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在艰难环境下自学的故事
是的,也许中国人有数学天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世界数学宝库增添了一笔又一笔财富:商高在公元前发现了勾股定理;古书《莫箐》中有非常精辟的关于两个连续公理的几何命题,直到19年底才由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引入现代几何理论。中国有许多伟大的数学著作,如《周志suan经》、《九章算术》、《孙子suan经》和《九章算术》。刘辉创作了《砍柴》;祖冲之算圆周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继续在数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这辉煌的历史与辉煌的现实交相辉映,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数学领域的浓厚兴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华应邀赴日进行学术访问。演讲结束后,听众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位来自中国的伟大科学家致敬。
然而,在掌声停止之前,华突然侧身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慢慢地滑到地板上——他多年来一直患有心脏病。那天晚上,一个坏消息传回到中国:华教授于下午6:5438+00在一家日本医院去世!
这位数学家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同时也留下了自学成才的足迹。
1910年,花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金坛。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个小杂货店,给别人买丝绸。这家人过着半饥饿的生活。华上初中的时候,就对数学有着特殊的兴趣。他的老师王维科非常重视这个聪明的男孩,经常单独辅导他,给他一些难题做,让他受益匪浅。
丘罗庚在金坛中学读完初中后,因为家里供不起他上学,不得不辍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帮忙经营餐馆生意。但这个热爱数学的年轻人,虽然站在柜台前,却一直在思考数学。王维科老师借给他几本数学课本: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微积分。华跟着这些哑巴老师走进了高等数学的大门。
18岁时,华在王维科老师的帮助下,到金坛中学当会计,负责学校事务。他曾回忆当时的艰苦生活:“除了学校繁重的事务,我早晚还要帮忙打理小店的事务。我每天晚上都要到8点左右才能回家。把小店的账清理完,就可以去学数学了,经常是深夜。”
不久,伤寒在金坛县流行,华不幸患病,卧床半年。后来病情逐渐好转,但左脚弯曲变形,留下了瘸腿终身残疾。
华在贫病交加中刻苦读书,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勤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19岁时,他发现一个大学教授写错了论文。他在一篇题为《苏嘉驹代数的五次方程解为什么不能成立》的文章中写下了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发表在第二年的上海《科学》杂志上。随后,华陆续发表了几篇数学论文,署名“金坛人”。
这个在数学论坛上崭露头角的“金坛人”,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当他得知这位数学奇才竟然是一个只上过初中的少年时,深感震惊,便写信邀请华到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
到清华后,华的进步更快了。他自学了英语和德语。24岁时,他就能用英语写数学论文了。25岁时,他的论文已经引起了国外数学界的关注。28岁时,他成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后来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去剑桥大学深造。
华成功了!经过坎坷的自学之路,他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大师,国外数学界是这样评价他的:“华教授的研究著作之广,足以使他跻身于世界顶尖数学家之列。”
20世纪40年代末,华·受聘于伊利诺伊大学,成为该校的一名教授。华的居住和科研环境非常好,他的房子有四个卧室,两个卫生间和一个客厅,可以容纳五六十人举行招待会。大学还为他提供了4名助手和1名打字员。
然而,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华不再留恋美国的优越条件,踏上了回国的征程。他说:“为了选择真理,我应该回去!为了国家和民族,我应该回去。
!为人民服务,我应该回去!"
1950年的一天,这位著名教授,时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在填写户口本时,在“学历”一栏写下了“初中毕业”几个字。虽然这让很多人惊讶,但这是真的:他真的只有初中文凭。这位大师的数学知识几乎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1983 10,华重访美国,接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称号。这是美国科学院120历史上首次将这一荣誉称号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长向华致敬时说:“他是个自学成才的人,却教育了几百万人。”
与陈寅恪、胡适、赵元任、顾颉刚、冯友兰、金、、朱光潜等19的90年代出生的文化大师相比,梁漱溟的成功之路是独特的。陈寅恪、胡适等人都受过大学教育,大多有留学经历,而梁漱溟的最高学历只有中学。他自己评价说:“像我这样一个后来担任大学讲师的中学生,当然大多是自学的。”(《梁漱溟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我今天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学来的。”(同一本书)从19年底到今天,才华横溢的学生纷纷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深造。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被名师指导了几年,但是想成为文化大师很难。天资一般的梁漱溟(梁漱溟6岁还不会穿吊带裤,小学学习成绩一直低于平均水平),却能凭借自学成为在哲学、佛学、政治、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建树的著名学者,这是一个奇迹。那么,梁漱溟的自学有什么值得今天有志学子学习的地方吗?
