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哪个藏品更珍贵,有多少?具体一点。

台北故宫的文物是北京故宫文物的一部分。两家合二为一,才是完整的故宫。哪个更好?应该说各有千秋,但并不完全。台北故宫的70万件藏品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北京故宫的654.38+0多万件藏品也是无与伦比的。移居台湾的学者认为石头最重要,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带走了大量青铜器(2382件);文人重视字画,字画本身便于携带。他们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 *拿了5424块。其中仅宋代就有943幅,宋元山水画系列可以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最好的特展。中国有句话叫君子戴玉,所以他也拿了很多玉。只拿走了一部分陶瓷,计17934件,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个瓷器陈列室和祭祀室的精品,可谓名窑。三希堂的名帖,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三愿”中的两个,台北有一个。郭的《早春图》现在在台北和北京都没有了。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北没有。龙袍在中国只有清朝留下。当时学者认为清朝的东西价值不大,没有拿走,所以故宫博物院没有1龙袍。

三十七年(1948)秋,* * *战争形势逆转,故宫、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博览会筹备处决定,精选精品文物,运往台湾省。那年年底,第一批文物箱由海军从南京运出,抵达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运载,第三批箱子仍由海军运载。故宫运往台湾的2972箱文物,只是从北平南移的箱子(13,491箱)的22%,但精品不少。中博会筹备办运到台湾的有852箱,大部分是精品。

在向台湾运送图书和文物时,政府成立了国立中央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管理办公室。联管处把文物搬到台中县五凤乡北沟新建的山坡仓库,挖了一个防空洞。在联管办期间,对文物进行了清点;后来从事编目工作,出版了各种书籍,并有一个小陈列室对公众开放。其间,他还精选精品赴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地展出,并参加了纽约世博会。

故宫迁至台北后,又连续扩建了几次,展览空间逐渐扩大。五十七年(1968)从书画组中分出图书文献,使文物收藏单位由原来的古物、书画组扩大到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59年(1970),文献部下加图书馆。它的业务有点大:比如文物的复查、整理、详细登记;并与其他机构合作交流。比如从1960年开始,协助台湾省立大学历史研究所成立中国美术史小组,也就是台大美术史研究所的前身。该集团培养了许多艺术史研究人才,其中一些人曾在故宫工作。六十七年(1978)与国史馆合作校勘《清史》稿,后由国史馆整理更新出版。故宫还开展了编辑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多种期刊、专书和目录,以及清代书画、器物、古籍善本、文献等书籍和装裱卷轴、手卷等。故宫积极派员出国培训、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活动。主持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如59年“中国古代绘画研讨会”(1970);在日本大阪世博会和韩国首尔中国展上,选择高质量产品出国展览受到好评。

符江-桂任职超过17年,1972年因病请辞(1983),国民党党史会主委接任会长。73年(1984)故宫新行政楼启用,大部分文物、绘画、书籍都搬到新楼二楼仓库存放。主馆展厅扩大,整体设计更新。仓库和展览场地设有恒温、恒湿、防火、防潮、防震措施和24小时安全监控系统。74年(1985),故宫迎来60周年华诞,举办学术讲座和研讨会。76年(1987),故宫正式成为行政院部级一级机关。这期间,故宫接受了“莫也精舍”的捐赠,建立了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此外还修建了“完美花园”,并于1985年(1996)建成了新图书馆。

1980年后,故宫选择文物出国展览。比如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探索时代的艺术”展览,1985-1986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珍宝”巡回展览(1996-1997),1987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帝国的记忆”展览。1982年(1993),故宫开始与民间机构合作展出西方艺术,比如在1982年是“莫奈和印象派绘画”专题展;1984年(1995)“卢浮宫博物馆藏名画”特展;1987年(1998)举办“毕加索的世界”特展。1988年(1999)展出大陆文物。比如,那是1999年的《三星堆传奇》特展;以及与故宫“汉代文物展”合作借来的“马王堆汉墓”、“南越王墓”等文物展。

1989年(2000年)5月,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接任院长,经营故宫博物院去政治化,回归艺术文化本质,揭露中国、中国、世界多元文化观,关注美之普世性,以人性为本,成就人文,不限于国家、民族之荣。一年来,他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定期举办小型研讨会,并与展览合作开展学术研讨会,如“文学与美术学术研讨会”、“清代档案与台湾省史研讨会”等,并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展览要求简单易懂,达到教育效果,并举办“展前说明会”,邀请院内同事、志愿者、中小学教师提出看法和建议。

