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协调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下是我关于中学环境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摘要:由于人类一系列不合理的生活行为,如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滥采等,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生物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就生物教学而言,教师的以身作则,普及环境教育,必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起到关键作用。本文论述了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环境教育环境保护

2009年6月5438+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大会签署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行动的新协议。联合国会议的前身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那次峰会的目的也是为了协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需求的相关行动计划。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主导学科之一。在人类物质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生态污染日益严重、矿产资源不合理开采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生物科学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在全社会培养最广泛的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下面,笔者就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结合相应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也是学校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在中学的各类学科中,生物课程无疑是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因此,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渠道,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认真研究和充分发掘创新教学内容,在平时的备课和教学经验中找出与环境教育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结合一系列生物基础知识和相关基本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相应可能涉及的环境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讲解环境教育内容。比如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我们可以把植物光合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等方面的功能,与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城市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结合起来。退耕还林?用什么?退耕还牧?导入学生的意识。在了解环境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把握知识的结合点,及时扩展内容,而不是盲目的照本宣科;二、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要求,把握环境教育在生物课程中的渗透?体重?即要把握好环境教育内容在生物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和渗透度,避免因过分强调环境教育而在教学内容或教学重点上本末倒置;第三,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时要注意方法的灵活运用,提倡启发式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觉性,而不是教师的强制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环保等兴趣小组活动。

课后生物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生物园区建设,组织成立环保兴趣小姐等实践组织或小团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培育各种植物,饲养小动物,经常进行一些小型的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巩固和发展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将一些活动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引导和讲解。比如学生在观察池塘中鱼的生活方式,研究鱼的生理结构时,可以适当插入一些环保问题,比如向池塘中倾倒垃圾会对鱼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会对鱼的生理特性产生什么危害。这样一来,一是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主动兴趣,二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三是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这种以实例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能以其强烈的现实冲击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为他们日后形成良好的环境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老师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去参观市区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或者带学生去郊外感受大自然。以浩瀚的大自然为课堂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倾听、触摸、嗅闻、感受自然,积极发挥个人探索自然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与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自觉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深入当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环境污染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通过不同地方不同环境场景的对比,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气候、空气、水、土壤息息相关,破坏环境无异于自毁美好家园,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利用环境保护节日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每年都不乏环保节日,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中国植树节、中国爱鸟周等相关节日。我国颁布的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有: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学习这些节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定期举办相关主题的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讲座或征文比赛;还可以利用主题黑板报和宣传栏进行全校宣传展览,普及和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第三,结论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公共道德意识,自觉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遏制当今世界环境日日益恶化的形势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保护与相关生态知识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青少年开始,广泛建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概念。让学生树立环保信念,自觉养成环保习惯,让?关爱地球,珍爱生命?成为全社会的目标。

参考资料:

胡朝霞,刘雪山,黄舒骏。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2,(1)。

[2]何丽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6,(10)。

[3]王淑芳。论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学术周刊,2010,(12)。

[4]严·。浅谈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N]。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3)。

[5]何伟。浅谈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农村中学环境教育应该走的方向,即建立自己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33.5文献识别码:A文号:1671-1297(2008)10-046-01。

从2007年9月起,笔者开始对甘肃省静宁县仁达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即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对相关教师的访谈,以及笔者平时的观察,了解静宁县仁达中学地理教育实施环境的基本情况。

第一,教师。

通过对高兮妍、赵安国、郑建明三位地理教师的访谈和作者本人的客观评价(作者也是静宁县仁达中学的地理教师),我了解到:

(一)环境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我们学校有四个高中地理老师,没有一个是地理专业毕业的。其中,高兮妍的专业背景是文秘专业,赵安国的专业背景是中文专业,郑建明的专业背景是政治专业,只有作者是环境科学专业。采访老师后,我了解到他们缺乏关于环境的知识。都是文科出身,很多环境问题不太了解。他们不能准确回答一些学生提出的环境问题。在环境教育中,他们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总结和综合。其实很多问题他们还是很迷茫的。

(二)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静宁县是甘肃省著名的教育县。近几年本科人数1000多人,可谓教育硕果累累。但是在这里,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非常关心学生的升学,老师的压力也很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教师的教学目的转移到了学生的升学上,于是教学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考试上,素质教育自然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环境教育本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但这种认识的缺失或偏差使得环境教育在这里被忽视了。在采访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环境。然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的教学侧重于地理课程,很少关注环境教育。他们只教课本上出现的、必须教的内容,但很少在这些课程上给学生留作业。他们觉得环境教育不是很重要,涉及较少。即使遇到环境教育的话题,他们也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教授。

第二,学生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环境知识和意识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具体表现为:

(一)环境知识不完整系统

学生的环境知识不全面,不系统,表现在:1,概念模糊。问卷中涉及的环保知识术语,没有一个是所有学生都懂的。2.知识不全。比如环境教育中经常提到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森林面积都是未知的(虽然大部分学生还是知道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这说明知识上有很大的漏洞。

(B)环境问题不够全面。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全面,另一方面忽视了自己家乡的具体环境问题和措施以及自己生活中的周边环境问题。如果同样是中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学生对水污染的认识比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差,对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土流失的认识相对更差。学生意识到中国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不知道哪个方面严重,更不知道身边运行的环保措施。很少有学生注意到他们生活的环境中的任何环境问题,例如校园或社区。

