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师下乡活动综述
送教师下乡总结1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到农村学校,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师职业的均衡发展。
20xx年,在侯马市教育局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送教师下乡活动。详细情况概述如下:
第一,实现了师生双赢。
送教师下乡活动为农村中小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前沿的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侯马五中的英语老师张军领去高村中学上英语课。课后,高村中学的老师们普遍反映,张老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很高,表达清晰准确,感染力特别强,对他们很有启发。他们决心像张军领先生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和高超的技艺赢得学生的认可。然而,张军领老师说这次下乡也很有收获。高村中学的条件那么艰苦,高村中学的老师却一点怨言都没有。他们在这里辛勤工作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的工作态度值得学习?
第二,提高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很多老师对示范课持怀疑态度,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派老师不受条件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都能上好课。参与上课的老师们真正体会到,不要一味抱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冯,化学老师,是一所私立学校的老师。虽然乐安学校条件比较差,但是她的班级一点也不逊色。当她的班级在张村放映时,大家惊讶地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班级。它的专业水平并不比公立学校差,甚至更好。它的语言、简洁、准确和专业性令人钦佩?
第三,派遣教师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师下乡活动架起了校际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指导,拓宽了教师的课程视野,教师学会了思考,教研意识蔚然成风。
刘晓展老师在课后反思中写道:“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的难题对学生来说太难回答了。
对回答失去信心;容易学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很枯燥。只是那些学生在解题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能通过努力解决的问题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我发现村里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于是我及时调整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情,敏锐地发现并灵活设计一些难度较大但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师生合作突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学习,探索更适合学生自主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享受学习,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第四,送教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师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使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潜心于文字,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和科研的热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使教师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改变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数学学科的李杏老师,以尊重孩子的个性,激活孩子的思维而闻名。她给六年级送了一节“比例的应用”的课,给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孩子知识的形成过程。旁听者都唱到:“在邢老师的课堂上,分不清谁是学困生。”教师总是把孩子推到主人的位置,给孩子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这次送教师下乡,为广大乡村的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观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师下乡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最方便、快捷、有效的培训方式。
在送教师下乡的过程中,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面对这些差距,我们觉得自己做的很少,要做的还有很多。下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下乡力度,把更多更好的老师送到学校,让城里的老师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提高。
送教师下乡活动总结2根据市20xx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我校承担了市科研所开展的送教师下乡工作。为了使本次活动有效、高效,活动双方达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原则,学校高度重视。一是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从全校各学科中挑选最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送教老师,于9月27日、28日凌晨5点出发,由杨校长亲自带队,驱车前往讷河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了完成规定的课时,我们还结合教学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讲座。同时,我们还带来了60多本各学科、各年级的校本教材《经典阅读》和《学问》,受到讷河市教师的好评。无论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都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广大乡镇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认真准备,高度重视
为加强送教师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首先结合派出学校提交的培训需求调查表,对课堂教学中最困惑、最迫切的问题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本学期送教师下乡的具体形式、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在确立送教形式和内容的前提下,确立参加“送教下乡”教师的具体人选和要求,同时要求教师苦中作乐,精心设计教学,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精心准备教具和学习工具,注重技能、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确保送来的每一课都能被广大乡镇教师所学所用。派遣教师还考虑到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每节课都是按照有课件和没有课件两种情况来准备的。同时,由于两个不同学校的教学进度不同,派出的老师根据各个学校的进度备课。每个老师相当于准备了四节课。为了让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们提前印好了。因为物理有实验内容,所以刘雄姿老师从实验室准备了十多套实验设备,每一套实验设备都经过了事先的仔细检查,确保在课堂上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校领导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多次召开预备会议,为送教师下乡活动有针对性、有步骤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特色展示* * *与改进