为解决博物馆长期存在的参观路线混乱、馆外交通等问题,考虑到台湾省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防震设施,强调以科技手段保存文物,以及博物馆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规划了新世纪故宫建设规划并提交行政院,规划分为五个子规划, 针对展览空间、馆外交通、文物维修和分支机构的发展与设立,勾勒出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蓝图。

“两岸收藏的故宫,相比哪一个?哪家的精品多?”这是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都不太清楚但非常关心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北京故宫不仅藏品数量远超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更多。在比较之前,我想先说明三件事:

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前,溥仪即荀皇帝将1200余件精美书画、古籍善本及大量珍宝走私出宫。新中国成立后,有相当一部分回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袁波铁》、《中秋铁》等。

二、1933年有***13491箱文物南迁。部分文物南迁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剩下相当多的文物,也有不少珍品。在占领期间,仍对未登记的文物进行清点,并收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南京政府曾命令院长马恒选择留下文物打包,分批空运到南京。马院长虽将宝物编目,提交南京,但以种种理由拖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没运。后来南迁的文物有2972箱被运到台湾,占南迁总箱数的22%。当然,大多数都是好作品。其实78%的精品还剩下不少。国民党因为战局突变,只运了三次文物到台湾省,第三次计划运1700箱。由于舱位有限,加上24小时装货时间,只有972箱运出,其余728箱留在内地。

第三,两岸故宫的文物藏品构成略有不同。故宫运往台湾的文物约60万件,其中清宫档案38万件,善本近654.38+06万册,文物、书画5万余件。加上到台湾后收集的文物,总共有65万多件。北京故宫现有明清档案原件800万件,善本(件、块)50多万册,器物、书画1万件,共计960万件。1980年,抽出明清档案,建立中国第一个历史档案馆;此外,还向国家图书馆和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调拨了654.38+0.4万册宫藏图书,其中包括一些宋元版本。目前北京故宫有1.5万余件,其中1.949后收藏24万余件,80%以上仍为清代收藏。

我们从几大文物来对比一下:

第一,书画收藏。台北故宫有9120书画。据报道,其中一半是一等和二等。元代以前绘画574幅(不包括南浔殿宋以前皇后像),元代以前书法155幅。北京故宫约有1.5万幅书画,约占世界各国公共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的1/4,其中约1/3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其中绘画近420幅,书法31幅。元代以前的字画收藏总量低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由于鉴定工作相对严格,北京故宫早晚期(明清)书画争议较少。从绘画时代来说,北京故宫早期的藏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特点,尤其是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和《洛神赋图》两幅北宋的摹本,真实地反映了汉魏六朝的绘画风格。就唐五代宋画而言,台北故宫在数量上比北京故宫还多,但北京故宫的元代画的收藏和完美品质却是世界之最。就宋代绘画而言,台北故宫的山水画珍品比北京故宫多,但北京故宫的人物画珍品却占有重要地位。北京故宫的绘画收藏很全面。除了卷轴画,还有版画、年画、清宫油画、玻璃画、屏风画、贴纸,这些都是台北故宫所缺乏和不足的。此外,北京故宫壁画10幅,唐五代敦煌纸帛画7幅,元代大型壁画1幅。北京故宫收藏的明清大型宫廷书画也是台北故宫所缺乏的,因为这些文物南迁时很难运输。因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接收清代书画,所以很多书画流派,如18、19世纪的“扬州八怪”、“靖江画派”、“金陵诸派”、“清初四僧”等,都是清代所欠缺的,现在都是国之瑰宝。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收藏了这些时期的全部书画。书法方面,台北故宫的收藏和质量不如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有四万多封书信,蕴含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远超台北故宫的收藏。铭文方面,北京故宫的稀有占全国大部分。文物南迁目前没有碑刻的记载。

