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玉海回民中学

我是张旭中文,想和你探讨一下问题的本质!

首先我需要明确一点,我是西吉县回民中学的退休语文老师。

其次需要强调的是,那里的人不叫山民,自古以来也不这么叫。

再次,西吉县目前有49.6万人,回族28.8万人,占58%,是宁夏第一大县。

第四,西海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和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没什么区别。

第五,目前在西吉县,除了高速公路,每个村都有硬化沥青或水泥路。

六是西吉县19个乡镇295个行政村7.4万户、365438+6000名农村人口喝上了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9%。

第七,西吉县农民都住红砖红瓦房,没有一间土坯房。

第八,西吉县每年有1,000多名学生考上一本二本。

总之,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西吉县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相信未来会更好。

《山海青》讲述了一个发达的东部省份帮助落后的西部省份宁夏,* * *在银川市西南永宁县贺兰山脚下的戈壁滩上开发建设了宁敏镇。

故事中的西海固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特困西部地区之一(甘肃河西、宁夏定西和西海固)。当时属固原地区,辖固原县、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靖远县、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黄土丘陵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至600毫米,春旱年年有。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有800多万亩旱田,占农业人口的近90%,回族人口的70%以上。由于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地主要农作物以小麦和土豆为主,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全靠自然降水积累解决。

在此背景下,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闽宁合作在永宁县玉泉营农场边上开发建设了异地移民搬迁区。起初,它被称为宁敏村,周围的村庄包括玉海村和元隆村。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来自西吉县,当时是西吉县的一个派出机构,所有管理人员都是西吉县派出的,由西吉县直接领导。这也是宁夏第一次普遍的易地移民。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要求,所有移民村都被划为属地管理。宁敏村也无一例外地划归永宁县管理,前期人口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后又增加了宁敏镇。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福建和宁夏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力和人力,现在已经成为永宁县最具活力的乡镇。

原来的西海固,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支持下,25度以上的坡全部还草,大山深处最不适宜居住区的村民基本都通过搬迁或移民的方式搬迁到了引黄灌区各地。宁夏自治区是一个移民撤离区,通过生态治理工程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并随着退耕还草和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将过去的坡耕地开发改良为水平梯田,保墒集雨旱作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如今,这里的农业与30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多元化。肉牛养殖、凉菜、小杂粮、土豆是这里的主导产业。2020年,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将比上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西海固地区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向生态发展的转变。5438年6月+2020年2月,宁夏宣布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如期实现脱贫。

2021,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宁夏西海固地区必将在近两百万各族儿女的艰苦奋斗下,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当然,我只是作为一个“山民”还没有搬出去,不知道这个“山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国家政策是把特困贫困村民纳入搬迁(扶贫移民),搬迁到条件好的平原地区(戈壁滩)。当然,再好的条件也不是给外地人的,早就被当地土著占据了。

1999年中专毕业后,我回到固原市彭阳县白岔村,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村人”,有了城市户口。感谢党,我们有了通往县城的柏油路,到彭阳县城只要十几分钟。

近几年也结婚了,有了两个儿子。因为村里教学质量差,我找人把两个男孩都转到了县城的小学。因为我有城镇户口,所以申请了县城的廉租房。我爸爸平时看着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我夫妻在老家务农。

虽然是在山里,但是近几年退耕还林,植被恢复的特别好,漫山遍野都是绿色。桃花杏花盛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香。彭阳县政府也因地制宜推出“山花节”。气候变了,雨水多了,改变了以前对天气的粮食依赖,提高了收成。“变坡为梯”把原来的耕地变成了一片平原,大型收割机也能发挥作用。

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生活越来越好。

宁夏南部山区,靖远县、彭阳县、西吉县、海原县都位于山区。他们靠天吃饭,没有树木,没有水源,草原等自然条件差。他们需要搬迁到黄河可以灌溉的四川地区,但是搬迁的地方也很苦。到处都是黄沙,没有树,没有灌溉渠。土地需要慢慢养起来。工作靠近自治区的几个工业区,基本都是重工业和耗能污染。事实上,国家已经尽力帮助人民致富。移民搬迁是一件大事。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山区人口迁往宁北。毕竟有水浇地,干活方便。比起大山,人生会上一个台阶!!

