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填海问题
——以澳门为例。
了解澳门土地资源现状,着重指出澳门长期存在的土地短缺问题以及土地短缺引发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分析入手,说明解决澳门土地资源短缺的紧迫性。指出解决澳门土地资源规划的利弊,以最优惠的政策解决最迫切的问题,使澳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关键词:澳门;土地资源
澳门的土地资源。
随着时代的变迁,澳门的很多产品和资源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有一种资源,就是澳门的土地资源,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很多。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很难要求各种自然资源都很丰富。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前者为城市建设提供适宜的土地,是城市的场地基础;后者是城市维持居民生活和为各行业供水的生命之源。而澳门最缺乏的就是这两大基础自然资源,这已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澳门的土地面积小得可怜,丘陵、梯田分布广泛,平地比例不多。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海拔二三十米的山丘梯田都开辟了街道,盖起了房子,就连山丘的山麓也盖起了房子。氹仔和六环平地少,交通不便。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两地发展依然缓慢。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澳门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土地资源的缺乏给澳门带来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澳门的发展。
2.由于缺乏土地而引起的社会问题
2.1人口密度太高
2004年,澳门土地总面积2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5333人,人口密度16921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然而,澳门的高人口密度将给该地区的教育、卫生、市政和社会设施带来沉重压力。只有扩大澳门的土地面积,才能容纳和消化。
2.2旅游等产业发展受阻。
澳门是国际著名的特色旅游城市,旅游业是世界重要产业之一。为了确保旅游城市的地位,提高竞争力,澳门有必要优化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软硬件,这也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但在澳门现有条件下,对于博彩旅游而言,缺乏景区拓展空间,难以创新,增加吸引力;旅游设施要新陈代谢更新,但受限于土地,就会不足和落后;就影响而言,相关服务行业必然有限。由此可见,有系统地增加土地资源,以使澳门与强大的外国竞争,并在世界上占据更多的地位,是一项紧迫而又势在必行的任务。
2.3限制了澳门的城市规划和发展
据澳门土木工程师介绍,虽然澳门快速调整土地用途变更程序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缺乏,其城市规划和发展仍然受到限制。城市规划中涉及的交通、卫生、教育、市政、城建等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而澳门土地资源的匮乏将限制澳门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澳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城市设计需要空间和美感,这与土地资源的匮乏相冲突。因此,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增加澳门的土地资源。
2.4交通问题严重
随着澳门经济和人口的不可持续发展,交通量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然而,随着交通工具越来越多,而土地面积有限,澳门面临着许多交通问题。其中,最“头疼”的就是堵车和停车难。以前城市建设用地中道路交通用地比例比较高,应该不会堵车。然而,车辆数量增加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本应“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无法容纳太多的车流量。再加上土地资源有限,公共停车场严重不足,人们被迫沿街违法停车,很多道路两边都停满了车,只剩下一条路只能有一辆车通过,使得堵车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问题的存在会影响澳门的发展。有鉴于此,要有长远发展,必须解决交通问题。要解决问题,很明显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停车场不足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涉及到土地资源的问题。因此,解决土地短缺问题成为解决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3.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利与弊。
由此可知,解决澳门土地资源短缺是澳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由之路。但澳门解决澳门土地资源短缺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填海造地;二是旧区改造重建;三是向邻近地区借地或共同开发。
3.1回收
澳门是一个沿海城市,澳门沿海有许多淤积的浅滩,其中一些在退潮时可以露出水面,因此填海造地一直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首要途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澳门的总面积并没有因为填海而扩大。从1866至今,澳门* * *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从1866到1910,进行了北渡和浅水湾填海;内陆港填海1919至1924;新港和南湾填海区从1923至1938;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港和黑沙环填海。澳门填海增加的土地比填海前的半岛大(见图1)。澳门总面积从2002年自记的1911.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7.5平方公里,全部是填海所得。新填海造成的城镇,可以不考虑原有建筑的高度,新设计的道路更宽,建筑高度可以达到60米以上。这样的居住区将有效解决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从而有效解决人们的住房、教育、卫生、市政和社会设施等问题。
但目前可填海的海域不多,填海受时间限制,费用昂贵。另外,现在世界各地都在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填海造地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人类自己。因此,从长远来看,填海并不是解决土地短缺的最佳方法。