一个是毅力。我早就听说过一个传说,古希腊最睿智的圣人苏格拉底,为了追求真理而死,曾经开了一所学校教弟子。开学第一天,他对全体同学说:今天,我只学最简单最容易的东西。每个人都尽量把手臂向前甩,然后尽量向后甩,直到300次,我每天都会这么做。当时同学们都笑着甩了至少300次。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在做摆臂300次的动作?90%的同学举起了手;半年后,苏格拉底问,50%的学生举起了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又问了一次,但只有一个人举了手——柏拉图,古希腊历史上与奈斯齐名的人。每个人都可以摆臂,一天摆臂300次也很容易,难的是坚持。柏拉图坚持摆臂的传说,无非是在说明坚持和坚持对成功的重要性。梁漱溟的自学也印证了这个道理。他从八九岁开始自学,直到九十五岁去世。90年来,他一直以书为友,以报纸为伴。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奠定了知识基础的时候,梁漱溟更是无师自通。当时他看报纸上瘾,以至于“每天不看报纸就等于不吃不喝。”(随书)读这种感觉,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呢?一旦坚持下来,就离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回首往事,人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不会太远了。
二是学会解决问题。梁漱溟多次表示,他不是一个学习中的人,而是一个问题中的人;我的哲学、佛教、政治、经济等知识。是被问题逼出来的。否认自己是书生,是梁漱溟的谦虚,还是偏爱;但梁漱溟说,他的知识(在我们眼里,渊博的知识)来源于问题,却是真实的。梁漱溟从小就善于思考,思考的时候发现很多人生社会问题。他也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他永远不会忽略过去,并且总是尽最大努力找到任何成为他脑海中问题的答案。为了找到关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满意答案,梁漱溟阅读了大量哲学、佛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书刊,查阅了别人的意见,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三是博采众长。在文化领域,一个能被誉为大师的人物,他的思想观点一定有一定的深度和独特性。一般来说,一个和别人一个调子的人,是成不了大师的。但是,大师们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不是坐在房间里凭空产生的。他们的思想火花需要前人和他人的意见来激发和碰撞。一般来说,大师们在创造文化成果时,会像蜜蜂一样采集许多花朵,从而酿造出一小滴香甜的蜂蜜。梁漱溟的自学也不例外。据梁漱溟自己回忆,他上中学的时候每天要看的报刊有好几种,有中国人办的,也有外国人办的。既有支持改良的文字,也有鼓吹革命的篇章;读书的时候,不管是佛典还是儒家经典,不管是经济读物还是政治著作,只要是他认为和他认为的生活和社会中的很多问题相关的,他都尽可能的去研究,在研究中比较借鉴,然后得出自己对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结论。于是,他的《质疑元朝、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著作相继问世,他的文化大师地位由此确立。
三毛本名陈平,祖籍浙江定海,1943出生于四川重庆。
1948年底,举家迁往台湾省。小时候,三毛并没有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但她热爱艺术。她梦想将来成为一名画家的妻子。
三毛小时候曾经看过一本书《三毛的流浪》,对她影响很大。从此,她迷上了书,疯狂爱上了文学。当她长大后,她开始写作。她没有署名陈平,而是以三毛为笔名留作纪念。小学中学的时候,三毛写了一篇好文章。小学的时候,她就开始给报刊投稿,学校演讲的稿子都是她亲手写的。初中的时候,她还学会了写诗。
三毛早年生活坎坷。在台北一所女子中学读书时,三毛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很差。老师为此嘲笑她。好胜的三毛不加歧视地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但老师误以为是“作弊”,在她脸上画了个圈,让她绕着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她受不了,只好逃学。她父亲得知后,没有责怪她,而是让她退学了。
从13到20这七年,三毛在家自学。她的父亲陈思清是一名律师,最后进入兰州的母亲也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她们都很耐心地教她。回忆往事,三毛说:“没有母亲的影响,我写不出这许多文章。”在那短短的几年里,三毛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她读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水浒,绘画,钢琴,英,日,法,德,尤其是西班牙文学。
20岁的时候,三毛最好的朋友鼓励她上大学求知。经台湾省中华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同意,三毛进入该校深造。起初她学的是哲学,两年后她转到了新闻系。在大学读书时,她的老师看了三毛写的一篇三万多字的文章后感动落泪,认为三毛是他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个。
三毛出版了10多本书,大部分都是散文,有《雨季从不来》、《稻草人的笔记》、《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有多少花落》、《背影》、《送你一匹马》、《倾城与我自己》。三毛还翻译了《蓝雨之歌》、《玩偶看世界》等书籍。后者是一本西班牙语漫画,1000页。为了翻译这本书,三毛和丈夫荷西花了8个月时间,每天晚上锁上门,不看电视,一直工作到深夜。
三毛满怀激情地写了一篇在漫游世界的所见所闻。她写的大多是真的,声称自己的作品“几乎都是传记文学”。她还说,“我不是作家,而是我生活的记录者。”她的作品风格独特,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真挚。有人评价她的作品风格是“朴素、自然、率真”。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三毛作品在台湾省极为流行,一度出现“三毛热”。有人说三毛在台湾省文坛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风暴,让爱她的读者含泪微笑看着她的脚步,触动了从沙漠到海岛无数读者的心弦。1986还被评为“台湾省十大畅销作家”。
一位台湾省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笔清新通俗,个性很强,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别受读者欢迎的原因。台湾省一位心理学教授分析说,三毛把南美描述得那么好,其实那里充满了战争和人类的苦难。既然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挫折和束缚,尤其是年轻人,在现有体制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多么希望徐遐生能暂时精神自由,逃到一个没有战争、没有仇恨、无处不在的充满爱的世界。这可能就是三毛的文章受欢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