当然有很多。我在宁夏西吉县教书。还有很多人没有搬走。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这里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家庭养牛羊增加收入,玉米秸秆全部碎成饲料。

还有很多,之前的搬迁主要是针对恶劣的地理环境,也有不适合生存的危房和窑子。然而,仍然有许多家庭在城市化后,他们在山里的房子是空的。大部分在城里,也有年轻人外出打工,把老人留在家里。特别困难、急需搬迁的基本都搬了,剩下的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越来越好。宁夏地方小,人口少,政策落实相对容易。

如果你觉得是住在山里的人,那我来回答你,连没搬出来的都脱贫了,而且在中国* * *产党的领导下,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是的,把分散在山里的人迁到附近的乡政府(还在山里),或者把山里的人迁到四川(就是两山夹着一个很平均划分的山谷),住宿相对集中,再盖一个好一点的房子,整体规划通了水。

有,但一开始是转移到条件特别差的公路、水利、地质灾害,然后转移到三北防护林,然后就是劳工移民。现在几乎不可能搬了,没搬的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路通水通。

当然有!

首先,电视剧《宁敏小镇》。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宁夏自治区西海固各族人民接受福建省对口支援的故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通过搬迁、治沙、艰苦创业,把一片惜阳失石的“干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黄金滩”。

其次是Xi·顾海。西海固不是一个标准的行政区,是指宁夏自治区南部,包括固原地区的西吉县、海原县、沽源县、靖远县、隆德县、彭阳县和同心县的部分地区。它已被联合国粮食发展署确定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山高、坡陡、干旱少雨为主要特征。据说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里70%的人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人畜喝的都是苦咸水。

再来说说西海固的变化。西海固的贫穷,不仅仅是因为土地贫瘠,更是因为它的闭塞、原始的生产方式、落后的科技文化。然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饮水困难。由于雨水稀少,当地生态资源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极端气候日益增多。

因此,国家和政府着眼于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改变当地的贫困状况。

一是大力开发建设西海固地区扶贫调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当地严重缺水问题,保障扶贫开发用水需求。二是实施大规模移民,对于缺乏水源又不能解决水问题的地区,要整村搬迁。第三,结合生态手段、劳务输出、科技投入、交通发展等方法,彻底改善了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状况。

最后是今天的西海固地区。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是标准的行政区。它原来的六县还在原址,西海固还居住着大量勤劳淳朴的各族人民。搬迁,安置,这三个县的居民绝大多数还是住在原来的地方,只是相对于个别或者一些环境非常恶劣的地区,因为移民而暂时离开了。

然而,经过当地各族人民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和生态移民,近年来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那些寸草不生的地区,生态环境也发展得很好,越来越绿。然而,连片梯田带来的绿意已经消失。

很荣幸在2019春夏和另外三位新疆车友一起骑行红军长征路。我们从甘肃静宁县进入宁夏,第一站是隆德县,第二站是彭阳县,第三站是沽源县。可以说,我们基本上穿过了电视剧《宁敏小镇》中描述的西海固地区。

我们在宁夏重要的骑行活动是参观红军翻越六盘山的旧址。六盘山是一座非常高的山,横跨西海固地区。是红军进入陕甘宁根据地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当然,山区的路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而且修得很漂亮。但是因为海拔高,我们这些骑自行车的人骑起来很吃力,过了很多隧道都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当红军穿越六盘山旧址,游览一番,当我们感受到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的壮阔,感受到红军战士“攀上六盘山顶峰,红旗袅袅西风”的欢乐与泪水,所有的累与苦都烟消云散了。

骑着自行车穿过西海固地区的三县,看到的不仅是县城干净的街道,还有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一点也不觉得荒凉。本地羊杂汤,本地痱子,本地炒面,本地凉粉等。都让我们大呼过瘾,回味过后还是咽口水。田里不时有老乡。他们有的在收割,有的在播种,与鸟语花香的南方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