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姐妹——宋蔼龄、宋庆龄和宋美龄?
宋蔼龄首先在学院的“预科班”学习。像她未来的丈夫孔祥熙一样,她也是这里的第一个中国学生。起初,人们用好奇的眼光看着她,用一种无法解释清楚的复杂心理对待她。宋蔼龄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起初她很矜持、冷漠、不苟言笑。就好像她是全校唯一一个知道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她的穿着,不在于她的外表,而在于她的学识。无事可做时,宋蔼龄会袖手旁观,欣赏和研究其他学生的美国服装。宋蔼龄可以从一个人的衣服算出每个同学的父亲有多少财产。当然,这个推论全在她脑子里。宋蔼龄的同学认为她的沉着是害羞,他们都认为这个胖乎乎的圆脸中国女孩不会对他们构成任何威胁。
然而,宋蔼龄的学习成绩非常突出,尤其是数学,这是他所有同学都望尘莫及的。
慢慢地,同学们发现,这个看起来庄重严肃的中国姑娘,其实很坦率友好,热情开朗,平易近人,在音乐和表演方面很有天赋。结果,宋蔼龄成了学生们喜欢谈论的“热门”人物。
自从学生们发现了这个中国女孩的真实性格,他们愿意在课余时间聚集在她周围,或者饶有兴趣地挤进她的宿舍,听宋蔼龄用她甜美的声音讲述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故事。宋蔼龄的故事永远也讲不完,她的宿舍成了同学们的“俱乐部”。宋蔼龄的声音甜美洪亮,父亲在家教她唱歌,这让她在表演上有绝对优势。每当学校有集体活动或联欢会时,宋蔼龄自然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卫斯理女子学院格里院长的妻子格里夫人。
格里夫人是一个和蔼可亲、热心的女人。是她尽力让宋蔼龄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慢慢地宋蔼龄对格里夫的母性有了一种难忘的感觉。宋蔼龄已经变了,变得更加适应美国的环境。她穿着所有的美国服装,学习各种美国俚语,英语说得很流利。只是到了1年,宋蔼龄剪掉了辫子,梳成了流行的高频风格。
宋蔼龄也受益于他父亲的指导。宋耀如经常给女儿写信,向她介绍上海的最新情况,推荐相关的中国历史书籍,鼓励她自己努力。宋蔼龄从父亲的信中得到了鼓舞和力量,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从东方人的角度来看,宋蔼龄的外表并不漂亮,她的外表经常让人产生误解。一天,卫斯理学院的一位教授看着她说,爱玲已经成为一个“美丽的美国公民”。宋蔼龄非常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反驳道:“我不是美国公民,而是中国公民,我以身为中国公民为荣。”
宋蔼龄生活在一个非常动荡的时代。当时中国的落后和美国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老了不想做美国公民,却以做中国公民为荣?也许是因为她的背景,她的家庭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或者我们可以说,宋蔼龄一直有一个不变的爱国主义。
为了教授的话和她第一次来美国时发生的事情,宋蔼龄心里一直有一团火。这个火一旦遇到机会就会被发泄出来。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1906 65438+10月,宋蔼龄经学院特别批准去了北方,因为她的叔叔温秉忠来到了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温秉忠受慈禧太后派遣,率领阿清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教育。
慈禧太后一向看不起洋人,却又非常害怕洋人,怎么会突然开窍了呢?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被清政府勾结西方列强镇压了。慈禧太后随光绪皇帝逃离xi安,回到北京。此时,不知慈禧为何一改往常的心思,突然高喊“变法”,似乎真的要在全国推行“新政”。
