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工作报告一年工作回顾。

新世纪以来,2009年是我区外部环境最严峻、困难最多、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我们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在困境中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的理念, 民生稳定”,大力实施“三次产业带动”、“工业强区、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努力奋斗。

一是以“保增长”为主线,全区经济在困难中破浪前行,取得了比预期更快更好的发展成果。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新兴业态展现活力。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亿元,同比增长10%。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四位一体”300万只蛋鸡项目开工建设。峪口禽业已建成5个种蛋基地。完成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持全市动物疫病诊断、检测和防控一流水平。大桃增甜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特色水果面积持续扩大,实现水果收入6543.8+0亿元,同比增长27%。发展设施蔬菜1400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4个,全区共有432个,农民成员21000人。工业强区效应明显。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4.5亿元,同比增长12.4%。兴谷开发区支柱作用更加突出,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32%。一批韩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增资扩产,国际食品工业园建设加快。北京绿色能源产业基地(1)正式挂牌。总投资9.5亿元的中金阳非晶硅薄膜太阳能(2)项目一期年内开工投产,清大天达、Campr等项目开工建设。一年之内,新能源产业迅速成长为我区工业领域的一支生力军。电子控制和通用分析科技园建设步伐加快。高东村被评为“中国小提琴产业基地”。品牌建设取得实效,4家企业的产品被认定为北京市著名商标。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建筑业产值49.7亿元,同比增长21.4%。房地产业实现税收9.6亿元。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吉雅、大峡谷分别晋升为3A、4A级景区,千佛崖景区对外开放,渔阳国际休闲会所开业。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积极建设品质村和示范户,新发展市级接待户100户。预计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5%。港口物流(3)实现突破。马坊临港物流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联检大楼和各种监督设施已经完成。北京平谷陆路口岸(4)已投入运营,并与天津港实现通关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区域经济开放程度。总部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知名总部企业27家,注册资本30.3亿元,总部新城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固定资产投资创新高,资金实力显著增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的不利形势,准确判断发展形势,成立扩大内需项目领导小组,加强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的调度,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投资任务完成,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预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同比增长34.6%,剔除高速公路投资,实际增长1.20%。投融资工作取得实效。加强项目引进和包装,抓紧前期工作,为项目早日落地创造条件,有效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分别增长29%和43%。39个项目进入市、区绿色审批通道。进一步完善融资平台,增强担保能力,全年融资6543.8+0.93亿元,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土地储备实现突破。牢牢把握全市投资重点,争取市级土地储备资金20亿元,高于其他生态涵养发展区总和。全区土地储备面积1342亩,政府土地收入大幅增加,为有效拉动投资、新城开发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财政收入和支出都达到了历史记录。面对财政增收困难的复杂形势,我们大力挖掘税源,建立税收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总部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不断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5),同比增长3.61%,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年财政支出50亿元,同比增长45.9%,在保障基础条件和运行的基础上,有力推动了全区重点领域改革发展。

改革创新力度明显加大,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机构设置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重构新形势下的农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对“三农”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和服务职能。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和服务网络,成立了一批土地信用社,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12个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试点。成立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完善银农合作平台,拓宽农民融资渠道。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0项。积极支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通用分析公司成为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监控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企业服务力度,15家企业被纳入市科委重点支持项目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请国家专利90项,建成市级创新科普社区2个。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通过科技部审查。信息化继续向农村延伸,农民电脑普及率达到31.6%。

二是以夯实基础为抓手,新城组团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镇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规划取得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新城10区块全部完成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和深化规划,实现区、镇、村规划全覆盖。金海湖景区、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报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即将批复。关平路改造、黑虎路南延等4条道路工程基本完工,京平高速公路马坊、夏各庄连接线等8条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兴谷集中供热站投产,滨江集中供热站进入调试阶段。金海湖、马坊消防站建设进展顺利。天然气长输管道一期工程竣工。110千伏潘凤变电站改造完成,110千伏金海湖变电站开工建设。

土地一级开发加快,分散式多组团新城(6个)建设开启新篇章。加大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力度,岳各庄旧村改造一期破土动工,有序推进江南山水生态社区、岭上人家、胜利家园项目前期工作。渭河西岸的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新城1号地块顺利完工,白各庄村回迁楼主体完工。新城组团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夏各庄、马坊城建区北部4个地块一级开发全面启动。金海湖特色小镇搬迁楼开工建设。

