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一夜寡妇
1931年,年仅35岁的谭寿林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在他死前,他对死亡没有任何恐惧,对年轻的生命也没有任何遗憾。他唯一关心的是未完成的事业,他深爱的妻子和他从未谋面的孩子们。当《你要去哪里》中的那一刻到来时,谭寿林给爱妻钱莹留下了最后一封信——“我们将永远在一起!
“我们会永远在一起”是谭寿林对钱莹说的最后一句话。他的身体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不会死,他会一直陪着他心爱的妻子,和她一起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谭寿林去世那年,他的妻子钱莹才28岁。得知丈夫被杀后,钱莹伤心欲绝。从此,她心中所有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都熄灭了,终身没有再结婚。
在接下来的40多年里,钱莹一直有一个崇高的理想,那就是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要把丈夫谭寿林的照片挂在房间中央。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35岁。不管过了多少年,照片中的谭寿林看起来仍然和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一样英姿飒爽。
1
“洪湖水浪,浪,浪,洪湖之滨就是家。”1959年,随着歌剧《洪湖红卫兵》的热播,足智多谋、勇敢不屈的女英雄韩颖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形象。
韩颖的原型,一个是贺龙元帅的妹妹贺颖,一个是新中国第一任监察部部长钱莹,1931。7月,钱莹来到洪湖地区,担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省总工会秘书长,领导游击斗争,成功配合红军的制敌行动。
几十年后,观看歌剧《洪湖红卫兵》的钱莹写下了这样一首慷慨激昂的诗,回忆起与战士们患难与共的血性往事:
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钱莹的真实经历是一部充满传奇的电影。她用一把剪刀反抗包办婚姻的刚毅,她与谭寿林感人至深的爱情,她在革命斗争中的大智大勇,她在监督工作中的无私。这些发生在她身上的真实事件,都让人感动。
1903湖北咸宁马桥镇小桥村,住着一户姓钱的人家。顾名思义,钱家是当地为数不多的富商之家。钱的生意鼎盛时,遍布汉口、荆州、潜江、咸宁等地。钱莹的祖父钱兰田经营沙市,他的叔叔钱焕廷经营潜江,他的父亲钱陈迅经营汉口。
可惜钱家的时运并没有持续多久。1904钱欢婷经营的钱江周吉四店失火,一夜之间所有财物毁于一片火海。汉口和咸宁的生意也受到影响,钱氏家族从此走向衰落。
钱莹出生于1903年5月。在她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她给家人带来了好运。她的父亲钱中了彩票头奖。钱莹出生后,全家老少都把这个粉雕的小女孩视为家中的幸运儿。钱莹和有着玉石背景的贾宝玉一样,在家中享受着独特而尊贵的待遇。
钱莹排名第四。虽然是女儿,但在家里的地位和男人一样,被称为“四哥”。的父亲钱,有一颗侠义之心。他在彩票中赢得的钱大部分用于救灾和救济穷人。剩下的都用来盖房子买地了,只有几千块钱给他的兄弟们。
家里几个兄弟对钱的做法意见很大。原来的兄弟、朋友、兄弟的家庭,变成了整天争吵不休,坐立不安。钱一怒之下去了日本,在东京学习编织技术,两年后回国。
钱莹8岁入私塾,最喜欢读唐诗宋词。她还学会了自己写诗。天资聪颖的钱莹比男孩对学习更感兴趣,从小就深受老师和长辈的喜爱。
当钱莹10岁时,她的父亲去潜江周吉重新开业。钱莹跟随父亲在潜江求学,从小随父游历,开阔了眼界,形成了独立的思想。她一心想自力更生,劝父母不要裹脚。
能把这样的女性送进学校,可以看出钱的思想是开明的,但他的道德伦理却是非常传统的。钱的女儿刚长大的时候,很多人来提亲。钱的母亲彭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为钱和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结了婚。
正在学校读书的张师傅上门试图指认。钱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见他。他母亲骂她不孝。被拒绝了的张师傅非常生气,从门缝里塞了一张纸来打击钱莹。上面写着:
看了这张纸条,钱莹感到极大的屈辱,更加痛恨父母包办的婚姻。她和父母讲道理,眼泪汪汪地恳求,就像她当初拒绝裹小脚一样,但她母亲仍然决心不断绝她的婚姻,而脾气倔强的钱莹拒绝这样的任命。她决定以死来拒绝她的婚姻。
当晚,年仅17岁的钱莹写下遗书:“发誓不再做男人的烟和茶”,然后突然用桌子上的剪刀刺向她的喉咙。血像水一样突然涌了出来,一直在观察女儿动静的母亲发现了异常。当她打开门时,她看到女儿倒在血泊中,她的母亲赶紧将钱莹送往医院,才捡回一条命。