慈禧太后唱“变法”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危机。虽然《辛丑条约》的签订缓解了来自国外的威胁,但她应该顺应帝国主义的要求,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列强面前,向他们表明她的政权绝不是顽固守旧的政权,而是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政权。同时,慈禧也知道国内危机愈演愈烈。不仅下层被剥削被压迫的群众中到处潜伏着火种,而且属于上层的一些阶级,包括各地的士绅、中小地主、商人,对清政权的不信任也空前增加。为了缓和这个矛盾,维护她的专制统治,让人们觉得清政权还有希望,慈禧太后不得不高喊变法,实行新政。
当时慈禧的“新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鼓励和奖励民间资本办产业。1903年9月,朝廷设立商业部,由皇室贵族担任大臣,工业、矿业、铁路归该部管理。同时提出“奖励公司章程”允许民间资本自由发展等等。以前清政府把新兴产业紧紧掌握在政府手里,直到外国资本已经深深侵入中国各个工矿部门,政府又无力控制时,清廷才鼓励民间资本加人。虽然这是对资产阶级的让步,但为时已晚。
二是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校,提倡留学。清政府下令在考试中废除八股文,改组国子监堂,将各省原有的书院改为学堂,要求省会设大学堂,省政府设中学,县设小学。各省公费送学生出国留学。同时,它承认了西学的合法地位。
三是改革军制,废除旧绿营和抗勇,组建新军。清末各省的“新军”都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为了培养新型官兵,各省成立了军事装备学校,从1904开始,每年都会有100人左右去日本学习军事。
1905年,慈禧太后也接受了一些大臣的建议,实际上是想实行“君主立宪”。其实这不过是清朝为了达到他们“解散乱党”的目的,对新兴资产阶级做一些让步的一个伎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宋蔼龄的叔叔温秉忠率团前往美国。宋蔼龄立即去华盛顿看望他的叔叔。见到温秉忠后,宋蔼龄非常高兴。毕竟这是她来美国后第一次见到老家的亲戚。
随后,宋蔼龄作为温秉忠的客人,出席了罗斯福总统为中国教育代表团举行的招待会。席间,宋蔼龄向美国总统表达了他初来美国时的经历,并对美国的“民主”进行了批评。当时的美国总统,可能已经被眼前这位中国姑娘的气势“惊呆”了;据说罗斯福总统当场向宋蔼龄道歉。
那时,宋蔼龄的父亲赖耀如也在美国为联盟筹集资金。当他在当地报纸上得知女儿的表现时,他非常激动。这个消息也在学生中传开了。宋蔼龄成了新闻人物,每个人都羡慕地看着她,问她当时的情况。
最让同学们羡慕的是在怀斯里安女子学院看到宋氏姐妹相会的情景。
宋蔼龄和他的叔叔温秉忠在华盛顿参加完相关活动后前往纽约。在纽约,宋蔼龄和他的父亲宋耀如重聚。站在父亲面前的宋蔼龄,已经不再是两年前离家时那个脸上扎着大辫子的小女孩了。她已经变成了一个说着一口流利英语,打扮时尚的年轻女孩。宋耀如看着两年的独立生活给女儿带来的变化,心里充满了喜悦。
父女分手后,宋蔼龄回到梅肯,宋耀如和温秉忠一起渡过哈德逊河,去新泽西的小镇萨米特看望克拉拉?伯特温小姐创办的一所朴实无华的学校。宋耀如非常喜欢这所学校的气氛,于是他当场问伯特温小姐,她是否愿意明年招收她的女儿宋庆龄和宋美龄在这里学习。
伯特温小姐欣然同意了宋耀如的请求。
1907年夏天,第二次赴美求学的温秉忠带着侄女宋庆龄和宋美龄,登上了“满洲里”号游轮。宋家的二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跟随姐姐宋蔼龄的脚步,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旅程。当时庆龄才14岁,美龄才10岁。
宋美龄,10岁,是一个非常天真活泼的女孩。在旅途中,有一天宋美龄在甲板上和一个从上海回家的美国女孩聊天。美国女孩问她:“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宋美龄脱口而出。
“医生!哦,亲爱的,我认为你不应该那样做。医生什么时候要截人腿,你知道吗?”
“真的吗?”宋美龄很惊讶,“那我就不想当医生了。这太脏了!”
