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消费调查怎么写?
零花钱调查学生一般都有零花钱,只是零花钱的数量不同,来源不同,高低程度不同,用途不同。71.4%的学生每个月能从父母那里拿到零花钱,11.1%的男生能自己挣钱。可见他们的零花钱来源稳定,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学生占47.6%,零花钱在50-100元的学生占31%,零花钱在100-200元的学生占19%,零花钱在200元以上的学生占9.5%。如果一个家庭平均月收入2500元,59.5%的学生每月零花钱在50-200元不等,这笔支出就不小了。如果说有零花钱是消费的稳定基础,那么有一定的零花钱就是消费的坚实基础。71.4%的学生能够或大部分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钱,38.1%的学生有计划地使用零花钱,38.1%的学生可以无计划地有节制地使用零花钱。可以看出,现在很多家长对零花钱的使用给予了孩子更多的控制权,没有过多的干涉。这也体现了学生在消费上的灵活性和随意性。66.7%的人把零花钱花在学习用品上,35.7%的人用来上网或娱乐。从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学习用品的购买仍然是学生最主要的消费,网络娱乐可能是E时代的必然产物,而且这个数字可能会随着信息渠道的更快而上升。学生零花钱调查结果呈现两个特点:经济来源稳定;相当多的人。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学生在消费时可以自由支配,随心所欲。零花钱各方面反映出来的特点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者行为调查(1)购买地点。表2显示,在女孩中,46.7%选择百货商店,26.7%选择专卖店,20%选择普通商店,6.7%选择专卖店。男生中,48.1%选择专卖店,37%选择百货商店,25.9%选择专卖店,只有7.4%选择普通商店。一般来说,学生买衣服主要是在专卖店、百货公司和各种专卖店。据了解,专卖店商品的款式和颜色都处于时尚前沿,做工精细,舒适大方,但价格较高。所有专卖店在百货公司都有专柜,有些商品是店家自己供应的。这部分商品的价格略低,但款式和颜色依然紧跟时尚,只是做工和面料选择比专卖店略低。各种专卖店的产品不讲究品牌,但款式新颖,颜色鲜艳,店内的布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从以上三类购物场所的商品特征和学生的选择倾向可以看出,这些购物场所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舒适和时尚,但也反映出学生在购物时一般不考虑价格因素。(2)选择标准。在女生中,选择标准是舒适,冷漠,名牌。男生的选择标准依次是舒适、与众不同、无所谓、名牌。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的选择标准是有一定差异的。女生不在乎是不是名牌,但她们对“舒适”的理解包括“穿自己的风格”。用他们的话说,买名牌就相当于买了一样的款式,不一定适合你,也不一定能体现你自己的风格。男生对“舒适”的要求很高,因为这样既方便锻炼,又能体现活力。他们想通过“与众不同”来展现自己的特色,体验“酷”的感觉。对于“名牌”商品,他们看重的是产品的良好品质和舒适性。虽然男生和女生对每个标准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是从他们的理解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想要与众不同,他们寻求创新和改变。选择标准的调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选择购物场所的调查结果有关。因为学生追求新鲜感和独特性,所以会去专卖店、百货公司、各种专卖店买能彰显自己风格的衣服。(3)影响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当今社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明星偶像和大众媒体的宣传,但调查结果并非如此。81%的人认为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衣服,14.3%的人认为是商品本身的吸引力影响了自己的消费,9.5%的人相信朋友的推荐,只有2.4%的人是在偶像的影响下选择衣服。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只是欣赏和喜欢偶像的形象,而不会刻意模仿。他们认为适合明星的形象不一定适合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用别人的方式打扮不是自己的。可见他们对明星的崇拜是理性的。他们不盲目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他们可以用“个性”来形容现在的学生。这种性格体现在:第一,虽然他们对“酷”的理解并不完整,但他们至少意识到这是一种适合某个人的“酷”;第二,他们追求的“与众不同”不是模仿别人获得的,而是自己创造搭配获得的,是一种适合自己的、能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第三,他们对“酷”的追求更加理性,因为他们仍然在意社会文化、时代背景、对他人的评价等因素。简而言之,他们对美的追求,对“与众不同”的理解,包括以下三句话:“适合我”、“展现我”、“我就是我”。