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经历概述

高考失利,只身去了广州做生意。

林出生在广东揭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那个众所周知的特殊年代,林的中小学被狂热的“革命思潮”剥夺了,所以1979的七月对林也是“黑”的。高考失利后,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复试的可能。林,16岁,在村里的一个小加工厂打工,给家里挣点生活费。

然而,年轻的林并不满足于此。他有更高的目标:也许我出去能挣更多的钱。于是,他向村里其他人学习,拿着家里仅有的32元钱,只身一人去了广州,做起了陶瓷生意。“我的第一笔生意是摆地摊,卖陶瓷菩萨,卖香炉。”

林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自豪地说:我当年真是胆大心细。现在回想起来很佩服自己。那时候我要从广州坐轮渡去番禺。我的小个子背着很多货物,要一次又一次的在船上和码头上来来回回,真的很累。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林仍然有看书的自由,也就是等人买东西的空隙。

林当时出售观音、罗汉等人物艺术陶瓷,制作工艺较为粗糙,价格便宜。在当时的珠三角,这种陶瓷工艺品还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在大街上卖还是很有风险的,因为这是应该没收的“封建迷信”。

林十六七岁就开始在珠三角、桂林、上海,以及几乎整个华南地区跑。这期间,他不仅学会了做生意赚钱,还接触了各种东西,开了眼界。“那时候做生意不容易,还要出去找老家政府审批。现在看来,光明正大的生意都得偷偷摸摸地做,还经常半路被没收,我去农场还经常被罚款,”林感慨地说。

背后是强大的生存压力,前面是诱人的致富光环。林没有法律观念,他做什么都是为了赚钱。到了1981的秋天,林虽然两年只净赚了1000元,却在风风雨雨中学会了做生意,学会了做人。

时至今日,林依然回首往事,感慨道:“摆摊是我当老板的基础。”经过几年的流浪生涯,林被培养成了一个优秀的人物。

四年的军旅生涯养成了坚强的意志。

1981的秋天,林意识到,在摆地摊生意上,想赚大钱、出人头地是不可能的。他不想再受人摆布了。他想成为自己的主人。“我是军人!”这个想法改变了他的生活。

23天,运兵车翻山越岭,走京广线到陇海线,从气候宜人的珠三角来到冰天雪地的雅鲁藏布江,驻扎在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海拔七八千米的雪山,恶劣的气候环境,连鸟都很少见。许多士兵不能适应,但林每天都过着充实的生活,因为他有健康的身体和“雄心壮志”。每天从岗位上下来,昏暗的灯光下,林都如痴如醉的看着知识的海洋。

林笑着说:我们都是优秀的军人,因为我们坚持下来了,那种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如果现在那些小资试一试,肯定就再也没有小资的欲望了。

当兵一年,林当上了新兵训练班的班长,以全军第四名的成绩达到了军校的录取分数线。但这一次,是他的视力让他再次与高等学府失之交臂。部队领导看他好学上进,送他去了一个无线电通信培训班。没想到,这几个月的学习,种下了林今天伟大的全科医生生涯的基因。而四年的军营生活,让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精神独立而坚强的人。

四年后,林退休回家了。

频繁跳槽做老板是为了学习。

起初,林凭着在部队学到的无线电技术,到深圳一家无线电厂工作,月薪180元。这种在内地少于上层阶级,多于下层阶级的待遇,并不能让林满意。他确信,在深圳汹涌的经济热浪中,一定有林最好的舞台。林毅然跳槽,在一家港资电子厂当修理工。

但电子厂的现状和夏衍的“合同工”没什么区别:车间24小时加班,工人从早上7点到晚上11是常事。劳动强度极高,人身自由被严格限制,待遇微乎其微。

林生气了。他进厂不到20天,就向香港的老板抗议。他站在工厂门口,动员工人“造反”。压力之下,香港的老板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资做了一些改善,但他在工人的眼泪和钦佩中离开了——他被解雇了。

离开那家电子厂后,林在几年间申请了30多家工厂,包括台资、港资和日资工厂。工人、业务员、业务员、主管都干过,最高工资6000元,他却一直“跳”。频繁跳槽会引起家人和朋友的怀疑。难道说林的能力有问题?事实上,林想知道他作为老板所需要的全部经验。