看到女儿坚强的性格,母亲实在是被吓到了,不得不同意与张家断绝婚姻关系。钱莹从未为她脖子上的伤疤感到羞耻,而是把它视为她成功斗争的勋章。她从小就知道,只有战斗,才能打破枷锁,才能为自己赢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
1922年,钱莹,19岁,考入钱江女子职业学校。因为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校当老师。但是雄心勃勃的钱莹不想就此止步。她离开了家庭,依靠她的叔叔钱继续在武汉学习。钱是* * *生产党湖北党部的早期创建人之一,被誉为“红色教育家”。她欣赏敢于反抗的侄女钱莹。在钱的帮助下,考入了湖北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24岁的钱莹在湖北师范学院加入了* * *生产党。
同年,钱莹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钱莹脱离了该组织。为了找到这个组织,她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幸运的是,她很警觉,可以继续挽救局面。一天晚上,开了几天车的钱莹身心俱疲,于是她去了一个寡妇家过夜。当寡妇看到钱莹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时,她下定决心要把她嫁给当地民兵的首领。
钱莹知道寡妇是个贪婪的人,就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枚金戒指给了她,恳求她不要为了身为女人而自取其辱。据说这位寡妇心肠很软,于是她拿出一包衣服,让钱莹装扮成乞丐,继续赶路。
当他来到河边时,钱莹看到一条船,所以他急忙跳上船。当他进入船舱时,发现里面有无助的女人,她们都很悲伤,这引起了钱莹的警惕。
其中一名妇女告诉钱莹,她们是由熟人介绍到国外工作的。每个人都不开心,因为他们不想离开家。钱莹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艘黑船,人贩子打着工作的幌子贩卖妇女。为了不落入人贩子手中,钱莹趁人不注意,跑到船边,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河水湍急,钱莹很快就被冲走了。幸运的是,她被附近的渔民救起,没有死在鱼肚子里。
为了应付一路上的审问,钱莹拿出手帕,模仿木兰词写了一首诗,为自己编了一个悲惨的故事。老家有难,她跟着父亲出去走亲戚,路上遇到土匪。她的父亲被杀,她的财产被洗劫一空,留下她一个人四处流浪。
在火车上,钱莹被询问,因为她没买票。她拿出手帕,上面有一首诗。站长看了之后,很欣赏她的才华,也很同情她的生活,就放了她。历经千辛万苦,钱莹终于在香港找到了一个组织。
2
1928年,钱莹被派往上海担任总工会书记,时任中华全国海员联合会秘书长的谭寿林是她的直接上级。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钱莹在上海和谭寿林以夫妻的身份共同生活和工作,但她没想到两个优秀的年轻人互相欣赏,很快从“假夫妻”变成了真正的伴侣。
谭寿林比钱莹大七岁。1921出生于广西贵港潭岭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秋加入* * *生产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短短两年内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受非人的折磨,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
钱莹坚决拒绝嫁给她不喜欢的人。与普通女性不同,钱莹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追求的男人,绝对不是母亲给她找的那种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家庭。
谭寿林是北大的高材生,是百折不挠的革命骨干,是狱中不怕生死的“幸存者”。他坎坷的经历和“断头取头,风吹帽”的大无畏精神,深深触动和激励了看起来瘦弱娇小但工作能力过硬的钱莹,深受谭寿林的赏识。
钱莹会写诗,她靠写诗躲过一劫,而谭寿林会写小说。出狱后,她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部自传体小说《囚徒的生存》:
钱莹和谭寿林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宋林路的“宋林服装店”。谭寿林的身份是店铺的老板。在谭寿林眼里,钱莹穿着剪裁得体的旗袍,挎着绣有白猫图案的布袋。这只“白猫”是他们事先约定好的联合代号。眼前的女人看起来美丽优雅,但她做事的风格就是力量,谭寿林的内心不禁被触动。
谭寿林亲切地称钱莹为“阿英”,钱莹听后觉得很亲切。她和其他人一样叫谭寿林“大寿哥”。两个人刚认识的时候难免会像夫妻一样合住一个房间。钱莹建议她睡在书房,谭寿林睡在大床上。如果有人来检查,就会说她老公有肝病,夫妻要分房睡。
