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教学日常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的执行者,我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1。加强备课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衡量师德的主要标准。备课是教师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备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是教师最频繁、最繁重的任务。对这些工作是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丝不苟,还是处理起来漫不经心,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高尚与否的主要标准。要教好一节课,必须先备课,新老师如此,老老师也不例外。备课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有人会觉得我大学几年了,这些简单的中学知识不过是小菜一碟。我记得有个行话叫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不要说科技突飞猛进,很多新的知识就在眼前,等着我们去了解。即使是所谓的旧知识也有一个提高的问题。比如相关的文言文知识,退一步说,即使老师有条不紊的把课堂上所知道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学生也不一定能听懂。这是为什么呢?还有一个怎么教的问题,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教学艺术的问题,所以要想教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还必须仔细考虑教学的步骤和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备课。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是方法要对。作为教师,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中学教师的总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俗话说:教得好的人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教得不好的人辛苦付出事半功倍。第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第一,坚持课堂管理目标的原则。新课程坚持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强调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这次新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课堂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课堂管理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促进课堂成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在课堂上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鼓励和评价,都要努力为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课堂管理的成败也要用课程标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成长来衡量。由于部分教师忽视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在课堂管理中往往无所适从,失去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管理形式主义,部分学生上课自由散漫。第二,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旧式的课堂管理注重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只注重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和处理学生的消极行为,更注重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旧式的课堂管理过于死板,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在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学生只能戴着镣铐跳舞,无法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改要求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一是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的主体,在课堂管理中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新课程要求老师不能对学生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可以违反如下。新课程下,教师不应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削弱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平等首席作用,积极与学生沟通,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使学生自觉向老师学习,服从管理。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从一开始,教师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对学生的行为提出期望,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在课堂上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不可以接受的。针对这些期待,期待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确定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建立在发扬民主基础上的课堂规范无疑是开放的、灵活的,会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第三,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应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课堂管理也是自我管理,学生自己就是课堂管理者。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课堂管理将充满活力,师生互动将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将在课堂上真正得到促进。第三,注重流程管理。以前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注重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规训,忽视学习。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应注意的方面:一是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着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度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活动,并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适应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或者不知道如何去探索、讨论和从事活动。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有其内涵。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知之甚少,就会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活动而活动,一哄而上,随意采用,往往会出现课堂管理开放、水土不服,袖手旁观老师和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正确可行的途径是,教师要真正学习新课程理念,理解和把握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内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水到渠成。其次,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特定时空的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新课程下,教师应该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思维碰撞和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分析和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要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魅力,根据情况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示,并作用于全班,从而在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管理对策。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或避免课堂管理中的弊端,让课堂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第三,注意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管理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教师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时做到三精、三必、三消。认真安排学生作业的内容。工作内容设置必须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坚决杜绝作业的重复抄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认真批改作业,老师要及时准确批改,不要用?必须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同时,学校要求老师采取一对一批评的形式,把批改作业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老师要督促学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再改一遍。坚决杜绝教师错批现象。认真总结。善于总结工作会提高,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反思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所以学校要求老师建立错题记录,老师必须对学生常犯的典型题进行简单的登记、分析、归纳、总结,并记录在老师的作业批改本上。坚决杜绝教师的独断专行。为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典型的学生作业案例。第四,做好课后辅导和质量检测。首先,做好课后辅导。辅导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时刻做好优等生和差生。每学年开学时,每一位老师都要高质量地制定出尖子生和差生计划,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做到尖子生定时,差生随时准备,特别是对学困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学期末,学校通过学生座谈和家长问卷了解学生辅导的情况。其次,做好教学质量检测。质量检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及时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每个月底以月考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学校,由教导处及时分析总结,并按年级召集各科教师进行集中反馈。在反馈中,要肯定教师工作的成绩,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