第二,陶瓷文物。北京故宫现存35万件,其中一级品1100余件,二级品约5.6万件,还有上世纪以来从全国各地110余个窑口采集的陶瓷标本3万余件。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清代旧瓷25248件,其中以宋代五大名窑和明代官窑为主。康雍著名的清代甘、三国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大多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北京故宫的收藏是台北故宫无法比拟的,尤其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三国南北朝的瓷器,清代嘉庆到宣彤官窑的瓷器,历代民窑的瓷器,古陶瓷的标本和实物资料的收藏。北京故宫的官窑瓷器收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当可观,不容忽视。在古陶瓷的收藏上,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第三,青铜器。北京故宫收藏历代青铜器15000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0000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均占国内外传世和出土中国青铜器总数的1/10以上。是国内外收藏中国青铜器最多的博物馆。此外,还有10000多枚硬币,4000面铜镜和10000枚印章。台北故宫有5615青铜器,先秦时期有铭文的青铜器约500件。海峡两岸故宫的青铜器主要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总量和精品数量不多,但其中的重器如毛、盘、钟等非常有名。

第四,在工艺收藏方面。北京故宫有28461件玉器,比台北故宫博物院的11445还多。此外,还收集了数百件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玉器,其中安徽凌家滩遗址和六安杨公乡战国墓出土的玉器为世界罕见。目前只有北京故宫有收藏。另外,北京故宫的玉山重一万多斤,有几座玉山重几千斤,是台北故宫达不到的。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雕竹木角、墨、纸、砚等“杂项”,台北故宫博物院有7605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有101355件。台北故宫的漆器普遍较少。金属搪瓷在两岸有相似的特点,但北京故宫的一些大型金属搪瓷制品,台北故宫没有。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如意》、《万文》等刊物所选文物来看,工艺水平明显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另外,北京故宫有1442盆景,590件器物,台北故宫没有这样的收藏。

5.宫廷文物收藏。北京故宫有很大的优势,从代表皇权的经典文物到皇家日用品的文物都有。比如清代的玉玺“二十五宝”、卤书仪仗等,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没有,慈禧太后的冠服也是最完整的。反映清代科技发展水平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仪器和钟表也专门收藏在北京故宫。清朝皇帝注重文学作品和戏剧的鉴赏,他鉴赏用的印章大多藏于北京故宫。清代皇室信仰多种宗教,主要有萨满教、道教和藏传佛教。北京故宫收藏了大量萨满教和藏传佛教的器物、祭祀器皿、雕像、唐卡等。,并且还完整地保存了宫廷中一些藏传佛教和道教殿堂的原始状态。

第六,书籍和经典。台北故宫有早期版本(宋、元、明版本较多),卷数齐全的好书,如文远馆的《四库全书》,代造馆的《四库全书精要》,万伟的《别藏》,还有一些“天禄林朗”的书,多为独特的巨本或孤品。北京紫禁城为数不多的宋元版本大部分已移交给国家图书馆,但现存的明清版本和刻本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包括内府修书图书馆编纂过程中产生的手稿,供皇帝阅读的刻书定稿,从未刻过的清代满蒙汉经典, 为方便皇帝阅读或携带而重新抄写的各种书籍,以及为宫内外各厅陈列的各种特殊享受。 此外,还有翰林学士、词臣撰写的未刊书籍,以及全国各地藏书家提交的书籍;大量宫廷剧和档案;约有65,438+095,000册(件)慈禧太后的服饰、器皿,“风格雷”建筑图纸、地图等专项藏品,等等。此外,还有20多万本精雕细刻的武英殿《典本》。这些构成了北京故宫善本的特点。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除旧藏品外,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各省市的积极支持下征集和购买的近1/5的零散清宫文物,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解放初期,国家毅然花了50多万港币从香港回购了著名的“三愿”中的两条——袁波领带和中秋领带。当时台湾省也想买,但资金没有落实,他们至今引为遗憾。迄今为止,已有600多人向北京故宫捐赠了文物。毛主席三次把朋友赠送的文物转移到故宫保存。张伯驹、朱一安、孙英洲等人的无私捐赠。会一直持续下去。许多新收藏的文物价值不亚于清宫的旧藏品。这迅速使故宫成为中国历代名副其实的文化艺术宝库,成为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象征。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对北京故宫的文物不是很清楚。有人认为好东西都到了台湾省,甚至有人说“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文物没有故宫”,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当然,文物有自己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不能互相替代。海峡两岸的故宫藏品是一个整体,互补性很强。只有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们才能充分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