当他们到达大洋彼岸时,并没有遇到姐姐高龄入境时所遭遇的可怕经历,并且顺利通过了旧金山的海关检查。
起初,宋庆龄和宋美龄被安排在新泽西州的小镇萨米特,在克拉拉?伯特温小姐的私立学校补课。这是姚茹去年去美国时说的话。
波特温的学生艾米丽?唐纳对宋氏姐妹来学校的那一幕记忆犹新:“在我们哮天的土地上,这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我们很久没有听到任何进一步的消息,所以大家都把这件事忘了。然而,当我们一天早上来到学校,我们发现他们已经来了。年纪大的那个很庄重很安静,大概15岁,看起来比我们所有人都要老很多。我们都大约9岁。她的中国名字是庆玲,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叫她“罗莎蒙德”...我们不常见到她,因为年龄和性格的差异,她自然不会来我们家孩子的玩耍和玩耍。然而,与此同时,一个名叫美玲的可爱的小女孩来了。她跟我们差不多大,很活泼开朗,也挺调皮的。她看起来像一个圆圆的小黄油球娃娃,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无论是新奇的花草树木,还是房屋、人物,她都想刨根问底,一探究竟。
这两个女孩来到波特温小姐的学校后不久,她们的姐姐宋蔼龄来看望她们。爱玲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她非常善良友好。她的脸上涂了一层厚厚的粉,嘴唇和脸颊都涂上了朱砂。当时是1908,她的打扮让我们大为惊讶。我们知道,中国像她这个年纪的女孩都喜欢这样打扮,就像美国大龄女孩喜欢在脸上轻轻撒点粉一样。我看得出她穿得很漂亮。但我记得,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真的从心底希望美玲长大后不要把脸涂成这样。
“有一天,庆龄和美玲收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包裹,里面装满了给她们的五颜六色的漂亮衣服,包括给美玲的一套漂亮的黑色丝绸套装,还有一条黑色丝绸裤子和一件绣有龙图案的外套。美玲穿上这套衣服爬树,但是她在树顶上上下不去。我哥赶紧爬上去扶她下来。我们都害怕地站在树下向上看,希望她漂亮的裙子不会被撕破。还好衣服没被撕破。”
1908年9月5日,宋庆龄正式进入姐姐爱玲就读的韦斯莱女子学院。此时,宋蔼龄正处于四年级。
刚入学的宋庆龄,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她的姐姐也帮助她尽快熟悉那里的环境。宋庆龄最感兴趣的是哲学课,文学水平高,社会活动热情高,于是担任了校刊《卫斯理》的文学编辑和哈里斯文学社的传播官。
宋庆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期间,在威斯里安出版了《四个小点》、《Ama》、《近代中国妇女》和《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这些文章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表达了她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宋庆龄在美国度过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正是留学期间的学习,使宋庆龄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成长为一个成熟富态的少女,爱国之心日益炽烈,并逐渐升华到献身革命的地位。
1909年,宋美龄12岁时,她考上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这时,宋家三姐妹聚在了一起。美玲太年轻了,暂时还不能成为正式学生。她也受到她姐姐很好的照顾。
美玲从小就崇拜她的姐姐。因为她小的时候姐姐们都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她是最小的。每当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伤心地哭泣时,姐姐爱玲都会温柔地走过来安慰她,为她擦去眼泪和鼻涕。
这时候美玲还在抽泣,问:“姐姐,你看我能不能长大?”
“是的!你会长大成人的!”大姐肯定的话语给了小美很大的鼓励。美玲从小就对姐姐有着英雄般的崇拜,后来逐渐转化为深深的爱。可以说,在宋美龄,这种爱是他生命的终点。
不久,宋美龄和另外两个与她年龄相仿的美国女孩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班级。他们效仿姐姐们组织的兄弟会,成立了一个名为“三个小家伙”的组织。为了让自己的组织有一个会议室,他们把院长发展成了组织成员,于是允许他们使用大音乐室顶楼的一个空房间。很快,学校里的很多老师都成了他们的忠实成员。为了提高“三个小家伙”,他们还制定了口令、暗号和组织规则。如果规定会议室不允许嚼口香糖。一般老师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规定,总是津津有味地走进会议室嚼口香糖,于是三个小家伙立刻大声抗议。
他们还创办了一份报纸,美玲是一名文学编辑,另外两个女孩分别是美术编辑和记者。报纸每天复印出版五份,但每份内容不同,价格为每份5毛钱。
报纸内容独特,很受学生欢迎,每天都卖完。正如其中一个社交专栏评论的,“多萝西?迪尔是学校里最聪明的女孩!”
