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第一,认识中学生
21世纪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教育行为心理学。265438+20世纪初的中学生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难免会有心理障碍。21世纪学校德育面临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引导、教育、咨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我们的学校植根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化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公民社会和个人权利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正在兴起,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社会现代化的步伐特别快,人的心理却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很多现象必然会对中学生产生影响。
随着学习,中学生普遍遇到“成长不易”“成长的烦恼”等问题。问题来自于心理学,来自于“青春期”。社会现代化使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提前,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孩子眼界开阔,但心智封闭。他们用眼睛看到了太多的东西,却不想把内心深处的东西告诉别人。
青年学生正在经历人生中重要的“青春期”。他们的行为有时像一场“风暴”,经常出现两极交替的现象,有时他们是孩子,有时他们努力成为大人。他们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经常发生冲突。现在的青少年性成熟早,是心理断奶期,是人生中的事端高峰期(12-18岁)。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现代社会孩子的幸福,物质生活的富足,大人的照顾,社会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它忽略了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巨大不公。暴力、恐怖、毒品、色情网站、单亲、独生子女、就业困难,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侵害着他们。
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高度关爱有关。高呵护下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遇到挫折。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过高。学生身体虚弱,压力大,必然会有心理问题。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学习造成的,现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有的同学中考结束撕书,高考结束烧书,这显然是学习压力过大,家长期望过高,导致厌学的现象。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通常会出现心理问题。学生的“青春期”现象有时迷茫烦躁,有时极度兴奋,难以控制,有时抑郁沉默,有时东奔西跑(我们经常遇到学生砸东西甚至打人的现象)。学生经常做白日梦,分心和幻想。如果他上课心不在焉,并不是他故意无视课堂,反对老师,而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认知方面,一些学生往往以消极的观点看待自己、事物、人性和世界,自我悲伤感强烈,对未来漠不关心,缺乏信心。生理上,有些学生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疲劳,一般女生较多。有的同学胆小怕事,有时主观好胜,有时过于敏感,生怕别人对他说三道四。生活中有些同学依赖性太强,生活不能自理。有些孩子太以自我为中心,太严肃,不愿意和别人合作。有些同学和异性走得太近,无法自拔。更有甚者,与父母对立,甚至走极端出走。
以上因素都造成了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和心理障碍。我们的家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现象,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关心和辅导他们。
第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应该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感,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在心理结构,在其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发展水平,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
心理健康的人应该人际关系和谐,真诚、公平、谦虚、宽容、尊重他人;与人友善,善于交际,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成功,快乐;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善于和自己打交道,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不骄不躁,不骄不躁,不妄自菲薄;拥有健康的心情,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对人、对事、对社会、对生活都要有积极的态度。
健康环境下的中学生子女,尤其应该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有效学习,客观看待问题,有效认识和处理矛盾,逐步做到意志坚强,自制力强,思路清晰,目的明确,能控制自己(人最难控制自己,包括一些领导),有很强的忍耐力,善于清贫。贫穷——现在青少年太少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者遵循健康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应该是人的一切素质的基础。心理是精神,任何素质的发展都是以心理为基础的。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我建议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不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容易被接受)。学校是教育,不是心理咨询的地方。教育第一,需要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是帮助他人解决“成长不易”“成长的烦恼”等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基于积极的人类发展理念,相信人性,这是积极的。每个人都想变好,每个人都想成功。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人帮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只有使教育行为心理化,教育过程才是完整的。发达国家已经把教育纳入心理学的进程。将心理学转化为教育行为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智商。“情绪智商”是指人善于调节“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人靠感官的“五感”感知世界;“六欲”是指人的食欲、性欲、求知欲、名利欲等。“七情”是喜、怒、哀、乐、悲、惧、惊的情绪状态;“和而不同”就是和平、和谐、善良,和谐就是合作、融合、志同道合。那么,只有心理学的全面体现和实施,教育过程才是完整的。
第三,心理咨询
人要成功,社会需要健康的人和成功的人。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成功健康的人,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根据这种观点,人的特征应该是自由独立的活动,人的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应该均衡健康地发展。
教育第一,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现代学校必须的,也是应该做好的。
1,营造环境
学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我们多么希望校园有一种自然的氛围。想象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校园,里面一定是鲜花盛开,操场绿草如茵,宁波路两旁树木葱郁,亭台水榭,小桥流水,鱼鸟欢唱。师生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身心都会健康,人际关系也会和谐。
我们营造一个充满师生共同愿景的人文环境,营造一个“主动、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
