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十大心理问题和矛盾
青春期中学生之间有许多冲突。十大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矛盾是:
第一,美好愿望和心理准备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幻想成为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学习不太努力。他们日复一日地生活着。他们的愿望虽然美好,但都是追求实现理想后的各种荣誉和享受。但他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实现理想,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和享受。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让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努力才能实现。
第二,强烈的享受感和微弱的劳动感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注重“现实”,一些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大部分同学每天都会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的时候,除了礼尚往来,还会摆酒席。男生中有很多“吸烟者”和“饮酒者”:女生处处注重打扮,有的女生还随身携带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服装。但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观念淡薄。他们鄙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学校组织的大扫除都很讨厌。可以说,对劳动持否定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部分中学生中相当普遍。所以,老师要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是人类的一种美德,通过劳动获得的享受是正义和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行为。
中学生十大心理问题和矛盾
第三,心理闭锁与理解欲望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情绪等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在心心相印和心理不适应上存在差异。他们愿意向“知心朋友”倾吐内心的秘密,看不起那些以导师口吻跟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流,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意向长辈吐露心声,实行自我封闭。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告诉自己”或“告诉自己的日记”,并向同学和老师隐瞒秘密。因为他们隐藏了内心的感受,所以常常会感到孤独。这些学生经常通过写日记、画画和写作来表达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孤独。他们需要被别人理解,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认为老师“不了解自己”,“不太了解自己”。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老师和学生去交朋友,理解他们的行为,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从抑郁和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觉得自己像成年人,开始从“顺从的道德”向“平等的道德”过渡,要求从成年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会对婆婆的说教和过度的关心感到厌恶,有些学生会抵触老师,甚至对学校和社会产生抵触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和主观意识都很强,但同时。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不够重视,二是因为传统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不鼓励孩子过早独立。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家长要求孩子“只要能上大学,什么都不管”,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依赖。这种依赖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生活上。存在“满嘴都是吃的,衣服都绷着”“只顾学习,不管其他”等不正常现象。所以,老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做自己的事,逐步消除他们的依赖性。
第五,情与理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情绪化,重视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更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容易冲动和波动。他们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事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会因为一件小事而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两极摇摆,无法平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激动就像充了氢的气球一样飞起来;气馁的时候,就像一只被打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很热情,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往往处于大起大落的两极状态,很难及时用理智加以控制。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沉着地处理事情。
第六,强事业心和弱自制力的矛盾
中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竞争意识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不仔细思考,往往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有时会片面坚持自己的意见,从老师或集体那里做自己想做的事,对自己不想做的事一味拒绝或抵触,控制不住自己,冲动行事,事后非常后悔。这些都说明他们的意志品质发展不成熟,自制力和控制力不强,形成了强事业心和弱自控力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处理好关系。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识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视频等视听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听到了,看到了,看到了,眼界也开阔了。他们对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形势、电脑、市场趋势、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都非常热情和好奇。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丑的辨别力还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内心,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八,助人为乐与道德水准低下的矛盾。
现在很多中学生能积极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能积极伸出援手;当同学遭遇不幸时,可以自觉捐款捐物。然而,一些学生的道德标准不够高。他们通过偷窃捐款,争取弱势学生,考试作弊,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提高成绩。这自然形成了助人为乐和道德水准低下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引导这种矛盾,先肯定它好的方面,再指出它的缺点,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第九,广泛利益与利益中心缺失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对很多事情感兴趣:不仅关心课内学习,也关心课外学习;我不仅喜欢文艺类书籍,也喜欢科技类书籍。不仅关心生活,还讲国内外大事。但不可忽视的是,很多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远大于对内容本身的兴趣,对广泛的兴趣缺乏中心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情境性强。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从众多兴趣中逐渐形成稳定的中心兴趣。
第十,渴望成功和厌学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干一番大事业;从短期目标来看,大部分中学生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异,不辜负老师、家长、亲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觉得学习负担太重,学习太苦太累,无法持之以恒,厌学情绪陡增,形成了想学和厌学的心理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老师要告诉学生,要成为人才必须要有知识和技能,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只要你有决心,有毅力,你就一定会过得很辛苦。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教育上的疏忽造成的。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搞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