这张报纸卖给了多萝西?迪尔。
另一家报纸在同一专栏中写道:“校园里的女生都说帕蒂?棕色很漂亮。昨天,有人看见她了……”
这张报纸卖给了帕蒂?棕色。
三个小女孩通过努力工作每天挣25美分。他们用钱买冰淇淋、花生和糖果,然后美餐一顿。
三个小女孩因经营报纸而出名。有一天,他们收到一封东部大学学生的来信,信中说他们听说了这份独特的报纸,想得到一份,以便作为美国最年轻编辑的记录。当时,三个小女孩都很高兴能受到如此尊重。
一个小女孩说:“我们赶紧给他们发一份吧。”
“不,”很有见地的肖美玲说,“他们没有一分钱订阅费。我们的报纸这么便宜给他们不是太不值钱了吗?”
“是的,我们必须让他们送钱来。”另一个小女孩说。
于是,由文学编辑宋美龄执笔,他们写了一封信并互发,指出没有附上订阅费的严重疏漏。寄这封信花了他们两分钱。他们耐心地等待消息。
没过多久,东边的报社记者送来了五分钱,小家伙们也送来了他们的报纸。这次花了2分钱邮费。
宋家三姐妹齐聚怀斯曼书院,令人难忘,令人怀念。但是聚集时间太短。1909年,宋美龄刚刚踏入学院的大门,她的姐姐以学院五年级学生的身份来到爱玲即将毕业,面临着毕业后的选择。
由于宋蔼龄在音乐和表演方面的天赋,他的主角“大学生活的变化”开了一个关于卫理公会学院的友好玩笑。这个剧本是学院三个大四学生根据Betty写的?改编自威尔斯的书。其中一部改编自《宋蔼龄》。
在毕业典礼上,宋蔼龄的表演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她背诵了一句改编自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原歌词的台词,然后她扮演了乔乔·桑,一个被经验不足的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抛弃的忠诚的日本女人。为了这次演出,宋蔼龄特意写信给他的父亲宋耀如,请他送来绸缎制作和服。宋耀如送女儿一方4尺玫瑰锦。
五年很快就过去了。从65438到0909,宋蔼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Wissian女子学院。在留言簿上,学生们为她写了一个美丽的预言:
“看看头版上这条惊人的新闻!中国最伟大的改革领袖的夫人,天下闻所未闻,是真正的靠山和力量。由于她的远见卓识,中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现在明白了,当卫斯理女子学院的一位教授称她为优秀的美国公民时,她为何感到如此羞辱。”
1910年,宋蔼龄带着一张威斯安女子学院的毕业文凭和同学们的美好祝愿,离开了在同一所学校低年级读书的两个妹妹,在风云变幻中回到了家乡,穿着时髦的美服。
可惜学生们美好的预言并没有成真。后来,宋蔼龄没有成为“领袖”的妻子,而她未来的丈夫孔祥熙,现在正在太谷的家乡继承和发扬欧柏林精神,实现他的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理想。
后来,宋蔼龄和孔祥熙结婚,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人。
宋庆龄7岁入上海中西女校,1907、15岁随姐姐宋美龄赴美留学。先是在新泽西州施密特的一所私立学校学习英语,第二年被佐治亚州梅肯的韦斯特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录取。宋庆龄聪明好学,积极向上,经常参加学校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我热烈欢呼辛亥革命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宋庆龄大学毕业,文学学士。她带着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