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乡村老师不想当班主任?
班主任在小学教育管理和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2015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教育研究联盟发布《全国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称,城市、城镇、农村教师满意度指数依次下降。有研究表明,在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中,班主任成为重灾区,超过一半的班主任主观上不愿意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乡镇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县市区班主任。
这些现象与笔者多年的实地调查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乡村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呢?他们自己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去年5月,笔者在中部某省的一所农村初中呆了半个月,结合之前的调研和积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蔡溪中学位于中部省份康宁市(县级市)的城乡结合部。其所在的蔡镇有15个行政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当地商品粮的重要产区之一。镇下辖另一所初级中学,即平水中学。近年来,由于学生规模急剧下降,现已与小学合并,形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00余人。
为了稳定初中生源,康宁把六年级统一归初中管辖,所以当地初中是四年制。蔡溪中学也不例外。2014年,蔡溪中学有460名学生。随着中考均衡生源政策的加强,农村初中学生数量略有回升。2017年,蔡溪中学有500名学生。目前,蔡溪中学有30多名教师,大多数年龄在35岁以上,他们都有大学学位。有师范第一学历的,也是新世纪之前老师范的毕业生。
农村学校不时会因为老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学校领导亲自担任班主任,蔡溪中学也是如此。这个学校有11个班,但有4个班的班主任还是学校领导成员——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工会主席、政教处主任、电教站站长。除了学校事务的分工和兼职班主任的工作,他们四个人还要承担相当大的教学工作量——每周8到10节课,其余班主任和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大约是每周13节课。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当班主任会有一点补贴。在笔者的实地调查中,蔡溪中学的一些教师也认为,班主任这个职位“非常善于训练管理能力”,“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地位比其他学科的老师更重要”。
但现实中,班主任这个岗位却成了“烫手山芋”。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