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校史
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成立于8月,1965。那年秋天,它在第一初级中学的六个班招收了300名学生。当时校址位于新港西路120,临时借用广州市第六中学的校舍用于上课和教工办公。原计划为广州市第六技工学校,因广州市中学生招生人数多,市区中学生满员,改为普通中学。在筹建校舍期间,使用了“新港中学”的名称,但迁入后,仍使用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的名称,“新港中学”一直未使用。原校址改为新成立的“新港路小学”。
建校之初,只有300名学生和33名教职工。党员有两个人,不能建立独立的党支部。党员活动只能并入六中党支部;1969年2月,经海珠区革委会政治工作小组批准,成立“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党支部”,隶属市革委会文教办。同年8月,合并初高中新生,开始为完全中学,隶属广州市教育局。
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5月,学校原行政领导小组继续行使职权,直至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由于停课,领导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随后军宣队进入学校。从8月1968开始,化工、机械、电气系统组织的宣传队陆续进校,参加学校行政领导。65438年6月至0975年8月,中专系统下放,学校隶属海珠区教育局。
1978年6月,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革委会撤销,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行使行政职权;1980年8月,市中学收回市管,学校重新隶属广州市教育局。1984年8月,市局调整了学校的行政领导,增加了助理,直到2月,1987。
1999年8月,市教委进行市属中学改革试点,学校再次下放至海珠区教育局。
2013海珠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决定将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和绿翠中学合并,更名为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原校区成为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西校区。
广东卫视的《外地媳妇本地郎》是一部戏。康启宗的扮演者郭昶是广州市第五十二中学的著名校友。