九月二十七日上午七点,四十五中一行在校长杨的带领下,来到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受到了培训学校王教发副校长的热情接待。稍作休息后,我们立即赶往第一教学点——讷河市永丰中心学校。进入校园首先看到的是宽敞整洁的操场,干净的教室,热情的老师。交付老师赶到后,没有休息就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几位老师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了教学内容,试图让课堂收到最好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几位老师展示了四十五中教师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四个科目上的教学水平。同时,结合我校实施的“问学案”教学模式,尝试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沉闷的课堂气氛在乡镇学校的课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乡镇学生在与城市老师的对话交流中机智起来。
第三,课堂讨论,城乡教师对话。
课后,几位老师和派校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课例学习和互动讨论。几位派课老师先说说自己对这门课的设计思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讨论既务实又有效。我校语文组市级骨干教师赵睿老师获得了上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赵老师深厚的语文功底,灵活机智的课堂驾驭能力,对学生极强的亲和力,给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大家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英语专业的杨毅老师给所有听课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一致认为杨老师素质好,课堂活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高一学生可以利用图片、声音等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青年数学高级教师刘琼先生担任该校初三毕业班班主任。(为了让这次下乡活动更有成效,学校选派了两名初三老师。)讲座结束后,老师们一致认为,刘老师的《一机能》讲得详细、深刻、严谨、规范,同时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独特。物理老师刘雄姿老师是我们学校物理组的组长。她准备的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为了让物理课更有效果,刘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带到了派位学校,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们听课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们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实验设备,第一次做实验。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它,更愿意学习物理。看着同学们好奇的眼神和淳朴的笑脸,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此行的意义。讷河的几位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农村学校缺乏硬件设施和实验设备,给实际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学生和硬件并不是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只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精心处理教材,学生的主观思考和对学生的信任也是可以成功满足的。关键是要去思考,去尝试,去改变,去实践,进而产生积极的课改意识,形成浓厚的教改氛围。老师们与侃侃对话,就教材解读、教师教学环节、自身收获与感受、个人思考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讨论气氛热烈和谐。而几位老师也留下了彼此的联系方式和以后* * *教研的想法。
第四,专题理论讲座与送班下乡紧密结合。
专题理论讲座的目的是集中解决乡镇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下午,老师们分别做了题为“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谈初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自制“数学笔记”——学案”、“重视校本教研加速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因为授课教师是我校一线教师,又是市、区级教学骨干,他们不仅对新的教学理论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且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和改革者,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经验,尝过这种转化过程中的艰辛。所以他们结合这些课在专题讲座上讲的东西,是有地域性的,有针对性的,更贴近乡镇中小学教师的需求。讷河市教育局副局长方恒如做了重要讲话,切中要害,语重心长。既阐述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又谈了此次活动的亮点,并对今后的教研工作和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了讷河市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上,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王教发副校长对今后的教研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9月28日,我们驱车一个小时左右来到了讷河市六合中心学校,这是一所小学和中学一起的农村中学。根据永丰中心学校的教学情况,我们对这一天的教学内容和授课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更加实用,授课更有针对性。
动词 (verb的缩写)收获与反思
“送教师下乡”活动从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角度出发,以乡镇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先进理念的教学实践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取专题讲座、示范课、城乡教师互动讨论、结对帮扶、城乡互动交流等方式,在各种活动中,乡村教师和城市学校教师一起听课,一起听课评课,一起参与教学研究,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之前的送老师活动相比,这次工作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送教师下乡”工作让骨干教师深切感受到了乡镇教师的淳朴和真诚,以及他们的敬业和进取精神,让城市教师得到了锻炼和进一步充实。也丰富了所有送课老师和被教老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无论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把握,对教学规律的运用,对新课堂的掌控,都得不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教师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力量,实现了城乡教师的优势互补和共赢。
回顾“送教师下乡”的工作,感受收获,我们也在积极反思。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城乡互动和改善的长效机制。因此,在下一阶段的派教师工作中,我们将在学习和实践中了解和解决以下问题。
反思一:城乡知识差距依然存在。如何利用我们学校现有的知识?