3.2旧区改造和重建
澳门以前只是一个小渔村,建筑都是又矮又矮的。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土地的需求,除了填海造地之外,旧区改造重建也是解决土地短缺的方案之一。旧区改造规划主要是以高空开发为主,即将原本矮小的住宅区改造成楼层较多的高层建筑,这是旧区建设所需的公共设施;其次,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为了解决交通堵塞和停车场不足的问题,澳门政府近年来致力于建设地下停车场,项目建成后将解决很多交通问题。
虽然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土地的短缺,但是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会面临很多问题。据《钱江晚报》报道,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气候和环境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过多的高层建筑对气候和环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城市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城市建筑物和路面的传热速度比土壤快3倍,而且建筑物越高,辐射面积越大,吸收和传递的热量越多,城市夜间温度很难降低。气温升高的背后是电、水、煤、运的紧张。每升高一摄氏度,都牵动着这座城市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如暴雨和干旱,也可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此外,澳门申遗成功无疑会促进澳门未来的经济发展,但会限制旧区重建。过去的旧区改造只应满足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的需要,现在必须考虑改造是否会对历史文化城区产生影响;对于未来一些未纳入“历史城区”的建筑的拆除和建设;充分利用“历史名城”的土地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都让旧区改造计划有所顾虑。况且,旧区改造时不时会受到原建筑高度和位置的限制。因此,旧区改造重建从长远来看并不是解决澳门土地短缺问题的有效办法。
3.3从邻近地区购买、租赁或* * *联合开发土地。
鉴于澳门填海造地、旧区改建和重建等计划不能长期、较大量地解决未来的用地需求,澳门目前土地所剩无几,澳门各界人士纷纷指出,通过购买、租赁或与周边地区共同开发等方式,扩大澳门的土地资源。其中,讨论的热点是“借珠海港秦恒岛”的方案。
从为澳门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角度来看,横琴岛对澳门意义深远:从澳门与珠海的地理位置来看(见图2),澳门与秦恒岛一江之隔,是珠海南部的重要区域,为澳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澳门服务粤西南乃至西南各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秦恒岛的面积为86平方公里,是澳洲总面积的三倍,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为53平方公里;再者,从保护环境和利用好资源的角度,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
与珠澳共同开发秦恒岛的计划,可以有效解决澳门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关系到澳门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此次合作还有助于推动珠海西部地区更快发展,完善现有项目设施。这一计划可以进一步深化粤澳合作。
当然,如果通过珠澳合作开发秦恒岛,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比如澳门作为管理方,行政和司法管辖权的处理,有人认为可以用“飞地”的概念来处理;再者,澳门全国人大代表杨运忠在今年3月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时,也向中央建议澳门关起门来建边检大楼。这意味着澳门特别行政区向珠海市支付租金以租借秦恒岛。同时,在“租约”中规定澳门特区拥有行政和司法管辖权。这些问题必须得到相应的解决,而珠澳合作开发秦恒岛的方案可以有效解决澳门土地短缺的问题。如果附带的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它会解决一个问题,但它会产生另一个问题。
4.结论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资源问题尤其是土地资源问题处于基础性地位。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首先,土地资源的消耗率必须合理,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让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又要给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其次,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既要满足社会各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又要适当考虑土地资源产出率高的产业或部门,使土地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土地资源利用合理空间布局的基础上,以最适宜的技术、利用目标的最佳组合和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最优化。第三,要做好土地资源保护,“开源”和“节流”并举。
我们常说要高瞻远瞩,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绝不能光顾眼前的效果,还要考虑明天和未来。因为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如果我们没有高瞻远瞩的胸怀和气魄,我们可以把事情做好,但永远做不了什么大事,更谈不上开创什么事业。就像澳门土地短缺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样,每一个方案看似解决了现有的问题,但在长期的考虑和分析中却有很多“后遗症”。要想让澳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对每一个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既要指出其优点,又要分析其可能引发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以最有利的方式解决最紧迫的问题,使澳门做出有利于澳门长远发展的实质性决策。
参考资料:
[1]林玉凤. 21澳门世界城市规划纲要研究[M].澳门:澳门发展合作基金会,1999: 25
[2]姜保康等澳门是天然的?人文环境[M]。澳门培正中学历史地理学会,2002: 97
[3]陈志平. 2004澳门年鉴[M].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办公室,2004: 369。
[4]澳门日报[J].澳门:澳门日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