自己创业6年,开了2家公司。

1993春秋时期,林在大姑和朋友的帮助下,利用自己是复员军人的优势,在广州军区长城化工厂找了一个房间作为办公室,租用了珠江宾馆的一条分机电话线,并在长城化工厂旁边租了一块空地作为仓库。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买了一台呼叫机和一辆自行车“武装”自己,又用6000元买了一辆接近报废的汽车用于运输。就这样,林老板的第一家公司——广州军区金龙工贸发展公司开了化工贸易商行。

那是一个卖方市场的时代。只要有商品,人们就会购买。林的化工贸易商行很快就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随后,林在14中积累的能量第一次为自己“开花结果”。他的第二家公司,1999年6月成立的广东达日佳涂料有限公司,把他送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干一行爱一行”,做什么都有成就。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他开始准备新产品——真空烹饪涂料。它的开发和生产填补了我国电镀涂料生产的空白。迄今为止,它是中国同类产品中唯一获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并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优质产品。

成功转向GPS行业

一切都在正常运转,而林对并不满意。他觉得这些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很低,随着市场的发展,它们的生命力可能不会长久。他在转弯。他想到了自己在部队学到的技术,以及多年来了解到的国内外信息。他着眼于GPS(全球定位系统)。

这项技术是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数字移动网络(GSM)、短消息通信技术(SMS)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横跨多个行业,科技含量高。8月,1999,林开始考察GPS中国市场。他想建立中国最大的机动车安全服务网络,成为最大的GPS系统集成商。

2001年3月,林成立了大通通(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很快成为业内首家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2002年,成为该行业唯一荣获“中国优秀企业”的企业;第一个批准起草GPS行业国家企业标准的单位;同行业首家通过公安部成套合格认证的单位;首家通过国家通信导航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GPS终端检验的企业。大三通首先选择私家车群体。林说:“我看过有关部门的资料。截至2004年底,全国被盗汽车24.95万余辆,其中汽车14万余辆。如果用GPS,90%都可以恢复。”

在大三通总部监控中心,记者在大三通专题网站上看到一张由公司专业人员设计制作的比例尺为1∶5000的电子地图,包括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和部分大城市,可以精确到每一条街道;会员用户只要输入车号和密码,就可以在线验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子地图极其专业,在国内首屈一指,连公安机关都用他们的制作。目前网站建设越来越人性化,一切为了方便客户,一切力求最好!“我们走的是连锁经营路线。首先,我们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一个小型网络。稳定之后,我们就在内地发展。在长江南北建立了GPS安全网区域市场桥头堡,再以此为依托,三通形成了以华南为中心,覆盖华东、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的市场网络。在东北三省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通创造了GPS市场的样板。

目前,大三通公司在全省21个地级市建立了自己的子公司,在全国有16个分公司,53个监控中心。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国内GPS行业100多家同类企业中,大三通的市场份额在40%以上。合作单位有沈阳交通局、白沙烟厂、广州岁宝押运、广东电信局以及多家公交、出租车公司。

心中有一个圣地

林信奉佛教。他说:“人的心中必须有一个神龛。换句话说,首先要确认原则,即正义、诚实、尊重、感恩、忠诚和责任。这是做一个有性格的人的关键!有句老话是真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林经常回他的家乡。他成功了,并希望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事情。衣锦还乡的感觉是每个人都热衷的,尤其是一个成功人士。但同时,林也是个好人。他的家乡很穷。一镇三村,村委会年财政收入不到3万元。林回到老家,看到村里的办公室极其破旧,就自己掏钱改造了村办公室,并投资修了村里的沟渠,整治了环境。看到村里的老人没有活动场所,就捐款建了一个老人活动中心,每年给每个老人一定的生活费,存入专门的账户。他已经帮助了五个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1995,他在家乡修了一条高速公路,他二话不说就把愿望汇了过去;1998向揭东县邓刚中学捐款;向希望工程、红十字会、光荣工程和印度尼西亚海啸灾区捐款...他说这不是作秀,而是一个愿望。

林说:大多数人生活在聚光灯之外。不要觉得自己神圣,但内心一定是神圣的。不要把什么都当成作业,除了作业还有很多同样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