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一中简介

巴东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巴东一中)创办于1943,高中班开设于1958。1984被确定为湖北省第一批重点高中,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性高中,被誉为“荆楚名校”。学校位于三峡库区南岸巴东县,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在校学生2600余人。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以其深厚的底蕴、和谐的环境、浓郁的氛围、一流的品质,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湘鄂渝。

60多年来,全校师生始终弘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科研探索、勤奋进取、团结拼搏”的一中人文精神,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深入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树立起人民满意的教育丰碑。近年来,学校筹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科教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和师生食堂,硬化了校内主干道,扩建了运动场,购置和改造了近5000平方米的客厅,校园四季常青,鸟语花香,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集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有线广播系统于一体的信息控制系统,实现了管理的电子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实现了电子化全开放借阅,有效拓展了师生的阅读空间,为他们追求和实现理想铺平了道路。学校的体育、卫生、艺术设施达到了省级示范高中的一流标准,为一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巴东一中拥有一支方向明确、业务过硬、敢于创新、务实进取、为理想目标不断奋斗的管理团队。在这支队伍中,本科学历100%,高级中学职称占70%,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占50%,校级干部60%是县级、省级教育专家。巴东一中拥有一支学科齐全、结构优良、思维优秀、合作进取的教师队伍。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全省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省级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省、地、县骨干教师41,省、地、县学科带头人25人。他们善于教学,勤于育人,乐于奉献,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未来。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坚持以活动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质量,每年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以期提高教师素质、学生能力和课堂效率。以研究促发展,即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发展教师;研究课堂,改变方式,发展学生;研究师生,解放主体,促进学校和谐发展。通过活动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以学生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单纯传授书本知识到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第二课堂在学校广泛开设,不仅开设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各学科辅导班和兴趣班,还成立了科技活动组、各学科研究性学习组、春蕾活动组、志愿者活动组、神农溪文学社、记者团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竞赛。大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优势,学会分享与合作,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培养责任感,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学校在加强课程改革和课堂创新的同时,注重结合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坚持教育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参与国家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形成了国家、省、州、校级科研体系。3个项目获巴东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项成果获湖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研究性学习试点学校、省级校本课程研究试点学校,获得了“全国德育研究百强学校”、“湖北省教育研究50强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教育研究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校园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巴东一中通过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与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和实施。学校每年举办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校园文化建设月活动和教学质量建设月活动,逐步形成以“三节两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大型文艺晚会、音乐会、英语晚会、文学知识竞赛、图片展、艺术展、中英书法展、中英演讲比赛、文学讲座、文学节目创作、文学作品欣赏、辩论赛等形式,“文化艺术节”陶冶了师生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并在校园中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与社区文化相联系。每一届“文化艺术节”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体育节”集体育知识、体育文化、体育艺术、体育道德、体育竞技于一体。主要通过大型团体操设计、排练、表演、体育知识讲座、广播体操、传统体育比赛、体育竞赛、体育摄影展、节日标准设计、班牌设计等。,贯彻“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促使师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做到锻炼身体,持之以恒,促进发展。科技节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科学精神培养于一体,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师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科技节期间,有专家科普讲座,有“名师”学习方法讲座,有学生小发明小制作演示,有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新设计,有师生科技论文演示和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届科技节,著名科学家、极地考察专家、武汉大学E·陈侗教授来我校作了“让五星红旗在极地飘扬”的科普报告,极大地激起了广大师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感情。第二届科技节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迟志教授做了题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科普报告,激励师生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开阔了视野。在第三届科技节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攀教授做了题为“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的讲座,从不同层面和角度阐述了电气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同时,他要求青年学生在和平时期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把眼光放得更远更高,苦练内功,文理兼备,做好干大事的准备。第三届科技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锐博士回到母校做了一场激情演讲,主题是“弘扬历史传统,做好社会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吸收科学知识。这些活动培养了师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思维,特别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届科技节期间,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闵勇教授来我校做了“混沌分形”的科普报告,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在校园文化建设月活动中,紧扣“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抗战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教育主题,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感恩教育、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内容,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合唱比赛、感恩歌曲演唱比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班级集体活动展播、“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演讲比赛、“爱校爱国”专题报告会、礼仪礼仪专题讲座、课堂文化、宿舍文化展示等大型活动,制作“远离烟酒、网吧、迷信活动、赌博、毒品”标识,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影评和点评。一大批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团干部、积极分子、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受到表彰奖励,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提高了校园文化的质量。道德是人的灵魂,德育是立校之本。巴东一中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学校创新德育机制,搭建师生互信、互爱、互敬、共荣的平台,培育“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爱育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多年的德育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队四线”的德育网络,实施了系列德育活动,注重情感、意志力、创造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注重基本道德规范、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育,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促进了学生生命与生命、精神与人格的和谐发展。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扶贫济困”、“希望工程”、烈士陵园扫墓、“环保志愿者”、“保护母亲河”、慰问福利院老人等活动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升华认知水平。业余党校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以业余党校为阵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长期举办时事热点讲座、专题理论讲座和党性知识讲座。通过训练,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积极要求进步。近年来,有400多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30名优秀党员光荣加入了中国* * *产党。随着“研究型学校”、“质量立校”、“质量强校”战略的实施和“名师、名生、名校”工程的逐步开展,学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即“精神引领、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以师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改革为动力,以教学科研为支点,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推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的质量理念。“得益于辛勤灌溉,学校自2000年以来连年获得泉州市‘高中教育质量奖’。10余名学生获得全国高考状元,6名学生进入全省前65,438+00,数千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30余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巴东一中的学生也因为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好而备受高校青睐。他们进入高校后,能脱颖而出,或获得国家和高校的奖学金,或担任学生会干部,或担任党团组织干部,或成为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或不经考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一些著名的学院和大学已经写信表示感谢和祝贺。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优质生源基地”、“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教代会先进工作单位”、“湖北省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

巴东一中素质教育硕果累累,遍布全省。内蒙古、广东、山东、湖南、重庆及部分县市党委、人大、政府的50多所学校前来参观,交流办学经验。成绩展示过去,希望展示未来。现在的一中学生已经把眼界提高了。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他们继续实施“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战略和“524”、“133”名师工程,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打造素质教育品牌,把巴东一中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有特色、创新型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