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学后教,以学为教”
杨司如何做到“先学后教,以学为教”?
库勒小学前教师王晓鸥。
一、什么是“先学后教,以学为教”?
“先学后教,课堂训练”。先学不是指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指在教师简明扼要地提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并给予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规定的内容并完成测试练习。后教不是老师漫无目的的教,而是学生充分自学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课内训练,先学后教,通过一定时间一定量的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上学到的重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课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其实蕴含着老师的职责不是教,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西方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促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学为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谁更重要?是学生去找老师,还是老师去找学生?西方人认为答案应该是:教学由学习决定,教学情境由学习情境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境决定。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怎么教,永远不能凭空规定。都涉及到‘人’的问题。不同的人教不同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轻重,教的顺序。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时,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做到“从教师到学生”。
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出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非常重要。人们习惯于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越详细、越深入、越透彻,学生就会学得越快越好。老师带领学生“钻山洞”永远比学生自己去探索要快。其实很容易培养学生的思维惯性。老师成了“讲师”“麦克风”,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其实大部分书本上的知识同学都可以通过自学解决。老师要讲十几分钟,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能学会。其实“教”也有讲究。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会不教,学生也不会试图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会少说话专心,只给一点点指导。教学的方式是让已经掌握的学生先开口。学生说得对,老师就有把握;如果发言不完整,达不到深度,老师会补充;如果你说错了,老师会纠正的。这样老师说话的时间就少了。
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自主学习。但是自学不仅仅是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操作、观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知识在自学之前一般都是不熟悉的,通过自学过程来获得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不同,实现学习目标的方式方法往往也不同。在教师明确目标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创新。
第二,杨司是如何做到“先学后教,以学为教”的?
杨司中学成立于1980。建校之初,是一所默默无闻、默默无闻的农村初级中学。当时的杨司被称为“三流硬件”、“三流教师”、“三流学生”,只有两排平房,九个班。如今,“杨司”占地100余亩,在校学生3200余人,教师390余人。它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取得了奇迹般的成功。杨司中学还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模范”、“中国名校”。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80年代初进行了完成课堂作业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90年代初形成了“先学后教,课中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们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先教后学(练)”的低效、无效局面,实现了高效课堂。
语文课上,教师揭示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指导”走进课文,自己思考、自己学习,然后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以兵教兵”,共同探索难题,最后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走出课文,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看例题,找规律,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做类似例题的练习,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存在的难点问题,总结提高,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
在理化课上,让学生先做实验,观察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规律,最后用结论解决问题。
作文指导课,要让学生独立审题、构思、选材、编提纲。同时,老师要巡视,及时解决作文中的倾向性问题,然后学生自主写作。
在复习课中,采用“先学后教,课内训练”的教学模式更为有利,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循环,也可以是一个单元一章一个循环。如果复习一个单元,可以这样做:第一节课,考察基础知识;第二节课,指导学生纠正训练中的* * *问题,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第三节课,针对问题进行综合训练,也就是所谓的“先考后教”。这种方法对于毕业班的复习比较有效。
在试卷评卷过程中,老师根据阅卷时的统计和分析,指导学生解决* * *错误,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总结。最后把* * *的问题和类似的题目合并。至于个别问题,前后同桌讨论,对有特殊问题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都报答案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在运用“先学后教,课内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开展。有时可以最后集中精力学、教、练,有时可以分散学、教、练,有时可以学、教、练一点。
“先学习”链接
在“先学”之前,教师要说一两句话,准确、清晰地揭示学习目标,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方法、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快速跨过引桥,走上自主学习的高速公路。在“学习第一”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高效完成任务,及时表扬快速有效的学生;你可以对“错了”或“迷路”的学生耳语,给他们一个“指南针”,但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把学生自学中的难点问题彻底暴露出来,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识的问题还是新知识的问题,把与新知识有关的倾向性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为“后教”做准备。这其实就是老师修改教案,也就是“第二次备课”。
“后教育”链接
(1)明确教学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掌握不了的东西,不会教所有的学生。
(2)明确教学方式。应该是“以兵教兵”,就是会教的学生不会。老师只评价是对是错,是完整还是不完整。对的老师要帮忙纠正,不完整的要补充。
(3)明确教学要求。如果我们想不折不扣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就不应该谈论题目,而应该找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提醒学生防止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课堂培训”链接
保证时间不少于1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培训的内容侧重于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像比赛、考试一样独立快速的完成。老师不给指导,学生不许抄袭。
这种课堂作业就像“实弹演习”,像战场上的高强度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至关重要(如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磨练学生意志,增强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和严谨的态度等。)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及时检测出来,教师要尽快纠正,并快速准确地反馈信息。
第三,“先学后教,课堂训练”的运用
“先学后教,课内训练”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绝不能将其模式化为一种死板、僵化、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实事求是,遵循规律,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达到高效率。