(三)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不够积极。

面对我认为很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找借口,或者放任不管,或者尝试一点。面对与环保相悖的行为,你是坚决制止还是自以为是?无辜?而内容,还是只管好自己的事,还是随它去吧。例如,面对白色污染,70%的人有借口仍然使用塑料袋;面对废电池的危害,76%的人视而不见;面对堆积如山的垃圾,除了?无所谓?然后呢。不支持,太麻烦?除了人,还有22%?垃圾没有分类,废弃物却被利用了?;面对满仓实验室和机房抽屉里的垃圾,15%和47%的人是正义的?无法忍受和?我不会在那里留下任何垃圾?只是,只有7%的人?自己不做就阻止别人?;在群体活动中,15%的人只想拿自己的垃圾,不管别人留下什么;对于实验室、机房抽屉、地上的废纸,51%的人只表示不会在那里留下任何垃圾。

(D)缺乏环境责任

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只停留在口头上。有82%的人认为环保人人有份,而只有8%和13%的人?非常喜欢?然后呢。愿意把你的一部分零花钱用于环境保护。更别说,还有人不愿意把自己的钱和父母的钱多花在环保上。

(五)环保行为缺乏自律

很少有学生表现出积极的环保行为。在调查为了避免造纸对环境的巨大压力而节约纸张的行为时,除了?不懂?然后呢。不想知道?除了75%的人,75%的人需要被提醒节约用纸。为了环保减少电池的使用,44%的人还需要老师的要求。47%的人在维护校园、教室、实验室、机房卫生方面有纪律。调查结果和学生平时的观察结果都证明学生在环保方面缺乏自律,说明学生与环境和平相处的能力有待发展和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开展环境教育。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的教育目标扭曲,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扭曲,最后的结果是教师不重视。学生环境意识差,原因是教师教育不够,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对环境问题缺乏敏感性。因此,不能积极开展环境教育。

此外,与城市不同,农村地区有其特殊的环境问题。对于当地特殊的环境问题,课本上没有,所以学生在学校没有学过相关知识。可见,只有国家课程,没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又一大缺陷。因此,各地区和农村中学也有必要建设自己的环境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参考

【1】杨振强。环境意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黄天美。浅谈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J].贵州教育,2006,(9)。

浅谈中学环境教育教学第三部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化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境化学渗透法

一,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蓬勃,同时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严峻的环境危机使我们意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教材中有不少章节涉及环境保护,详细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成因和危害,特别指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写进教材,融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了解环境状况,自觉参与环保活动。在化学课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可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化学实验中的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保护环境,从教室和实验室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有?废气、废液、废渣?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环境行为习惯的好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化学实验。近年来,实验次数增多,药物用量增加。化学实验要努力让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讨论和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人和环境的污染。有些废物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变废为宝。高锰酸钾产生氧气的残渣可作为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渣也可作为钾的显色反应或作为花木的优质肥料,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养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优秀品质。微型实验是目前国际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其操作技术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得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在微型实验中,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很少,可以将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微型实验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即减少药物用量,减少?三废?排放)。因此,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微型实验仪器、环保实验、实验无害化研究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改进污染实验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演示污染物排放实验的规范性。

2.通过多媒体和视觉教学建立环境意识。

学习环保这一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画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而且水色发黑,河面布满死鱼,赤潮现象,人喝了污染的水得了严重的皮肤病。今天,人们疯狂地砍伐森林,任意开采地下矿藏,乱施化肥和农药,倾倒有害的工业废水。地球表面布满了洞和疤痕。乱砍滥伐、乱采滥挖、森林消失,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世伟同学直观地看到,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直接威胁着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再放一组图:经过政府投资的化学生物法治理的五道公园,河水清澈,景色宜人。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美好的环境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也愿意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并在今后运用化学知识做更多的环保工作。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已经根植于学生头脑中,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3.利用研究课题激发自觉参与的意识。

将环保知识渗透到课内课外,从学科课堂教学渗透到更具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层次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是更理想的策略。在教学中适当安排研究课题,可以使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比如,探讨这个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学生写了《水资源污染与浪费》,收集了很多资料,调查了很多数据,走访了环保部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研究项目不再是负担,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贯穿整个研究过程。每一步进步都让学生兴奋,从而激发他们自觉参与保护环境。

4.组织环保专题,丰富环保知识。

环保专题讲座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也是开展环保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定期举行?环境与化学?知识讲座。环保讲座的内容与课本有关,如空气的构成,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的作用和破坏臭氧层后的危害,介绍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和工厂污水排放,分析当地一些工厂污染环境的处罚案例。充分利用学校公告栏展示环境化学科学常识。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讲座,学生会愿意听,容易接受。

5.加强化学课外活动。

学生环境意识和观念的提高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化学实践活动和环境知识竞赛,制作化学与环境黑板报,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等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中学化学的环境教学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实际接受能力和当地环境问题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判断和处理污染的能力,具备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了解主要环境因素,具备初步认识和评价环境的能力,为我国的环境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1]戴淑贵。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夏诗艺。从学科渗透到研究性学习[J]。环境教育,2003,36(1):11-12。

[3]张玲。一系列环保教育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J]。环境教育,2003,36 (1) 41。

[4]张智峰。浅谈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235 (3): 20-21。

[5]吴兴。化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6]刘江田。新课程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实践研究——初中化学,2006.2。

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推荐;

1.环境教育论文

2.初中环境教育论文

3.中学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4.幼儿园环境教育论文

5.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6.浅谈化学教育的教学论文

7.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