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下沉测试广场有什么特点?

陈家祠是广东省陈家祠,又称陈书院。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由李菊林设计。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6400平方米。由19栋三进五出九厅六院组成。陈家祠以其精美的装饰艺术著称,是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集大成。它以“三雕三塑一铸铁”闻名于世,被誉为“百越官祠”。陈书院坐北朝南,前有开阔广场,前、后、东、西有院落,占地13200平方米。主楼宽80米,深80米,平面呈正方形。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坚硬的封山火山墙。总体采用“三进三路九厅两厢”的布局,六院八廊相互穿插。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线为主线,两侧以低矮的建筑和回廊环绕,衬托出正殿的雄伟精神,形成突出主体的纵横结构。建筑四周有青砖墙,形成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是典型的广东民间祠堂建筑。陈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技术而闻名。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造广泛用于其建筑装饰。雕刻手法既简洁又粗放,又精雕细琢,相互辉映,使书院庄严典雅,气势恢宏。陈书院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第一个入口门的梁架上雕刻着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基础的木雕,如“王太后的生日”、“执业学者联盟”和“尉迟的宫郑帅尹”。其中最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组铜雀台,描绘了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下将军们的较量,突出了黄旭和储旭在较量后争夺锦袍的场面。人物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些作品聚集了广东省木雕技艺的成果。大门的四扇纱门雕刻精美:每扇门上有三幅木雕画,上面两幅为双面雕刻镂空,下面一幅为浮雕,内容分别为“雪中漫步,寻梅”和“三阳(羊)开泰”。砖雕:陈家祠的砖雕艺术高超。大门左右两侧的“梁山聚义堂”和“刘清富郎居”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运用砖雕中的圆雕、浮雕、镂空、挂线砖雕等手法,再现历史故事。陶雕、灰雕、彩塑、铸铁件:陈家祠屋顶装饰整体采用“三塑”工艺。上层是陶器,底层是灰色。在广东的建筑技法中,陈家祠的花脊是最大最精致的部分。* * *有11这样的陶瓷花脊,1800米的灰塑装饰,广州最好。祠堂建成后,一直作为陈子弟读书办学的场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废止后,书院改为陈实业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