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费者购买小米手机的因素有哪些?

一、学生手机市场分析

(1)市场容量和潜力在校园的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和准大学生是当前学生消费群体的主力军。目前,学生手机年消费量约为50万部,占市场总消费量的8.2%(如图)。虽然不能说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但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其他群体所没有的优势和潜力。抓住这个市场,对厂商大有好处。首先是因为集团规模大,增长快。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每年新增大学生250多万人,高校学生数量发展迅速。今年的学生人数将接近900万,这些18-25岁的年轻人是手机消费的主要群体。另外,大学生主要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非常快,非常有利于集中推广活动。相比市场,同样的推广投入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进入市场时间不长,知名度不高的手机品牌。

据教育部2002年教育统计分析,2002年在校生31879万人,其中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14625200人。全高中教育11769200人;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676.7万人。目前学生基数很大,要发掘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此外,根据对武汉市五所高校113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高校有手机的人数为301人,即大学生手机拥有率为26.5%;在“如果没有手机,就不打算买”的问题中,531人选择“如果有这个打算,过段时间再买”,占46.7%;只有198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个对我没有吸引力,我不会买”,占比17.4%。据相关网站统计,沿海城市57%甚至更多的大学生拥有手机。(上海中学生日报对全市5个区县的高中职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30%的受访者有手机。)随着手机市场首次购机者比例的逐渐萎缩,每年近250万新生和近200万毕业生的大学生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将是未来首次购机者稳定的主要部分。此外,大学生合群、集中购买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商家进行季节性重点促销,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年轻人勇于尝试的个性化特点也给了一些中小手机品牌与大品牌竞争的机会。现在的大学生用户是未来的高端用户。抢占大学生市场,不仅能提升目前的市场份额,还能抢占未来高端用户的心理市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当前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根据调查,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较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4%,摩托罗拉21%,三星11%等。(如图)。这些品牌都是以低端手机为主打市场,学生市场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也在提高。很多手机厂商和经销商都认为价格低廉、款式时尚的手机就是学生手机,但这是否成为学生的最佳选择,是否真的能满足学生的潜在需求?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消费群体的特点,或许能有所发现。

二,学生消费群体的特点

针对目前学生手机市场的大蛋糕,如何才能从众多商家手中夺得大部分份额?只有分析学生的特点,进一步细分市场,找出学生的潜在需求和市场缺口,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方式,才能抢占市场。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群体的特点:

(一)学生消费群体的一般特征:1。没有经济收入;2.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化独特风格,注重个性张扬;3.有猎奇、求新的消费心理,对一切有趣的新奇事物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对新产品、新技术极其敏感,容易接受新事物;4.渴望和需要更多的情感沟通和交流;5.冠词的使用多为“喜新厌旧”;6.主要任务是应付繁重的学习,各方面压力大;7.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8.学生主要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很快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影响。9.强烈的品牌意识,热爱名牌产品;10.对家庭购买的影响越来越大;11.信息主要来自互联网。

(2)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标准和特点:大中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是时尚和个性化的款式、功能、价格和品牌,这已经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标准。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度、材质、颜色等,占45%;但大学生并不是一味追求漂亮的外表,“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的功能也占有一席之地,占40%;其次,重视价格,不太重视品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更注重现实了。

学生买手机的特点主要包括:

1.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手机是不现实的,所以学生手机一族只好帮自己一个忙,把目光主要放在价格低、时尚感强、外形好、功能好的手机上。应该是时尚,实用,便宜。对于手机和学生来说,这个条件的筛选极其苛刻,要求寻求各方面的最佳结合点。

2.频繁换手机,容易再次消费。很多学生买手机只是为了临时用。75%的受访学生表示,等有钱了或者毕业工作了,会买一个好看又时尚的。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手机的重新消费。还有手机更换频繁的原因,比如二手手机,个人手机。二手手机在校园里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个人手机主要是指别人送的手机,还有学生,男女朋友,父母,亲戚朋友。因为学生的收入来源相当有限,而手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礼物,所以个人手机大行其道。当然结果是淘汰他们原来的手机或者有钱的时候淘汰这个个人手机。

3、倾向于寻求便利据调查,大部分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方便与家人、朋友和雇主联系。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手机家庭的家长对通过买手机联系家人的目的持肯定态度,这对学生的买手机行为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此外,一些大四学生害怕错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促进了这种购买动机的产生。但是在购买手机的过程中,学生越来越注重手机使用的便利性,比如手机的菜单是否方便简洁,手机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实用。