欧洲文艺复兴后,夸美纽斯认为教育不能使学生讨厌学习,而是使学生“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所诱导而学习。”知识的获得在于求知的意愿。19世纪末,卢梭提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让学生在教育中同时获得进步和快乐。斯潘塞认为,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时获得的满足感和乐趣成正比。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绪是否高涨、快乐作为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标准。马卡连柯主张对孩子“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前景教育”,让孩子“明天快乐”,“从简单原始的满足感快乐到最高的责任感。”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提出要解放儿童,让儿童做有意义的活动,发展儿童的才能;解放孩子的思想,让他们能思考;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会说话;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玩能做;解放儿童的时候到了,这样他们的生活就不会塞满稻草;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的歌声在宇宙中飘荡。
学校要营造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友好和谐的人际环境、丰富多彩的自主生活环境和优良文明的校园环境。
校园生活应该是七色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应该是真诚的,快乐的,进步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善于发现这些机会,真诚地尊重这些机会,科学地提高这些机会。
(1)给学生一个自己前进的空间;
(2)给学生一个自己安排的时间;
③给学生一定的锻炼条件;
(4)为学生设计问题,让他们找到答案;
⑤给学生一个难点,让他解决;
6.给学生一个抓住它的机会;
⑦设计冲突供学生讨论;
(8)给学生竞争者,让他们竞争;
⑨给学生自己选择的权力;
⑩给学生提问,让他们创造;
给我一个追求的理由。《知心姐姐》的主持人陆琴说:让孩子们树立“我能行”的观念。教师积极诱导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主动学习,轻松愉快地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运用“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原则。主动是学习的品质,探究是方式,合作是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我们将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你也可以在班级集体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集体发展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成功与他人成功和集体成功的关系。
老师不要给学生定位,不要说自己有心理疾病,不要轻易说自己有问题。我们提倡老师对学生说:你没病。让学生正确认识主观自我、客观自我和正常的真实自我。让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寻求心理平衡,加强性格培养,看淡一些东西。粗心大意,粗心总比细心好。培养学生学会宽容。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他人的成功、集体的成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成功的态度。
2.指导性评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评价进入了结果识别和“个性化评价”时期,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最大接受程度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协商、沟通、理解、让步、合作、促进;个性化——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目前,我国教育评价的特点是缺乏整体教育。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方法更多的是“定量”而非“定性”。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科学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创新性评价。所有这些都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求,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激发人的主观精神,而不是分数和分数的准确性。
老师每天都在评价学生,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很重要。评价有终结性评价和教育评价。中小学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教育评价。18岁之前,学生不要轻易定位。教师鼓励学生评价和强化他们的成功经验。评估应该更多地关注过程、改进和教育。少总结性评价。
评估学生的注意力:
①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使学生发现自我;
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发现学生的优点;
③评价学生的方式主要是鼓励和表扬;
④评价标准主要是个体参考标准;
⑤评价应以模糊为主;
⑥正确评价学生的失败;
⑦扩大评价内容的范围;
⑧在多方位的评价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注意评价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表现为清晨梅花花瓣上的露珠,太脆弱,容易脱落。老师和家长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3.特别注意
(1)健康度过青春期。一个初中生遇到了麻烦,他的父母不理解。跟我说话。我觉得他是生理上的青春期,心理上烦躁,迷茫,想独立。对症,沟通理解。这孩子有一张笑脸。青春期的学生多在二年级,也有一年级的。初二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多加注意。我们不仅要关注生理,也要关注心理;女生男生都要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生理学、心理学的讲座;心理咨询;学校建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增强家长对孩子心理咨询的认同和行为能力。老师和家长帮助学生健康度过青春期,理解他们成长的不易,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学会合作,形成坚忍不拔的品质,对生活充满希望。学校要开展积极的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做早操。过集体生活,学会合作,让孩子在磕磕碰碰中成长成熟。让学生管理班级和宿舍。让学生组织活动,反思自己,提升自己。了解我在集体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集体对我的重要性。
(2)学会考试。中学生在整个六年的学习过程中,考试太多了。考试是现在中学生不可避免的教育行为,尤其是重大的中考、高考。然后把考试当成一种教育行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行为。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学会应试。学会做人,诚实,自信,考试成功。
(3)恋爱现象。学会选择,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合适的目标。一个成功的人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做正确的事情。这就是选择。恋爱是人生第一重要的选择,时间、时间、对象的选择。老师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异性的关注、感兴趣、亲近,甚至爱上异性,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几千个高中生的学校没有恋爱现象,难道都是傻子)。老师和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也要关心并善于引导。关心比较含蓄,不太露骨。引导学生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年轻人想谈恋爱,时间的选择不在中学。
每个学生都是宝贵的存在,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未来高素质人才中的一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他们。如果我们今天抛弃一个学生,他明天可能成为贫困户,后天可能成为罪犯。学生的成功有赖于我们用先进的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稳定的毅力品质,健康成长,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