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兰中学的发展历程

建校之初,作为杭州二中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招生规模为每届3个班,租住在梅花北某单元水亭幼儿园废弃教学楼内。

说起建兰的水阁遗址,一个字:旮旯。狭窄的校门藏在鼓楼消防中队大楼的腋下,稍有不慎就不容易找到校门。园区里,只有一栋低矮的两层教学楼,九间教室。每个教室的形状都不一样,有长方形的,有平宽的,桌椅只能沿着它的形状排列,或者四组七排,或者五组五排。剥光的红楼有很多腐朽的地方,白蚁经常从这些腐朽的洞里飞出来。学校条件很简陋,没有实验室,没有行政楼,没有体育馆,所谓的操场也只是一块半个排球场大小的水泥空地。三个等级只能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晴天还好,雨天,由于园区没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地面积水无法及时渗出,学生们只能站在狭窄的走廊里望着“海洋”叹息!从65438到0999,杭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育结构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将所有初级中学从市直属中学分离出来,下放到各区教育局。建兰中学也不例外。从杭州市第二中学分离出来,由“杭州市第二初级中学民办中学”改为“杭州市国有民办建兰中学”。首次接管民办新世纪小学两个班,扩大班数至11。

原本又小又旧的梅花北校区已经无法容纳这么多学生继续正常教学,形势的发展让学校不得不选择新的居住地。于是,杭州二中旁边的建国第一小学(杭州建国中路第一小学)成了建兰的第二校区。

建国第一小学位于建国路郭子巷。曾是教会学校惠兴中学旧址,现已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范围。这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建筑,青砖黛瓦,单色原木地板,飞檐,在周围的现代建筑中,显示出它独特的美丽与优雅。屋内时不时传来的不堪忍受的噪音和打了补丁的地板,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2000年,新招收的8个班的大一新生成为了这座古老却不失优雅的建筑的最新主人。

主教学楼的左边和后面,分别是三层和两层的两栋楼,成为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教室。这是当时建兰中学郭子龙校区的全部校舍。教学楼前有一个小操场。晴天是灰色的,雨天是泥泞的。下雨天,水久不退,地面坑坑洼洼。但这并不妨碍一年级新生做习题时精神饱满的整齐队列。每次课间从教学楼三楼往下看,身穿藏青色、浅蓝色漂亮校服的同学们都精神抖擞,队形笔直,动作整齐,让人感受到这美景带来的兴奋和清爽。但是,学校需要发展,校园需要扩建。国子农校区的主教学楼虽然是危房,但由于其前身是教会产权,不能拆除,校舍也不能装修。进一步扩招再次限制了建兰的进一步发展。求新发展,凤起路校区——这里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凤起路校区,原为杭州教育学院校区,2001至2003年临时租用于此。与杭州的中学相比,校园很大,入口有两排高大的香樟树,让人感受到在一个大学校园里读书的宁静与祥和。校园里花木扶疏,假山池塘,一墙之隔的凤起路车水马龙。然而墙内的校园却是一个安静的仿佛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凤起校区是学校历史上的成长期。班级数从16增加到31,教师人数从52人增加到78人。而且一口气从杭师大招聘了20多名品学兼优的新教师,为这支传统而年轻的队伍注入了青春活力,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在凤起校区的两年,不仅壮大了师生队伍,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思想成熟了。尤其是2003年经历了最可怕的杭城非典事件后,这支队伍在灾难中学会了冷静、勇敢、坚强、团结、互助、友爱。灾难没有摧毁建兰,反而凝聚了人心,聚集了人气,学校的名声也逐渐从杭州中学传到了杭州全市,甚至更远的省市。梁园虽好,但始终是他的另一套房子。凤起校区两年的校园生活,在建兰学校的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主人已经把土地卖给别人了,栖息地不能再留了。最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得到大力支持、在社会上享有越来越大声誉的上城区国有民办学校,学校仍然像吉普赛人一样在大篷车里四处游荡。2003年,为实现资源整合,打造上城区教育优质品牌,原杭州五中停办,富宁巷58号教学楼划归建兰中学。

占地35亩,应该是杭州市区不算小的学校。

学校于2003年7月迁入福宁巷校区后,先后投资近千万元,积极改造校园,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师生创造优良的教育学习环境。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和实物展架,建成了宽敞明亮的学生阅览室(含电子阅览室),改建了学校电视台和多功能报告厅,配备了先进的电教设备,改善了藏书设施,为藏书增加创造了条件(藏书近5万册);教师的办公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每位老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校园网也升级为电信宽带接入,配备了部门服务器和光纤连接网络,为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持。学校托管原杭州开元中学,成立建兰中学分校(开元校区)。

标志着学校从一所国有民办中学发展成为一所享有盛誉的教育集团。福宁巷校区占地35亩,总投资3亿多元。现在是杭州最大的初中校区。重建后的建兰中学是一所先进的现代化学校,教室宽敞明亮。教室配有开放式书包、高品质电子多功能白板、液晶电视、直饮水系统等。每个教室都配有一个多功能房间和一个实验台。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最好的环保建材,将原本设计的普通木板改成了澳洲进口的绿色环保挂毯,价格贵了很多倍。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综合楼、行政楼、风雨操场、食堂、地下停车场等。

新学校的设计规模为36个班,1.800名学生(根据相关数据,2009年3月为34个班)。新的建兰中学将按照国际标准建造。据该校袁校长介绍,学校可能采用“一大一小”的教室设计。大教室有小教室,大教室的面积可能是90-120平米。

2011年9月,新福宁乡校区正式揭牌。10左右,学校三个年级都将正式入驻新校区。数据巷校区

福宁巷校区原教学楼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校舍陈旧,与学校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学校的目标相去甚远。

2009年下半年,学校启动改扩建工程。改扩建期间,学校过渡期两年(2009年9月至2011),分别安排学生在杭州师范大学原大数据巷校区(解放路香溢楼后)和开元校区(建兰中学分校)就读。

过渡期内,学校暂停面向社会招生,只招收上城区8所国有民办小学直升班(时代小学、天地小学、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崇文实验学校),取消寄宿制班。但全市仍有64个流动名额招收优秀生和特长生。胜利小学、崇文实验学校部分学生将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进入建兰中学分校(开元校区)。办学理念

学校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大力打造品牌,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倡导“不忽视高品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学、民主、规范的人本管理,形成了国内外开放、多元发展、合作创新的教育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