三是以创造健康生命为目标,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保护和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生态区创建全面启动,健康区创建首战告捷。成立组织,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形成了全民创建的良好氛围。改造老旧小区6个,封堵垃圾车道2924条;改造城市道路18条,建设市容环境示范街10条,改造道路市场4个,新增机动车停车位2300个,自行车停车位500个;拆除广告牌2905块,规范门前三包商户2000多家;传染病和病媒控制、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等所有指标。已达标,并成功获得北京市卫生区称号,为创建国家卫生区和生态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建设卓有成效,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出台了《平谷区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平谷新城环境整治规划》,对生态环境建设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绿化654.38+0.75万亩,绿化道路和河道30公里。清理80平方公里小流域,建设30个雨水利用工程。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迎接国庆,创建环境优美市级镇5个、文明生态村65个。大力整治私建公墓,在乡镇建成公益性公墓17座,搬迁坟墓6.5万座,形成了文明殡葬、环保节地的良好风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机动车尾气和工地扬尘监管,拆除一批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1.590辆,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7)达到81.6%,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新高。继续推广使用新能源,建设太阳能浴室2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000盏,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65438+万平方米、农房300户。发展节水灌溉2万亩。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65438±0%和8.8%,我区被市政府评为“超额完成”。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市区所有医院都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关闭了两家化工企业,用粪便处理了60家大型养猪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四是以“保民生”为目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60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70元,同比增长11%。预计城乡居民储蓄将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19.7%,消费潜力将继续积累。商业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广大群众获得了巨大实惠。北大市场改造完成,西四区、胜利街综合市场投入使用。建成20家便民食品店,新增农村连锁便利店41家,商业便民设施更加完善。“平谷聚北京”(8)活动反响良好,我区特色农副产品广受欢迎,大桃销售圆满完成。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7亿元,同比增长9%。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召开第一次社会建设大会,圆满完成居委会换届选举。标准化社区建设试点正式启动,设立了一批社区服务站,6个社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林吟家园和怡馨家园分别荣获“首都花园小区”和“北京市优秀管理住宅小区”称号。秭归庄园、渔阳公馆等住宅小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建和改建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安装座椅300套。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系统,新购置公交车40辆,缓解群众乘车难问题。积极贯彻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严肃处理一批违法建设和用地行为。农村发展条件日益改善。多种模式的新民居建设分批分期推进,黑水湾民俗接待区对外开放,靖宇二期、向阳村、将军关主体完工,罗汉石一期、张家台、东四道岭、大东沟村改造进展顺利。“五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硬化邻里道路1.8万平方米,完成177个村垃圾分类处理,改善厕所9000座,新建公厕190座,实施10个民俗村污水治理工程。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不懈。完善就业机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城乡“手拉手”就业合作,多渠道扩大就业,为劳动力推荐成功就业岗位654.38+0.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企业帮扶效果明显,稳定了员工队伍,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完成840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2000名绿色证书培训,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增强。“五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完成免费医疗改革试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为785名社会援助和特别护理对象翻新和修缮危房。城乡低保基本有保障。老年人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发放优待证3.3万张。向无保障老年人发放福利养老金6543.8+0.29亿元。“残疾人社区康复标准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完成残疾人家庭1万户。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甲型流感(H1N1)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疫情和重症病例。新农合政策进一步完善,24所医院和86个社区服务站实行随访报告制度,参保率达到99.3%。区医院病房楼工程主体完工。坚持“六个一”办学目标(9),加强教师和校长管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分析、通报和奖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高考上线率、总上线率、录取率分别达到41.2%、96.7%、85.6%,创历史新高。学校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合并中小学10所。改造了7所中小学操场,15所学校达到新颁布的办学标准。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村村通月有演出”惠民工程,积极开展“红歌会”、“桃花舞台”、“同歌过元宵”、“大众健身舞厅”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年放映农村电影2.3万部,送戏下乡3600部,送书下乡6万册。区图书馆升级为国家一级图书馆。丫髻山庙会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组织了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篮球联赛等体育活动,举办了区、镇、村三级运动会和体育赛事459场。中国首条国际标准徒步大道落户平谷。竞技体育再创佳绩,获得市级以上金牌8枚。大力开展“文明美丽乡村婚育幸福家庭促和谐”活动,建设完善317人口文化园,80个村和社区达到文明婚育标准。有效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6%。精神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6家单位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新中国成立60周年感动平谷60人”“文明平谷人”等评选活动,树立了可学可比的文明典范。实施乡村文明“百千万”工程,向基层宣讲百遍,以千颗星报文明,以千件好事惠民,大力推进智能广播联网建设、群众阅读等13项乡村文明建设工程,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双拥* * *建设、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开展,征兵任务圆满完成。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保护健康发展。

5.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加强民主法制和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平安平谷”建设。

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与区CPPCC的沟通,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认真办理NPC代表和CPPCC委员的建议,提高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取得明显成效,政府信息公开有序推进,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得到保障。综合行政服务成效显著,全年完成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4.3万项。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法制村长”工程,在“五五”取得实效。成功组织国庆游园活动,积极参加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深入实施“国庆平安行动”,大力开展“六大专项整治”(10),启动北京平谷段周边“护城河工程”(11),全面落实社会面防控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治,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和谐喜庆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坚决打击其他邪教组织。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加强交通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监管,全区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应急管理,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政府执行力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CPPCC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抓住机遇,共同努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帮助的结果。特别是NPC代表和CPPCC委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工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区人大代表和CPPCC委员,向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向各民主党派、驻区部队、驻区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总规模较小,人均水平不高,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端产业相对匮乏,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更加迫切。三是财政收支压力持续加大,刚性支出呈现快速增长。巩固和扩大税源迫在眉睫。第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不足。要下大力气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建设一批中高端商业设施,尽快解决消费外流问题。五是城市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违法建设、马路市场等问题尚未根治。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六是节能减排压力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需要持续,生态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快。第七,住宅发展滞后,民众购房压力与日俱增。加快房地产开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刻不容缓。八是少数部门工作效率不高,作风懈怠,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大。第九,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需要更多精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