4.消费心理学上还是有一定的攀比和面子问题。爱面子、喜欢攀比是年轻人的特点,这也体现在学生对手机的选择上。学生买手机,品牌问题也成为他们考虑的因素。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手机,所以那些有低档手机或者没有手机的同学会觉得很丢脸,而想买手机的同学则想买一个比别人好的手机。这种手机消费心理其实不仅仅存在于学生手机市场,而是存在于所有年轻人的手机市场。

5.学生买手机的主要目的:学生买手机一般是为了交流和沟通,多是为了发短信,联系亲友,方便学习和找工作。短信很普及,似乎已经成为手机打普通电话的主要功能。学生也是手机短信的大贡献者,生活单调乏味。发短信解闷成了手机用户无聊时的休闲生活。现在同学、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主要靠短信。毕竟写信太麻烦,没有电脑去网吧发邮件太贵。所以短信就起到了这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方便求职是学生手机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我认识的所有找工作的学长都配了一部手机,并且声称这是找工作的利器,生怕在公司联系不上就白白失去机会。

6.主要购买者是追赶时尚的毕业生和学生。手机市场的消费者主要是追赶时尚的毕业生和学生。问卷显示,560名大三大四学生中有235人拥有手机,手机拥有率高达42%,而577名大一大二学生中有66人拥有手机,手机拥有率仅为11.4%。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手机拥有率明显高于大三学生。学生更喜欢追求一些时尚的东西,尤其是手机短信普及之后。手机短信的普及,加速了这些学生对时尚的追求。调查显示,63%的学生买手机是为了收发短信,这意味着短信拉动了手机消费。

7.学生希望产品提供的好处: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所以学生都希望手机能给学习带来便利——调查中,72%的学生在“希望产品提供的好处”中选择了“能提供与学习相关的功能,如电子词典、学习计算器”,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也是学生所希望的。

(C)分析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

在对大学生获取手机方式的调查中,有512人是由家人购买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5%。自己买的580人,占51%;34人是朋友送的,占3%;来历不明的有11人,占1%,但购买费用来自父母或长辈的有1067人,占93.8%。看来厂商要努力开发能打动学生家长的新产品,让家长或长辈有更充分的理由主动给学生买手机。

三,学生手机市场的成功开发及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手机厂商如果了解学生买手机的主要目的和潜在需求利益,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手机功能上做一些努力,这样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会更容易赢得这个市场。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学生手机的概念(如图):学生手机是在功能上能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在外观上能为学生所喜爱,在价格上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在环保上对学生健康无害的手机。即一款具有时尚、实用、低价、环保等特点的手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学生手机。其产品的基本特点是(供参考):时尚:个性化的设计和功能搭配,时尚的款式和色彩。实用:电子词典(汉英翻译)、电子书(可下载)、超级短信、学生用计算器、笔记本(可存储公式或其他笔记)、智能时间表(定时、提醒)。智能中文输入、来电显示、电话簿搜索、闹钟功能、内置震动和铃声、和弦音乐、智力游戏等。便宜:3年保证使用寿命(更新快),更实用的功能组合,手机成本低;依靠小灵通设计,话费便宜真实。环保:手机发射功率极低,辐射极小,对人体无害,以保护学生的大脑,使他们的健康在未来取得成功。纵观整个手机市场,还没有真正针对学生的时尚、实用、廉价、环保的手机产品,所以学生市场还是有这样的市场空白。厂商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一定能获得大发展。

四。摘要

综上所述,学生市场是手机市场的一块大蛋糕,学生对真正的学生手机有着巨大的需求。作为经营主体,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客户是上帝,尤其是在买方市场。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不尽一切办法满足市场需求,那就是傻逼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只要有市场需求,就要尽力满足,让企业有活力,利益最大化。同时,我们知道“第一”比“更好”更好。创造一个新产品并在人们心中先入为主,比试图说服人们你能提供比产品创始人更好的产品要容易得多。人们对第一个印象深刻,但对第二个和第三个毫无兴趣。我们能记住世界上最高的山,但对第二高的山印象模糊。顾客永远是对的,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他们。只有尽可能满足他们,才能实现快速长远的发展。因此,任何厂商如果能率先设计、生产、推出真正的学生手机,就一定能在学生手机市场乃至整个手机市场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