在长期的交往中,钱莹和谭寿林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是逃不过大家的眼睛的。1928,1928年2月,钱莹和谭寿林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这一年,钱莹25岁,谭寿林32岁。
这对新婚夫妇一天不见面,如隔,但钱莹和谭寿林刚结婚三个月,他们就被迫离开了。钱莹被安排到苏联东方大学学习。虽然对她恋恋不舍,但谭寿林坚决支持她去苏联。
临别之际,谭寿林买了两个笔记本,两支笔,夫妻各留一支,以表心意。谭寿林和钱莹同意定期给钱莹写信。为了安全起见,没有什么特别的,钱莹不必回复。在钱莹留学苏联的两年时间里,谭寿林给她写了130多封信,平均每周写一封。鸿雁送书寄相思,谭寿林的关心和鼓励让远在他乡的钱莹一点也不觉得孤独。
当她到达莫斯科时,钱莹很快融入了新的学习环境,但不久钱莹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小生命,是她与谭寿林爱情的结晶,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珍贵礼物。钱莹非常高兴,但是不断增加的学习任务又让她担心起来。孩子刚出生,她就要忙着学习和照顾孩子,一点也顾不上。
因为她太累了,孩子在足月前早产了。钱莹别无选择,只好把孩子交给苏联托儿所抚养。1931年,国内革命风起云涌,钱莹听从组织的号召,启程回国。钱莹很高兴终于回到了祖国,见到了阔别两年的丈夫,但想到回国后严峻的工作形势,她不得不把女儿留在苏联。这种骨肉分离让她肝肠寸断。
回国后,谭寿林和钱莹被安排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临行前,中华全国总工会突然被敌人摧毁。谭寿林决定留下来收拾残局,让钱莹先走。没想到这是永别。1931年4月,谭寿林被国民党上海警政署逮捕。1931年5月,谭寿林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今年,钱莹和谭寿林结婚刚刚三年。这三年,他们“相处不过百日”,连一张夫妻照片都没留下。当钱莹得知丈夫去世的噩耗时,她悲痛欲绝。她下定决心不再结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完成谭寿林未竟的事业。
谭寿林牺牲后,无论谁再向钱莹表达爱意,她都拒绝了。她一直珍藏着谭寿林的遗物,带着丈夫留下的怀表,工作室里一直挂着丈夫的照片。每当她想念她的丈夫时,她就写一首诗来表达她的想法。
钱莹到达洪湖地区后,担任湘西、鄂西革命根据地总工会秘书长,领导工人运动。1932年5月,红军向香河北岸转移时,川军范绍增部一个旅占领老龙口,企图侵占洪湖中心区,仅红军一个警卫团留守。寡不敌众,钱莹奉命带领一支游击队绕到敌人背后,给他一个突然袭击,让他措手不及。红军主力抓住机会前来救援,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1933年,钱莹在江苏省委妇女委员会工作时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钱莹成功领导了多次绝食抗议,迫使监狱当局承诺改善条件。敌人想用苛刻的条件和残酷的折磨迫使钱莹屈服,而钱莹却像谭寿林一样在刀尖上跳舞,用精神上的胜利战胜肉体上的痛苦。
在黑暗局促的监狱里,钱莹用头发和脱下的袜子在衣服上绣上梅、兰、竹、菊,用指甲和发夹在墙上刻上她最喜欢的诗句,用一个大碗对着监狱门上的通气孔深呼吸,在房间里跳、踩、做操。敌人看到钱莹在高压下依然精力充沛,毫无办法。
1937“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了第二次合作,钱莹终于出狱,结束了四年艰苦的监狱生活。
1954年,钱莹担任新中国第一任监察部部长。因为她的公正,她被昵称为“包公”。她的严格从自己做起,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正则立,逆则必反。你怎么能正直?”
有人给送来一篮子筷子和其他炊具,通讯员李替她收下了。等回来,严厉批评李:“谁叫你收的?”谁让你拿的。你赶紧发!”送礼的人不得不把这些炊具拿回去。
有一次,一个亲戚去北京请求钱莹给她安排一份工作。当不在家时,李安排他住在组织部的招待所,并要求办公室买一张火车票让他回家。回来后,他严肃地批评李不该用公款接待这个亲戚:“他这么年轻为什么不安心农业生产?”别人做了什么,他就应该做什么!我们必须在农村老老实实地工作。"
有人在钱莹的家乡犯了法。我找到了钱莹的母亲,希望谈谈目前的情况。我妈知道钱莹一直坚持原则,不能乱开口。当她终于谈到这个话题时,她立刻打断了她妈妈。她教育母亲说:
1951年,钱莹托人打听女儿的消息,才得知她与谭寿林的爱情已经结晶,留在苏联的女儿早在20年前就已经去世。1959年,在谭寿林牺牲28年后,他的著作《囚徒的生存》出版了。钱莹心情烦躁,写了一首诗《重读《囚犯的生存》。虽然经历了无数磨难,但谭寿林并没有把生意做完。她终于为他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