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中怎么样?
祖大寿宏伟的祠堂
7路公交车到赵路和平安街的交界处,有一站叫祖家街。在今天这个地区的地图上,这个地名已经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郭芙街”。不过附近居民口碑最好的还是“祖家街”。
之所以叫“祖家街”,是因为这条街的北面有一座祖大寿庙,现在是北京市第三中学。祖大寿,辽东人,清明将军,明朝镇守辽东,骁勇善战。清朝以后,受到皇太极的高度重视,亲自授予他为连长,属于汉军黄旗。清代入关后,祖大寿在西城桥胡同(今祖家街)定居。祖大寿在此居住了12年,死于顺治十三年。它被改建成了祠堂。清雍正八年(1730)在此建立八旗官学和正黄旗官学,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修。祖大寿寺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坐北朝南,外面有一对裱石。前院北房(正厅)5间,东西厢房1间,后院北房(后卧室)5间,东西厢房2间,东西厢房3间。前后院落之间,有一个垂花门,规制很大,设计巧妙,造型美观。这个吊花门是北京四合院吊花门中的极品之一,门口的两个拱门雕刻精美,气势恢宏。祠堂正殿保存完好,现在学校在这里设置了双向闭路工作室和监控系统。
如今的三中教学楼所在地,原是祖家花园,属于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布局。三中校区的划分很符合北京四合院的布局设计。四合院与花园分开,三中将传统祠堂与全新的教学区并列,让学生不仅能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还能在古老的祠堂中受到古老文化氛围的熏陶。
学校出身:右翼宗教研究
北京三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到今年65438年6月+10月,学校已经有280年的历史了。其前身是清雍正二年(1724)成立的右翼宗教学校,位于西单小石湖胡同。曹雪芹在右翼宗教学工作了十年,在这里构思了《红楼梦》。1902,右翼宗教学校改为八旗右翼中学。辛亥革命后,改为“史静公立第三中学”,迁至祖家街。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1913在此学习。老舍先生第二年考上了三中。1950 10学校改为北京三中。
如今的北京三中是一所规模较大的普通完全中学。师生们专门为曹雪芹、老舍等优秀校友设立了展室,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和与三中的过往渊源。
“学校员工”曹雪芹
走进今年新落成的曹雪芹陈列室,一幅曹雪芹在夜晚烛光下读书的人像剪影,在昏暗的背景光映衬下,新颖独特。展厅分为曹雪芹与右翼宗教学、曹雪芹家世、曹雪芹生平和曹雪芹与红楼梦四个部分。除了文字描述和图片介绍,还有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和《石头记》,以及曹家与朝廷往来的仿奏信。为了让陈列室有“真迹”,他们还专门拜访了《红楼梦》专家周,请他对曹雪芹和三中的发源地石虎进行考证,并从北京市文物局的仓库里找到了这幅“石虎”,购买后放在陈列室的一个角落里。人们从石虎紧锁的眼神中了解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老舍的教室
老舍陈列室是三中在胡洁清女士的支持下,于1995建立的。陈列室用的房间是老舍上课的教室。胡老亲自带着孩子为展厅剪彩,并提供了大量珍贵照片。展览室里有老舍生前的作品集和书信集,详细介绍了老舍曲折传奇的一生。
展厅里的一块汉白玉石碑上写着“老舍先生逝世”。这块石碑的原碑老舍后人找了很久,也不知道在哪里。三中的老师很有想法,抄了一张放在展厅做纪念。
三中在地下,文物丰富。
在三中院,地下文物不断出土。祠堂中庭有墓志铭,是2006年三中修建游泳池时从地下8米处出土的,出土的还有一块唐砖。据碑文记载,这里埋葬着一位祖籍太原的居士,名叫王。由于施工单位的疏忽,铲车在挖掘时将墓志打碎,三中将其与唐砖粘在一起,竖立在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