所以,学生所追求的“个性”不能等同于他者和陌生,他们的“个性”是独特的自我。(4)更换频率。学生换衣服是为了替换“破旧、小”还是丢弃“过时”?表2的数据显示,59.5%的人每半年换一次衣服,21.4%的人每年换一次衣服,14.3%的人一般两年换一次衣服,9.5%的人一到两年换一次衣服。换句话说,80.9%的人几乎是一件衣服只穿了一季就放在一边了。关于更换时间的调查显示,学生仍然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但他们可以将新衣服和旧衣服一起穿,并能区分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衣服,而不是盲目跟随。时尚对学生的影响是存在的,学生无法抵挡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风格和色彩的诱惑。应该说,他们对时尚的追求,既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在情感上,他们最容易表达追求时尚的欲望。从理智上来说,他们可以在欣赏时尚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可以在追求时尚的同时抓住时尚变化的命脉,用“个性”装扮自己。(5)通讯产品。虽然手机价格一再下降,但对于中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来说,即使父母承担所有费用,手机的意义已经超出了“通讯产品”的概念。通过调查发现,43.2%的中学生对使用手机持肯定或否定态度,13.5%持中立态度。持中立态度的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需求不同;第二,个人的支付能力不同。持肯定态度的人一般认为有四个原因:一是作为科技产品或通讯设备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第二,使用手机是一种趋势;第三,使用手机符合新人类的心理;第四,使用通讯产品方便,节省时间。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容易分散注意力;贵且奢;通讯产品是用来展示自己的,没有实际用途。从受访者提供的各种理由来看,手机对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通讯产品”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装饰品和炫耀品。首先,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家长老师同学找一个学生很容易,所以使用通讯产品没有实际意义,对学生来说不是必需品。其次,所谓使用手机是一种趋势,符合新新人类的心理。其实就是展示自己,展示“我有你”的特殊性。而且手机的使用成本很高,对学生来说是奢侈品,尤其是使用的时候吸引了别人的注意力,容易导致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引发暴力事件。总之,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和求知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被尊重的需要。一般家庭能满足孩子必要的物质需求后,是学生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获得他人羡慕的动力。消费者预期调查“如果你有很多钱,你想怎么用?”根据收集的数据,53.2%的人想花这笔钱,其中90.2%的人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包括房子、汽车、电脑等。剩下的9.8%想环游世界或者请人吃饭。14.3%的人想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希望工程或留给父母。也有14.3%的人想利用钱生钱,主要是想自己开电脑公司、服装店或者酒吧、茶馆,还有一些想炒股票、房地产、彩票。此外,18.2%的人希望把钱存起来,需要时再用。据了解,花钱的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就是为了享受生活,所以有钱就应该满足自己的愿望。想用这笔钱帮助社会或者其他人的人,感觉很多人还在过着艰苦的生活,很多偏远地区的适龄儿童上不了学。如果每个人都有所贡献,明天会更好。想用钱投资经营的人认为年轻人要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开店炒股多挣钱是利己利人,会促进经济发展。想省钱的人觉得花钱的地方太多,大手大脚花钱可能什么都没干。钱已经见底了,不如存起来用在刀刃上。虽然他们的答案不同,但仍有57.5%的人将金钱与享受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而没有考虑用金钱做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情。学生的选择一方面与个人成长经历、父母、自身价值观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济社会中,人们更看重钱,更需要钱,甚至只在乎得到钱的结果而不管得到钱的方式。学生不是完全成熟的社会人。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有时候只能以社会现象为标准来衡量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