1,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的质量决定了“先学后教,课内培训”的效果。为了保证备课充分,预设到位,我们采用“自我备课”——“研究备课”——“复习备课”的方法。“自备”就是备课、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习情况、拿出教案,相当于“先学”。“研究与准备”是指学科组教师在“自我准备”的基础上相互讨论。这个过程必须真实有效。通过讨论,首先要解决备课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做到“六统一”:课时统一划分、教学过程统一、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解题策略统一、作业训练统一。这个过程相当于“后教育”。在“预习”的基础上,“预习”是指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预习”的内容作进一步的研究,纠正“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很重要。其实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越详细越深入越透彻,学生学得越快越好,容易培养学生的思维惯性。老师成了“讲师”“麦克风”,学生却成了“听众”“哑巴”。我们相信大部分课本上的知识同学都是可以自学解决的。老师要讲十几二十分钟,学生自学三五分钟就能学会。如果学生不能深入课本,只听老师讲解,那就是在互相挠靴子。只有让学生围绕问题、目标、任务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抓住要领,暴露学习中的问题。问题暴露出来后,不是老师开始讲,而是要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样,老师们看似“不作为”,少说话,实际上促进了学生的“有为”。所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上,而老师很少讲,一般在10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40分钟之多。这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充当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的“顾问”。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3.评价标准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课堂是否高效。只有从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才能科学有效。
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实现了三个“转变”:
(1)评价对象由“单个”变为“多个”。
从“单一”评价到课堂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多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如何。),通过评价促使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按照“先学后教,课内训练”的教学结构,严格训练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从主要评价教师如何教学(教学态度、语言、板书、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到强调学生如何学习,大家是否紧张地用脑、用嘴、用手,自学效果如何。这样督促老师把时间花在备课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讲座上,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爱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3)评价的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
课堂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反之,老师讲得再好,形式再漂亮,都不是好课。这样老师备课讲课都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和排场。
一些观点:
1.杨司中学采用“先学后教,课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后进生的问题。全校学生每门课考试成绩都很优秀。每门课,老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学课本,然后做课本上的习题。老师上课布置作业,上课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并不是老师真正的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习题进行评判,个人会受到老师的引导。
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时,要研究其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不改革观念,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是不可能的。在学习了杜郎口和杨司的经验后,我们不应该人为地规定课堂上老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从而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教条。
2.“先学后教,课内训练”应该是:从一节课到另一节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要从讲师变成组织者,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我们老师有时候放不下,不敢让学生自学,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很多老师就是喜欢专职灌水,怕不细说学生听不懂。考试不及格,传统观点总认为老师话少,就是老师不负责,希望老师话多。这些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归根结底,学生不可信。不改变观念,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
3.过去,我们认为老师讲得越详细,学生就越容易学习,课堂教学就越有效率。但我们没想到,这样做会形成很多学生不思考,只是被动听课,不愿意主动学习的习惯。其实大部分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只是老师的演讲更加费时。杨司中学的经验证明,老师通常需要讲十几分钟,学生可以自学三四分钟。学生自习几分钟后开始做练习。如果不会,基本上可以通过回头看例题或者互相讨论来做练习。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你不可能一下子看完。这样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更高,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己做几分钟的习题,学生有紧迫感。不仔细看就不做操,落在别人后面,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被动听老师讲课要积极得多,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后进生问题是一个普遍而持久的问题,杨司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为什么自学可以缩小差距,转化后进生?原因有很多:一是老师上课说话少,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单独辅导后进生。第二,在学生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其实是好学生教后进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已经基本理解了,但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弄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会明白。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动员全体学生去帮助他们会更有力量。第三,后进生在自学过程中也有紧迫感。别人限时看完例题可以做题,但不会做也是可耻的,增强了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力。
5.要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是作业。对此,首先是从课堂上的作业开始,要求老师课堂上布置作业,课堂上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节课的作业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这就迫使老师少说话。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一开始是老师解决,后来是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每节课都是自习课,老师只讲几分钟。另外,每节课的作业练习都是考试,有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他们的考试能力。学生上课紧张学习,课后放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的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各方面素质。
6.“先学后教,课内培训”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之前,我们应该真正地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并将这种教学模式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鉴于我校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接受式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如果完全按照“先学后教,课内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效果不太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先学后教,课内培训”的指导下,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先学后教,课内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