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没有学生死亡的学校。
2300余名师生于1分36秒安全撤离。
一个中学校长创造的奇迹。
——记安县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
他所在的中学,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地震来的时候,他正在绵阳工作,马上开车去重灾区的学校。他在想学校里那栋验收不合格的实验教学楼。
80年代中期建楼的时候,学校没有找到正规的建筑公司,断断续续建了两年多。后来没人敢收楼了。后来当了领导,就下定决心修楼。
1998,他发现新楼的楼板接缝处填充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一气之下,他去了正规的建筑公司,老老实实在裂缝里灌混凝土。
1999年,他按照正式要求,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从直径37厘米的三七柱重新灌浆为50厘米以上50厘米粗的柱子。他开始测量,每根柱子的直径都加厚了15厘米。
武汉晚报04.jpg(33.48 KB)
2008-5-25 15:11
这座实验教学楼建成时只花了654.38+0.7万,仅加固就花了40多万。
他对新建筑更加严格。贴在建筑立面的大理石不能只贴。他不放心,生怕摔着砸到学生。他让建筑商在每块大理石板上打四个洞,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在建筑檐口装饰方面,这叫“干挂”。
所以,即使在这次地震中,教学楼的大理石面也没有一个掉下来。
每周二组织安全教育。
每学期进行疏散演练。
不是没见过事故的学校。一些学校的墙不够坚固,以至于倒塌砸到学生。有些学校组织不好,造成学生踩踏事故。
他不能让这样的危险降临到他的学生身上。于是,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会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
会提前通知学生这周有演习,但是娃娃们不知道是哪天。等到某一天,课间或者学生休息的时候,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是固定的。两个班疏散时共用一个楼梯,每个班必须排成单行。各班到操场的疏散位置也是固定的。学校紧急疏散的时候,他请人计时,不是比较速度,而是评论每个班存在的问题。
紧急疏散初期,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觉得没必要,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后来学生和老师都习惯了,每次撤离都很有序。
每周二是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重点关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
2300多名师生
1分36秒到操场。
地震那天他不在家。按照学校平时的要求和练习的方式疏散了学生。地震波一传来,老师大喊,大家都趴到桌子底下!学生们立刻趴下。
老师们把教室的前门和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把门震歪了。地震波一过去,学生们就冲出了教室。
那一天,连怀孕的老师都按照平时学校的要求行事。地震太强了,怀孕的女老师受不了。她抓着黑板跪在讲台上,但她没有在学生面前逃跑。唯一不符合学校要求的是几个男生同时护送怀孕的老师下楼。
由于平时练习,地震发生后,不同教学楼、不同教室的全体师生、2200多名学生、数百名老师赶到操场,站起来上课,用时1分36秒。
他像疯了一样从绵阳赶回来,冲进了学校。他看到的是这一幕:他的学生们,年龄从11到15的娃娃们,都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面的一圈,围着教学楼。
他最担心的实验教学楼,他主持修缮多年,也没有倒塌。地震发生时,楼上的教室里有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老师们跟他打招呼,报告说学生没事,老师也没事。
他后来说,那时候,他全身都软了。55岁的时候,他哭了。
通讯恢复后,老师们会声嘶力竭地自豪地告诉父母,我们学校没有学生伤亡,也没有老师伤亡——说话时眼里含着泪水。
某镇农村初中,地震后把孩子带到家长面前,告诉他们娃娃连一根头发都没伤到。
他叫叶志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四川省优秀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