普周进行宣传,邀请省科技期刊社所属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市县科协、学会、农业部门的专家学者来人民镇开展科技咨询和博览会活动。近150名专家教授来到人民镇开展科技活动,使全镇2万多农民学会了野菜开发、蔬菜保护地栽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技术,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仅科技周一次,就在镇所在的伍子胥一条街道设立咨询台30余个,悬挂科技展板269块,发放实用技术资料3万余份,科技书籍5000余册,赠送20多种新品种、新农药、新化肥3000余瓶(袋), 并展示了50多种高效农业模式,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高效农业模式生产面积分别达到95%和60%。 人民镇城垸村900亩优质水稻首次应用植保专家引进的“BT乳剂”防治二化螟,不仅达到了除害的效果,还降低了每亩农药的投入成本,4元。农民感慨地说:“药对了,虫子就死了,科学就下到地里去了,增产增收。”在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在青少年科技报上发表了20篇科技小论文,特别是6月5438+10月举办的科技知识竞赛,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全镇形成了争做科技干部农民的良好氛围,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不懂科技的农民不是合格的农民,不懂科技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
第三,注重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普及率。如何普及农业科技?人们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基地建设将农业和教育结合起来,将科技成果、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办好农民学校是推广农业科技的关键。为了不让学校成为空板凳,镇委高度重视学校建设,从校舍、师资、教材、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做好工作。每个村的优质学校依托小村,有2-3名农艺师当老师,1-2名县级以上专家当客座讲师。他们有市县相关部门编写的实用技术教材。在管理上,他们采取科技示范户和农户互助的形式,跟踪成果,巩固效果。仅今年上半年,就举办了20多期科技培训班,培训学员8000多人。山治村学生徐启东在镇优质学校听了市科技讲师团潘老师的课后,三次找镇科委主任,请潘老师到村支部讲课。通过优质学校的科普教育,干部群众的科学意识日益增强,科学素质日益提高,每个村的优质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购买科学书籍、订阅科学报刊的人数日益增多,学习成绩日益提高。年前,市讲师团在四合村优质学校讲课后,对83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内容命题测试,结果显示80%的学生取得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特别是10月份,人家邀请县畜牧部门专家到人家镇开展了绿色繁荣工程系列科技培训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民畜禽养殖水平,开阔了农民视野,有效推广使用了饲料添加剂,避免了“一瓢水、一瓢糠、延长期短”的传统养殖方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抓好示范,建设农业科普基地。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搞好试验示范,人民镇先后建设了1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基地、1万亩名优果蔬基地、1万亩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300亩水果基地、3000亩晚稻油菜“三杂”示范基地、赤壁湖渔业基地等7个基地。基地的建设为农业新机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月,邀请省期刊社所属7个单位的8名专家教授到人民镇,就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塑料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农业高效栽培技术等进行了为期3天的技术讲座和现场培训,不仅帮助群众解决了塑料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等一大批技术难题, 灌溉和温湿度控制,但更重要的是,为人民镇实施了“八大发展”,并寻求“十大途径”发展高效农业。 基地分布在十几个科技示范村,培育了1600多户示范户。
第五,注重投入,确保科普经费到位。投入是制约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虽然人们非常重视科技工作,但导致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是投入不足。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人们开辟了投资渠道,不遗余力地增加科技投入。人们采取从镇财政拿一点,从上面争取一点,给一些社会支持,农民投资一点解决问题,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重点投资引进专家,引进优良品种,应用新技术,使用设备和农业综合开发。* * *投资2040万元购买1,000个钢管塑料大棚。安装了2.6万米喷灌、微喷灌、低压管灌、滴灌等先进节水设备,无土栽培钢架大棚、连作大棚,修建防渗硬化通道2.6万米,引进良种34个、30万米,购买科技图书65438+万册。投资2万多元建立信息终端,做好信息服务,了解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密切了党群关系。许多党员干部自觉扶贫建功立业,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科技意识强、善于带领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干部队伍。基本形成了一支既能驾驭市场,又能运用科技调整结构的知识型农民队伍。在科普工作方面,虽然武罗镇的人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和其他单位比,人家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深感科普工作任重道远。人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人民镇科普工作的新局面。武罗镇的土地变成了气候。云梦县武罗镇岗巴村的老农陈旺清与河南农民大户张瑶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同。陈汪清指着一块已经流转出去的土地对笔者说:“把他种不出来的薄收地租出去,既能让他们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给自己拿点租金,一举多得。”像陈旺清这种,镇上已经租了1.5万多户,占地5000多亩,有种不好或者不愿意出去种的田。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云梦县武罗镇打破了单户、小块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平整土地、扩大地块面积、实行地块网格化、硬化沟渠、改善农田灌溉条件等措施,吸引种植大户和商户发展规模化种植。张村大农户黄从村民手中租下400亩水田,实行机械化作业、科学管理,种植一季优质水稻、一季油菜。复种指数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而且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每亩可增收300元以上,400亩农田年增收近65438+万元。农民流转土地后,不仅有利于大规模种植,也减少了耕地的抛荒。大杨村农民辛秉德有10多亩农田。夫妻俩外出打工,留下2亩农田给母亲种,其余全部租给村里的大户种植,解除了夫妻俩的后顾之忧。
武罗镇的农民工在农村过着新生活。云梦县武罗镇四合村在外打工的村民邹火来(音)将一栋两层小楼投入使用。现代的家具,华丽的装修,不比城里的差。小镇像邹火来一样,在外面搞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赚钱后回乡建房。据统计,这个镇每年有3000多名农民在外省从事建筑行业,每年收入近65438亿元。武罗镇的农民长期从事建筑行业,人数众多。为了把这种自发行为转化为经济优势,从2005年开始,该镇整合施工大军,成立了建筑工程协会,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北三省振兴的机遇,有序地向这些省份输送大量技术工人。很多技术工人的平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5438+万元。建筑业成为这个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该镇岗坝村农民程强平一家四口人。夫妻俩和儿子长期在东北从事抹灰贴砖,这几年也积攒了一些积蓄。程强平花了65438+万元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又花了3万给女儿当嫁妆,让村里人羡慕不已。全镇3000多名建筑科技农民不仅住上了楼房,还用上了高档电器。全镇90%的农民用上了摩托车和电动车,80%的农民看中了有线电视、太阳能和空调,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新316国道的搬迁,全镇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全镇人民干劲十足,特别是在引进房地产、工业园区、农民房屋拆迁重建等方面。唯一遗憾的是,整个老城区的规划似乎成了一个死胡同,其中龙岗花园小区的房子从2012年初建好之后就一直没有卖出去。笔者打听后得知。武罗镇的风水龙地位于龙岗,紧挨着女儿港(伍子胥出事时,这个女人引诱吴冰走错了方向,然后在这里自杀)。在过去的10年里,龙岗花园,有5人以上不幸去世,其中包括3名年轻人。赤壁新城小区的宅基地是国家保护的基本农田,不存在风水问题。在武罗镇政府的积极努力下,许多人住上了新房,农民的生活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