用更好的资源缩短城乡教学差距,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反思二:送教师下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城乡学校的互动交流还是要继续的。借助派遣教师下乡的平台,与派遣学校建立长期沟通,增加双向教学和互动讨论活动。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该充分利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能动作用,做好与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互动沟通。我们将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教师下乡活动综述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克服简单的问答式,积极探索运用观察、讨论、实验、感悟、表演等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球队得到了锻炼,新秀脱颖而出。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如实验小学的苏春建、第二小学的凌阿丽、第三小学的、、小学的魏、马池店小学的常金芳等。他们的课更生动,更贴近课程理念的要求。一方面说明这些新老师没有被打上旧教学方法的烙印,另一方面说明年轻老师愿意学习,进步很快。所以,我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同时也看到了“老教师”面临着新观念的挑战。
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1.有的教学专家不会说课,把说课等同于讲教案或教学过程;有的老师提交不规范的教学设计,有的甚至提交教学记录;有的青年教师对教材把握不深,对教学理念研究不深,只注重形式,花样多,内在少;有些老师的教学反思是空洞的,回答是不着边际的。
2.一些兼职教研员不能“以高明的理论说服人,以精彩的案例感染人”,是全面的、笼统的、没有价值的。
送教师下乡活动总结5篇送教师下乡活动总结5篇
3.个别学校无法组织教师抓住机会积极参与观摩讨论活动。
总之,此次活动的开展,在广大教师中掀起了学习和使用课程标准的热潮,营造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氛围,优化了教育教学,对我县的教育科研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送教师下乡总结4我很幸运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旬阳初中语文“送教师下乡”学习活动。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普通教师,我从这次培训活动中受益匪浅:
第一,注意上课。听过专家的讲座,被讲师独特的教学理念所吸引。听了邱军老师的两篇散文《蝉》和《贝壳》,思维真的发散了,困扰我很久的“两课一课”的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邱新颖的教学设计让我耳目一新。容量虽小,质量却很高。这种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让我深受感动。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会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吃透课文,做到优化设计,上课精讲,减轻学生负担,让我的课高效。
第二,总结反思,我改进了这次训练。每堂课,我都认真听讲,认真记录讲课内容。课后也写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
从吴的《李世豪》、梁、傅的《三峡》、周的《承天寺夜游》等作品中,我体会到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应特别重视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本书读一百遍,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意思,一些优美的文章和著名的文章也要尽量让学生背诵。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翻译,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在此基础上,该替换什么,该删除什么,就删除什么,这样才符合现代中国人的习惯。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背景,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适当指出,会很有助于学生理解;注重文言文知识的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词汇积累外,还应适当渗透其他文言文知识,如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虽然有些知识不是初中的必修内容,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在教学设计上应该有意识的渗透。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也认识到,未来的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教师,而不是“教师”。我们教师要想从“教师”转变为科研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给自己充电,消除职业倦怠。因为我们是搞教育的,面对的是一群充满求知欲的孩子。教育好他们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大家都知道,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要有一桶水。同时,教师要想成为研究者,就要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及时把自己的经验写进论文。不能脱离教学实践,需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教科书中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第三,积极讨论,我进步了。本次讨论严格按照自主备课、集体打磨、微课展示、组内互评、形成方案五个流程进行。为了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陈总还对活动讨论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每节课之后都有讲座和小组讨论,让我感觉“天高云淡”,在感情的交流中进步。
组长组织了一次研讨会,大家对每一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真诚的意见和建议:有的说课堂教学不应该流于形式,应该注重效果;有人说“沉默”现象是老师备课技巧不到位,问题设计太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要先稳住阵脚,再慢慢引导他们学习;质疑要全面,鼓励评价要真诚,人文关怀要充分体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展合理的想象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从这次讨论中获得的感悟是深刻的。所以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达不到的。所以我想说,没有讨论,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谈不上开阔视野,更谈不上提高专业技能。通过观察我,我充实了自己;因为讨论,我取得了进步。相信通过顶岗实践,我会把自己的见解运用到一线教学中,然后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四,下次国训,我还会再来。总之,这次培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重大,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语文不仅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今后只要有机会,我会积极参加“国家培训送教师下乡”等观摩、讨论、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